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章太炎的名著《齐物论释》通过以佛解庄阐明了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自由,“外王”即平等。所谓自由,是指佛家“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所谓平等,是离言绝虑的,既不可说,也不可知,因而,“不著名相,不生分别”,“任其不齐”,才能达到平等。太炎平等观的提出,其诱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和西方世界的“物役性”。他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他救世理想的两个步骤。因而,与作为“隐者”的庄子、作为“适世者”的郭象相比,作为《齐物论释》作者的章太炎,实际是宣传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的彻底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出自《齐物论》,是说明庄子的世界观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一条重要依据。然而由于过去学者刻意以道解庄,往往把这句话中的“彼”解为“自然”,或者解为“真宰”、“造物”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今人又有随意发挥,或者混同于后文之意者,因而误解了庄子的辩证观点  相似文献   

3.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诸”字在古汉语中有几种用法,具体训释当中还存在某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清代经学家如王引之、马建忠、孙经世等人在训释词义时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互文见义”,从而证明“诸”“乎”互文,“诸”解为“乎”;“诸”“于”互文,“诸”解为“于”;“诸”“之”互文,“之”解为“诸”。前者各家没有异议。“诸”“于”互文,“诸”解为“于”,现在还采用,但在例句选取上和清代学者已截然不同。“诸”“之”互文,“之”解为“诸”,大约从杨树达、黎锦熙两位先生认为是“之”后省去了介词“于”,  相似文献   

5.
“天籁”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重要寓言,自古注《庄》者对“天籁”之意涵众说纷纭.通过对这些解释的批判性考察和“天”之意涵演变的梳理,可以发现:“天籁”之“天”是万物之存在依据,而“天籁”即万物,其为“天”之显现自身的手段;只有通过“因是”等修养工夫,我们才能聆听到“天籁”之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 ,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 ;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 ,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 ,“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 ,“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主谓间之“而”字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使用一个“而”字,这样“而”字常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承接连词“则”,或陪从连词“之”.本文仅就这种情况试作探讨. 一使用在假设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被解为用如假设连词“如”的.如: (1)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齐物论"包含有"齐物"、"齐言"和"齐论"三方面的内容.人们往往只把"齐"理解为没有差别的绝对的"齐一"、"等同",其实不然."齐"与"不齐"正好构成了对事物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完整认识,不可偏执.在庄子的"齐物论"中,"齐"并没有否定"不齐",而正是以之为中介,"齐"的内涵才得到充分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庄子·齐物论》典型体现了“卮言”的特征与旨归,并以“尝试言之”与“妄听之”为其要义。作为“尝试言之”的卮言,是一种“妙道之行”中对“万物之化”的观照方式,既不试图用“言”匡定“已而不知其然”之“道”,亦不企图以“言”支配“万化而未始有极”之“物”,故可与妙道之行谐行、与万物之化同化,此即“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此外,作为一种人文符号的“卮言”意在解除“辩”所导致的“相非”,“名”所衍生的“相轧”,而期许在与“妙道之行-万物之化”的谐行开放中敞开彼此、通达你我;人与人在“语言”中的相遇不应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强制灌输或倾轧凌辱,而应是“妄言者”与“妄听者”平等参与、共聆天籁的生命活动,在此意义上,“卮言”以其居间道物、通达彼我的“齐物”特性,为人与人的“相与于无相与”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执热"新解     
《孟子·离娄上》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 ,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 :‘谁能执热 ,逝不以濯 ?’”《孟子》所引诗句 ,见《诗经·大雅·桑柔》。《诗经》郑玄笺、《孟子》赵岐注皆解“执”为“持” ,故把“执热”解为“手持热物”、“持热”。此说或许源于墨子。《墨子·尚贤中》云 :“《诗》曰 :‘告女忧血阝 ,诲女予爵 ,孰能执热 ,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 ,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 ,将休其手焉。”墨子将“执”理解为“持” ,故云“休其手” ,因而后人把“执热”理解为“手持热物”。此解近人仍…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