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阻力及实现路径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发展县域经济等。然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必然面临许多阻力,如管理幅度问题、区域性产品供给危机等。只有全面分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过程存在的各种阻力,积极探索"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现路径,才能构建符合国情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上看,城乡关系与地方行政体制尤其是县制改革有紧密关联。传统“郡县制”体制下城乡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近代随着城乡的突变式分离,地方行政体制亦频繁变动。改革开放后,旨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市管县体制在现实中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为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少地方试行了省管县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省管县已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改革方向。而要搞好省管县的改革,必须平衡和规范市、县公共权力的行使边界,合理界定其权责界限。同时,省管县改革要做大做实县作为一级独立政权所必需的政治、行政、财政等各项权能,赋予其相应的治理资源特别是行政权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是从分析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存在的诸多的弊端入手,讨论推进"省管县"体制的积极意义,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改革路径,并研究了"省管县"体制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有学者还对当前各地"省管县"体制的实践情况加以分析,指出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县(市)政府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不合理干预。鉴于“匀质型”地区“市管县”功能已经失效;以及行政组织扁平化的改革的要求,有必要改革目前的“市管县”体制,实行“强县扩权”。即赋予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行政管理水平较高的县(市)更多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变“市管县”为“省管县”。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为例,"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先是对"省管县"改革中的四个基本概念,即"行政省管县"、"财政省管县"、"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的关系进行梳理,得出省管县比市管县具有更高行政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为克服传统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省管县体制改革,这对于减少行政层次、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基层政府自主性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管理幅度与管理效度之间的紧张关系,省管县体制并非适用于任何地方,诸如如何重新定位地级市、垂直管理部门如何配套改革等问题,都表明此项改革应当审慎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抓住政府转变职能这一关键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通过法制方式来推行,这应是省管县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市管县体制在我国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失去制度支撑,其负面效应和历史局限性日益凸显,并直接推动了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试行。总结归纳我国市管县体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弊端,并进一步指出省管县体制试行中凸现的局限性;针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行政区域的分布现状和特征,提出切实的行政体制改革路径模式,最后以湖南省为例阐述了中部地区以完善市管县体制为主要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省—市—县—乡四级制为主的地方层级结构中,市管县体制由于省以下缺乏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事权支出和财权收入划分不明,市县矛盾突出。改革市管县体制,要充分考虑政府间的权责配置和财力匹配问题,因此要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事权,配置相应的财力资源,从而实现多层级政府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省直管县的新型体制是着眼于破除"市管县"的体制弊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而适时创制的。"省管县"的改革探索既是突破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瓶颈的创新尝试,也是超越传统政府治理模式局限的有力举措。通过契机与考验的双重视角,就"省管县"改革实践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变革的作用与影响,从完善治理制度、更新治理理念以及转变具体治理方式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市管县 ”和“省管县”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最终成败。当前中国正在酝酿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新一轮调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将原有的“市管县”及时变更为“省管县”,实行了20多年的“市管县”体制因何而得以建立起来,它究竟存在怎样的弊端,新的“省管县”机制到底应该如何建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省直管县改革是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显著发挥、现代技术快速发展、有效政府和城乡分治理念被广泛接受的大背景下推进的,承担着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升行政效率的历史使命。作为经济强省的广东省必须在“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促进生产力发展。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走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即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两种不同模式和广东省自身条件探讨了广东省“省管县”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减少城投债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2014~2016年新发城投债中7年期公司债为样本,将政府财政及债券等个体因素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宏观因素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中国不同行政级别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债券个体因素对县、市和省级城投债信用利差均有显著影响,宏观因素的影响随城投公司所属行政级别升高而升高;地方政府财政因素对各行政级别的影响方向相同,由于城投公司资质存在差异,政府财政因素对低行政级别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不同行政级别下,各类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略有不同,城投公司债券发行信用利差与评级情况和发行规模都呈负向关系,系数绝对值随行政级别的升高而降低,企业自身财务因素影响并不显著。地方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使城投公司融资成本降低,投资者在投资前利用多种指标估算债券发行信用利差,城投公司也要注意合理设计发债规模,使自身融资成本达到最低,监管机构加强对低行政级别城投公司债券发行的监管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引导,以此促进解决城投债问题和推动城投债公司合理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13.
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府行政效能评估体系,是现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行政效能评估的总体背景和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政府在行政效能评估中的经验做法,回顾江苏省推进行政效能评估的实践历程并进行存在问题分析,从为何评估、评估什么、谁来评估、如何评估、评估反馈、评估实施和评估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完善江苏省市县地方政府行政效能评估方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质疑“皇权不下县”:基于宏观的长时段的动态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行政协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行政区经济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阻碍经济的区域化。中国的经济区域化表现为:出现超出一个或几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区域;出现跨相邻的省级或其他级别的行政区的小于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区域。应突破目前的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以经济区域化发展为依据,在三个层次上设立新的行政区。也可以不改变行政区划,只设立经济协调机构,赋予相应的权力。中国近期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应将经济的区域化与城市化结合,对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广东省大部分行政区域变为市管市的体制 ,这种体制被称为“代管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 ,应重整行政区划 ,形成新的行政管理架构 ,理顺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 ,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 ,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7.
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理性反思可以发现,“省直管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不仅受激励因素推动还要受约束条件的限制,因此不能过于看“恶”地级市而纵容县级政府的“要权”冲动,我们在改革方案及其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应更加谨慎,以确保这项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