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即阶级的分析和历史的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都是在一  相似文献   

3.
苏轼评价历史人物是其历史评论的重要内容。他的历史人物评价有以下特点:在道德至上的评价标准下运用一正一反的对比评价方法,侧重对关键历史人物和争议历史人物的评价,最终达到针砭时弊表达自己政治主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一个富于生机的开端。他认为历史是物质的、变化的,历史有其自身矛盾运动和规律,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环节,并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研究李大钊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和实践运用,以及运用唯物史观正确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和未来发展,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早年的李大钊与进步党人交往较多,他的思想受梁启超影响较大,其思想倾向不是急进的,而是温和的,改良的。学术界之所以一度断定李大钊早期思想倾向是急进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李大钊早年的经历,忽略了对李大钊与周围人物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不但写出《史学要论》等著名的史学理论巨著,而且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成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学的杰出者。李大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论述,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同时代的学者,显示了中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特点。本文拟就李大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论述作简要的评价,以期得到学术界同人的指正。  相似文献   

7.
郝贵生 《中华魂》2020,(2):53-57
李大钊同志故居和纪念馆坐落河北省乐亭县。2019年10月,我在滦州三中参加知青文化促进会的学习讨论会时,与大家一起参观了该故居和纪念馆,感受颇深。第一,李大钊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影响和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和英雄毛泽东同志。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并在中国努力传播和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主办杂志,撰写著作和论文,讴歌十月革命胜利和阐述其历史意义,积极推动和领导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整个展览较为全面展示了李大钊同志的上述思想、事迹和贡献。在展览馆结尾处读到毛泽东对李大钊同志的一段评价,他说:"我第一次到北京,到现在整整30年了,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奠人之一。他的史学思想和实践,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一)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李大钊同志是个民主革命者。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李大钊同志的爱国热忱,他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探求出路。从青年时代开始,他便勤奋地学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当辛亥革命爆发时,李大钊同志对革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寄予无限的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前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他既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平民主义”思想,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新的民主主义道路;又希求在不改变军阀反动统治情况下作某些政治改良,并在胡适等人提倡“好政府主义”的“政治主张”上签了字,迎合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对这件事应该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英雄人物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正确对待错误。一个人的思想发展,和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一样,决不会是直线前进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包括我们党的一些领袖人物,如果不去揭示他们思想发展的这一客观规律,就必然走上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因此,我们对李大钊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问题,不应隐讳;而应去研究它,分析它产生的原因,指出他是如何在斗争中认识与纠正错误,从而得出关于李大钊思想及其发展的全面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而且是一位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卓有见识的思想家,一直因其伟大的先驱者形象、超凡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而使中外学者深感兴趣,被学界所关注和重视。早在30年代,鲁迅就为即将出版的《守常全集》撰写《题记》,其后,王森然教授又写了《李大钊先生评传》。1949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了《守常文集》。1957年,张静如教授率先出版了李大钊研究方面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即《李大钊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1959年,丁守和教授又主编出版了《李大钊选集》。特别是进入80年…  相似文献   

11.
吉尔吉斯斯坦伟大诗人亚瑟尔.十娃子的诗歌创作,不仅全面反映了东干族人民的历史发展、风俗民情、生活变迁等社会画面,而且也浸透着浓郁的“中国乡情”。他用最美妙的语言歌唱中国、歌唱宁夏、歌唱银川。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为中国和中亚民族的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率先打破了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束缚,他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开辟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侯仁之一贯重视野外实地考察,强调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历史学、生态学、地貌学、孢粉学、遥感科学的综合交叉,他的研究工作跨越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而“环境变迁”思想始终贯穿于他的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从而构成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了一个极富特色、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谁之力     
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孰大孰小,应根据具体事件的不同进行考察.总体上看,一切事业的成功均离不开二者的配合.但归根到底,历史是人民决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各民族各地方的人民思想表达了一种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又与历代杰出人物的精英思想相关.因此,精英思想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人民群众是精英思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成王败寇"这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以"历史作用"标准出现,最为公认并被普遍采用,其主要内容是历史进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人民利益、社会需要等。它是以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客观效果,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作为评价的基本尺度或首要准则。这种标准的片面运用,导致了在事功判断与道德判断、人类历史中物质与精神、历史人物现世成功与历史成功等关系问题上的偏失。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充分估价道德评判的重要意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克服"成王败寇"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史量才经营《申报》的22年间,以“史家办报”的新闻观,坚持独立的“报格”,“以史自役”,客观记录历史,敢于评价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信史,使《申报》的事业达到了颠峰。史量才的报业实践全面诠释了其“史家办报”的新闻史观。  相似文献   

16.
郑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为什么能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多元文化观,并能在远航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文化的优势。他尊儒、信伊、奉佛、崇道和重海。他的多元文化观分为三个层次:儒家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他忠君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支柱。宗教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重要内容,是他圆满完成远航使命的重要保障。海洋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闪光点,是他超前思想的火花和为国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郑和多元文化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文化观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它们与郑和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远航使命及所处时代,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大家,其诗歌数量也不少。他的咏史诗在内容上,或借咏怀古人强调个人素质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或借咏怀古迹表达出其历史沧桑感;进而表现出其历史发展观。在艺术上,咏叹对象的相对一致性;理性的思考、客观的叙述多于形象性思维;多古今兴衰之叹少个人怀抱之情。  相似文献   

18.
靳宝 《南都学坛》2003,23(6):1-5
王充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史学的功能有自己的见解,认识到史学对社会、国家、人生修养等都有重要作用。他不仅提出了对《春秋》褒贬功能的看法,认识到史学的主要功用在于“载人之行,传人之名”,达到“惩恶劝善”,提出撰写史书要如实记载;而且认识到发挥这一功用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还说明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史学要有益于国,可补于化。这些理论成就对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大民众出于社会良知,约定俗成地形成了鉴别历史人物的一般标准。这些以道义为基本内容的评价标准,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正能量。人性的光辉,使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超越阶级樊篱,关注国家前途、社会和谐和人类的命运,保持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肯定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利于积极地引导社会历史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个人建立的事功无论多大,也不等同于历史贡献。不论是非,单以事功为标准评价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会产生负面效应。数十年来,史学界对草菅人命、给后世造成恶劣影响的曹操等人翻案,有悖于正确的评价标准,分明站错了立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章开沅教授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他在辛亥革命史、近代社会群体、教会大学史和南京大屠杀等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章开沅教授强调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两者之间的互动,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并由此极大推动了近代史学科的发展。章开沅教授还建立了自己的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