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在交流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试采取直译、意译及增译、仿译等翻译手段,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的多是专属于中国文化群体的"经验域特色"。从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框架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引导的框架往往是中国文化独有的框架,或是与其所谓的英文对等词在某一框架成分上有文化差异的框架。文章在文化框架理论的指导下,以2016年流行的网络热词的翻译为案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尝试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供新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络流行语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大众普遍使用的语言。如何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当代中国成为翻译界的一个新焦点。以2013年10大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目的论,对流行语的英译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文章主要从语用翻译视角出发,从语境、语用调整以及文化关联等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等值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语言、翻译、文化的新的方面。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从语音、语义和语用方面阐述最新的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希望对外国友人了解汉语流行语的内涵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根据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性理论,以2008年十大汉语流行语为例,探讨了当代汉语流行语翻译的特点与策略,指出汉语流行语翻译应具有时尚性、大众性与新颖性,以实现翻译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零翻译"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为基础,通过区分"零翻译"与"不译"、"不可译",并界定若干"零翻译"形式.结合当今流行语发展及其各种译法,探讨跨文化视角下,"零翻译"在流行语翻译中的优化应用,以辩证的视角回应当前对"零翻译"的某些质疑.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影的全球化发展和观众对于观看原声电影需求的增加,电影字幕翻译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电影字幕翻译呈现出本土化的特.最,这种特点可以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加以解释。而这种特点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词汇的使用;二是通俗流行语和方言俗语的使用;三是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包括成语、古诗词和历史典故等。  相似文献   

9.
汉语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具有超越语义特征之外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汉语流行语的翻译策略进行探析,认为在汉语流行语的汉英翻译中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明确汉语流行语汉英翻译的首要目的;二是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三是熟悉源语和目标语的语体风格与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电影字幕翻译人员不拘泥于翻译策略,喜欢使用流行语,不拘一格地运用任何他们觉得合适的方法,甚至出现错误翻译和过度翻译等趋势。本文以《黑衣人3》和《环太平洋》为案例,分析这两部电影字幕翻译问题,并总结问题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线翻译网站译文质量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人工测评的方法,综合构建一套译文评价标准,对三种普遍使用的在线翻译网站金山词霸、有道和谷歌进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译文的总体质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谷歌、有道、金山词霸。三个在线翻译网站的译文质量参数符合度顺序依次为信息完整度,术语规范,忠实原文,行文通顺。此研究可供互联网用户以及英语使用者参考,以选取需要的翻译网站进行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译者参与,信息处理和读者参与三方面阐述了网络翻译的共时性,指出网络翻译共时性给翻译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这些影响将对翻译的各个要素产生作用,并深刻改变翻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译者参与,信息处理和读者参与三方面阐述了网络翻译的共时性,指出网络翻译共时性给翻译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出这些影响将对翻译的各个要素产生作用,并深刻改变翻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开发有力的促动了翻译实践,翻译理论教学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翻译学的发展空间。本文探讨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掌握现代化的翻译工具,充分利用因特网的翻译资源,加快翻译网站的建设,推动翻译活动和翻译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于翻译的方法历来为各种学派争论的焦点,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透过众多译法主张,不难找出他们所恪守的一条准则,即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检验一切翻译理论合理与否的唯一准绳。本文从直译和意译的基本定义出发,依据翻译的标准,针对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分别加以阐述,究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翻译活动中各自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主体性研究摒弃见物不见人的研究模式,重点研究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意识和翻译主体性,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人为本,因此可将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应用于翻译主体性研究。通过尝试,我们看到翻译是交际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语言文化交流和译入方语言文化建构过程。不同过程有不同的翻译主体。主体意识主要表现为作者的创作意识、译者的认知意识和对两种语言文化的操纵意识、读者的接受意识。对翻译主体和翻译主体意识的研究,汇成翻译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于翻译策略的变化反映着翻译理论研究范式的发展和变化,翻译策略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特殊翻译形态的自译本身具有生成性、过程性和内部回应性的特点,可以为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一个内视角,增强了对翻译策略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涉及文化问题,现今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以跨文化活动为目的活动.因此,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而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结构"与"超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