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老年照料危机日益凸显。但在老年照料政策领域,尚无基于政策视角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老年照料政策体系历经初创—改革—发展的演进过程,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逻辑理路。为有效应对社会经济转型、人口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式微等多重因素造成的老年照料困境,应该合理界定老年照料政策的属性与定位、构建面向家庭的老年照料政策体系、加大政府注意力配置和政策工具创新、推进老年照料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老年照料事业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 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库,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非线性Oaxaca-Blinder分解法,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老龄化趋势严峻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认知功能差异。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功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农村女性空巢老人认知正常比例显著低于男性,认知评分也显著低于男性;农村女性空巢老人表现出对婚姻状况、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敏感性,农村男性空巢老人表现出对自评经济的敏感性;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差异64.05%与性别自身相关,两性在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参与间的个体特征差异使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功能差异扩大。建议通过提高医疗服务可获得性、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等措施提供相关支持,缩小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从而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中国老年人群中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和把握这些差异 ,并对改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4.
城市老年人群精神需求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对南京 6城区和 2所老年大学的调查显示 :城市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主要表现在生活安全、社会尊重、行为意义三个方面 ,经常性的精神活动主要有看电视、阅览报纸、文体健身、知识性活动等。他们对市政府广辟市民广场和修建街心花园等非常满意 ,而影响制约他们精神需求满足的因素有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和充满矛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志愿者是健康社区治理工作体系中的有生力量,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支持、社会适应等维度选取变量,调查江苏南通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志愿者的认知水平总体高于社区一般老人;60~69岁老年人是社区健康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文化程度越高和与子女或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健康志愿参与更高,良好的社区交际及文体娱乐参与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健康志愿服务,但尚未发现积极的社会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宏观保障、中观支持、微观激励三个维度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发展,为老年健康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参与社区健康治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老年人和老年前期人群对比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群体心理学中群体态度测量方法,借鉴Fraboni等编制的FSA量表,结合IAT联想测试法,对唐山市区老年人和老年前期人群对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意向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老年人与老年前期人群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社会价值"上存在不同看法。在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上,老年前期人群总体上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持有限积极的态度;在行为意向维度,老年前期人群受社会期望和道德教化的影响,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消极态度容易被隐藏,但会表现出对老年人社会参与不帮助、不表态、不加入的消极行为。未来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会更关注参与活动内容的价值性,不单单追求参与活动的"利己"性。老年前期人群会希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社会价值并得到社会其他群体的尊重;更加关注活动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对社会参与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老年前期人群在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与老年人相比更为自信。社区和新媒体在未来的老年参与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获取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涵盖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领域。认知障碍是指上述认知领域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并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能力的病理状态。研究显示衰老是认知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认知障碍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数据显示,40%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首次就诊时认知功能已经处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个人因素、健康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流迁因素对乡—城、城—城低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低龄老年流动人口普遍健康,但其就业率特别是城—城低龄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率较低。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和低龄老年流动人口的类型是影响低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的主要因素。对此,政府应尽快出台低龄老年人,特别是低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的社会支持政策;鼓励体制内企事业单位继续雇佣有专业特长的低龄老年人口,特别是城—城低龄老年流动人口继续就业,以提高低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的社会贡献;继续提高低龄老年流动人口,特别是乡—城低龄老年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为乡—城低龄老年流动人口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农户对宅基地的内在认知细分为流转政策认知、经济价值认知和产权认知三个方面,进而构建“社会网络—内在认知—宅基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合肥市1121份农户调研问卷,实证分析农户社会网络对其宅基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社会网络提升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并促成其流转行为,且对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高于流转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网络对宅基地未确权农户的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正向作用更强;对于青年和中年农户,社会网络能够提高其流转意愿,但对流转行为并不产生影响,对于老年农户,社会网络能够促成其流转行为,但对流转意愿不产生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提升农户对于宅基地的流转政策认知和经济价值认知间接提高其流转意愿并促成流转行为,而产权认知的间接效应未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一项基于浙江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妇女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老年妇女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老年妇女安度晚年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而这些资源的提供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完成。