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红水河流域长寿老人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寿老人的遗传表型指标分布和长寿家族史。方法入户收集245位长寿老人的家族长寿史、健康与疾病史、女性的妊娠和生育史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采用 SPSS软件进行数量性状表型的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1.长寿老人遗传特征和表型指标分布特征:245位长寿老人年龄范围90岁~104岁,平均年龄(95±4.9)岁,心率平均78次/分,血压平均(85~146)mmHg,身高较矮平均为143cm,WHR0.89,牙齿失落数约90%。女性长寿者平均育有子女4人,末次妊娠年龄平均在41岁。2.长寿老人遗传特征和表型指标的两两相关分析:共计对9项指标进行了 Pearson 相关系数(R~2)两两指标的相关计算。其中年龄增长与牙齿失落数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R~2=0.18,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2=0.66,P<0.01),身高与牙齿失落数有显著的负相关(R~2=0.16,P<0.05)。年龄增长与女性末次妊娠年龄有极其显著性相关(R~2=0.35,P<0.01)。女性末次妊娠年龄与收缩压(R~2=0.16,P<0.05)、女性末次妊娠年龄与牙齿失落数(R~2=0.44,P<0.05)、女性末次妊娠年龄与生育子女数(R~2=0.35,P<0.01)均有显著性相关。WHR 和身高(R~2=0.14,P<0.05)与收缩血压和身高(R~2=0.24,P<0.01)均呈显著的负相关。3.有无长寿家族史对长寿老人遗传特征和表型指标影响按有否长寿家族史将长寿老人分为2组,有长寿父/母组,无长寿父/母组分别计算各组长寿老人的表型指标后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数值 t 检验,除心率数有显著性差别(P<0.05)之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未见有显著性差别。4.长寿者家庭长寿现象分析:同时对245户有>90岁长寿老人的家庭进行长寿家族史询问,长寿老人家庭中每户现有人口5~20人属多元家系。这些家庭世居当地,无外来迁入迁出史。对90岁以上老人有长寿家族史者进行分析,其中祖父寿命超过70岁的占29%,祖母寿命>70岁者占38%,他们父母寿命>70岁者分别为41%和37%。结论长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其次是女性末次妊娠和生育子女人数与长寿有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704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生活节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生活节奏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09,P<0.01)。自我控制水平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1, P<0.01),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节奏(β=0.49,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2,P<0.01)。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59,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84, t=2.73,P<0.01)。  相似文献   

4.
采用12项一般家庭功能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和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调查了1616名中高年级小学生,以探讨家庭功能、小学生友谊质量和心理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和心理素质之间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与小学生友谊质量、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s<0.01);(2)家庭功能显著预测友谊质量(β=0.672,p<0.001)和心理素质(β=0.821,p<0.001),友谊质量显著预测心理素质(β=0.738,p<0.001);(3)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和小学生心理素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ab=0.49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0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以人类发展指数(HDI)(1)框架下编制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作为门限变量,探讨学前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趋势看,学前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比重在0.34%~0.42%之间时,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2)从控制变量看,金融发展仅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政府支出仅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3)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存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单门限效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存在门限效应,学前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核心素养下,探索余暇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对1 01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余暇体育锻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结果表明:(1)余暇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β=0.169,p<0.01)和社会适应(β=0.187,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β=0.304,p<0.01)。(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031,0.078),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78.57%和21.4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余暇体育锻炼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3)在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方面考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189个国家和地区1995—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对一个国家的健康结果(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对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位于1.9%和6.62%。分段回归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1.9%时,公共卫生投入对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没有显著影响,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较弱;超过1.9%后,公共卫生投入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对健康结果指标的影响均显著增强;超过6.62%后,公共卫生投入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不再显著,对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的弹性系数不再变化,单位边际贡献不再增加。中国当前政府卫生投入规模仍然较低,需要继续增大公共资金投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现状,并检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笔者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 简式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0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格特质、生 活满意度和网络成瘾总分的得分分别为(161.10±20.52)(181.37±30.13)(50.73±14.81);青少年人格特质除神经质(r 值为0.32,P 值均<0.01)、生活满意度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总分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 值分别为-0.11~-0.42,P 值均<0.01);严谨 性(β =-0.54,t =-6.16,P <0.01)、宜人性(β =-0.29,t =-3.41,P <0.01)、神经质(β =0.42,t =6.37,P <0.01)对网络成瘾预测作用具有统 计学意义,可以解释网络成瘾19.22%的变异。环境满意度(β =-0.86,t =-6.43,P <0.01)、学校满意度(β =-0.21,t =-2.59,P < 0.01)、家庭满意度(β =-0.17,t =-2.17,P <0.01)对网络成瘾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解释网络成瘾18.98%的变异;生活满 意度在人格特质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17.90%,17.27%,15.21%,14.62%, 14.57%,14.65%;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自变量人格特质对因变量网络成瘾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结果范围均不包含0。青 少年生活满意度、网络成瘾均处于中等偏上程度,未达到乐观水平;其中,严谨性、宜人性、环境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家庭满意 度能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神经质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童年期虐待对戒毒动机的影响,同时讨论自尊的调节作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27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童年期虐待经历可以负向预测戒毒动机(β=-0.68,P<0.05);②自尊的调节作用显著(β=0.53,P<0.05);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显著(β=0.66,P<0.05)?结论: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改善戒毒人员的自尊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其戒毒动机,使戒毒人员早日摆脱毒品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丧失亲人事件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年来备受关注,文章即探讨大学生丧失亲人之后信念系统和世界观的变化及其与创伤悲痛的关系,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采用世界观量表、生活导向问卷、非理性信念量表、创伤悲痛问卷等对福建省6所高校9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丧亲组世界观的“公正性”显著低于未丧亲组(t=-1.97,P<0.05),世界观的“随机性”、丧亲相关的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显著高于未丧亲组(t值分别为2.93、7.08、8.36,P值均<0.01);(2)丧亲组世界观的“自我价值”与创伤悲痛有显著的负相关(r=-0.18,P<0.01),生活导向、丧亲相关的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与创伤悲痛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0.41、0.40,P值均<0.01);(3)丧亲组中丧亲相关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能够显著预测创伤悲痛反应(B=0.63,0.21,P值均<0.01;R2=0.201)。因此,大学生丧亲之后的创伤悲痛反应主要源于非理性信念,提示对这一心理问题的辅导应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丧亲之后的非理性信念。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