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镇静药物是否对马匹运动步态存在影响,采用无线惯性传感器、运动分析系统等实验设备监测、采集马匹步态运动信号,并对步态数据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了不同时间段注射或未注射镇静药物对马匹(比如跛马)在运动过程中步态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注射镇静剂的跛马步态数据相比,镇静剂促使运动系统的时间延迟增大,但对系统的全局嵌入维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宕昌是南宋最重要的茶马市场.政府在河池县(今徽县)设立了秦司,并制定了奖惩激励制度,对宕昌茶马互市进行有效管理.为了规范茶马贸易的秩序,稳定马匹价格,政府一方面严厉打击贩卖茶叶、茶籽和茶苗入蕃的奸商;另一方面严禁私贩马匹.宕昌马主要用来供应三衙和川陕驻军.押运纲马到都城的路途遥远,需要动用大量人力,花费浩大,而且马匹的死亡率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宋试行了水路运输,这是中国航运史上的创举.但在操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最后夭折.宋金曾多次争夺宕昌.1236年,蒙古军队占领了宕昌,宕昌茶马市场消亡.  相似文献   

3.
随着汉武帝在海南建立珠崖、儋耳两郡,马匹开始从大陆输入海南,海南马匹随着历代中央政府对海南开发和管理的力度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并在中国马匹使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海南尚马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移植和再现。  相似文献   

4.
《诗经》里有大量篇章描写到马这一意象,形形色色的马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马是征战狩猎的坐骑,马及马所拉之车成了征战的主力,战争的成败得失都与马有着密切的关系;狩猎不仅是人类早期谋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已渗入了娱乐和军事训练的成分.马是传情达意的媒介,马的功用不仅能为传递情爱服务,诗人还借车马烟尘而深刻地反映了动荡昏暗的社会现实及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怀.马是财富势力的象征,《诗经》时代常以车与马的数量来衡量国力之强弱和兴衰;马匹车辆还经常被作为赐赠用品以奖励有功之臣,这既是赏以财富,又是赐以极高的荣誉.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9,(4):30-35
唐代的官营养马业达到了我国养马史上的一个高峰,为此时的边境贸易和国家军事力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西北出土的文献记录了当时政府对于养马业的庞大投入以及官方机构在进行马业管理上的作用,唐代监牧成为官营养马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唐代前期正是因其拥有庞大的官营养马业,才能够将互市变为中原王朝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手段,或开市以示笼络,或闭市以示惩戒,用以制约周边民族政权。唐代政府以实现自身马匹供给为目的,对绢马贸易严格管控,着力控制主要养马地区,满足境内各领域的马匹需求,特别是供应优质马匹给军队,为军事实力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而军事上的强大又为养马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五至十二岁是汉代马匹的正常服役年龄,在"传驿马名籍"简中的"乘"与"柱马"有特定的含义,不是"骑乘"与"待用的马"."乘"即"騬",是指去势的公马,与牝、牡相对;"柱"同"主","柱马"即"主马",是指驾车的辕马."卒"与"倅"、"萃"通,"倅马"即副马,与"柱(主)马"相对.  相似文献   

7.
史书中有"口马"一词,最早出于《北齐书》,释义纷纭,有解释为"良马""骏马"的,有解释为"牲口马匹"的,有解释为"奴婢马匹"的。其实,《北齐书》中"口马"的"口"指的是"奴仆","马"指牛马等牲畜,"口马"意谓奴仆牲畜。  相似文献   

8.
在河西汉简出土之前,学术界对两汉马价的探讨主要依据传世文献,认为汉代马价在1匹15-20万钱之间.河西汉简的出土,为学术界重新认识汉代马价创造了条件,一些学者认为汉代内地马匹的常价在1匹5000钱或1万钱,但这种意见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认为两汉时期马价波动幅度很大,1匹5000钱左右的马价只是两汉时期内地的最低马价,汉代内地马匹的常价多数时期在1匹2万钱以上;河西地区的马价要低于内地,马的常价在一匹4000钱至1.5万钱之间,在王莽末和东汉初年,河西的最高马价也可能达到一匹数十万钱.此外,河西汉简记载的死马价格与文献记载的死马价格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
舞马的悲剧     
正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也是个歌舞盛世,就连马匹也有御用的舞马。当时宫中驯养了100匹舞马,专门用于表演歌舞,它们按照需要被分为几个部,以"某家骄,某家宠"一类的名字命名。这些马中的御用"文工团",受到了很好的训练,对于所表演的曲目无不曲尽其妙,因此极受宠爱。玄宗命令给这些马"衣以文秀,络以金银",就连马鬃和尾巴上也都杂以珠玉装饰。  相似文献   

10.
试论近代四川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城市是城市研究的薄弱环节.近代四川中小城市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其自身和区域条件的限制,致使其发展速度很低,不仅远远低于沿海地区,而且与四川的大城市——重庆间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为当代四川畸形的城市等级格局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