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表明: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需求广泛,经济供养渠道多样,需要照顾项目分布多样,生活照料者由不同社会角色承担,精神慰藉与亲情需求强烈。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农村贫困致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瓶颈.贫困致因中有自然条件等客观的限制因素,也有社会政策方面的影响.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完全改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代际恶性循环等局面.分析我国农村贫困的致因机理,除了自然、历史及经济因素外,在社会政策偏差、社会排斥、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缺失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使贫困者难以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政策主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策主流化,是指社会政策摆脱从属于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地位,逐渐成为公共决策关注的焦点的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公共政策领域也出现了结构调整的现象,其趋势是越来越注重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运用即社会政策主流化。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模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在这一过程担当了主要推动角色。目前学界对于政府主导型农村互助养老及其产生原因与实践框架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政府主导型互助养老的衍生呈现出自身的逻辑理路,以X县的典型个案为例,在实践中表现为目标取向多维、主体多元参与、结构多层次的实践框架。为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式微、社会经济转型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农村养老困境,应科学界定政府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面向老年人需求的互助养老政策体系、加大政府主导型农村互助养老供给机制创新,丰富政府主导型互助养老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未来在我国农村实行倒按揭有利于形成父子间的新型"代际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但现时期在我国农村实施住房倒按揭,受到伦理困局,银行积极性不高,倒按揭运作的经济法律制度不规范等中国国情的阻碍。为了使倒按揭业务在我国农村顺利开展,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倒按揭业务的宣传和鼓励,培养新型的养老观念;政府在相关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先进行试点后逐步推广,倒按揭业务应有专门机构来运作;建立健全倒按揭的相关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试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第三只手——道德力量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市场、政策、法律调节作用外 ,客观上还存在道德的调节作用 ;市场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在经济活动中既相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重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力量的调节作用 ,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向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审美批判,但是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美的生产愈来愈受到经济结构的种种规范,美的基本社会文化角色与功能日渐改变,当艺术彻底商品化,审美也沦为一种消费,这种批判还是否可能?美国当代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詹明信构想的认知图绘美学是解答这一时代难题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急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尚不健全,因老龄化而产生的纠纷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如不妥善解决,必将严重破坏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以社区为核心,以民法、社会法为基础,努力打造全方位网格化的老年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使社区养老更适合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社会与妇女发展的战略性高度看,出生率下降、家庭收入水平不高、消费需求增加、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因素,共同推动着转型期我国女性高工作卷入机制的形成,使女性就业面临着机会不平等、权益得不到保障、人力资本得不到有效开发等问题.就此而言,我国女性就业政策应从以往单一的"减震"功能向"减震"与"开发"并重的方向调整,着眼于对女性的法律保护和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采取有利于发挥女性人力资本特殊性的差异化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Cognitive health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well-being in older ages, but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emography of cognitive health in sub-Saharan Africa’s growing population of mature adults (= persons aged 45+). We use data from the Malawi Longitudinal Study of Families and Health to document the age and gender patterns of cognitive health, the contextual and life-course correlates of poor cognitive health, and the understudied linkages between cognitive and physical/mental well-being. Surprisingly, the age pattern of decline in cognitive health is broadly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the USA. We also find that women have substantially worse cognitive health than men and experience a steeper age gradient in cognitive ability. Strong social ties and exposure to socially complex environ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ognitive health, as is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Poor cognitive health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social and economic well-being outcomes such as less nutrition intake, lower income, and reduced work efforts even in this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context. Lower levels of cognitive health are also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physical health measured through both self-report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gnition plays a key—but understudied—role in shaping late-life well-being in low-incom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20.
社会选择的基本问题与人际可比基数效用的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选择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决定社会选择所需的信息?如何取得所需的信息?社会福祉函数应该采取何种形式?著者认为社会福祉函数应该是人们的基数效用或福祉的无权总和。排除基数效用或偏好的强度是阿罗(Arrow)不可能定理成立的关键。人际可比的基数效用是社会选择所须要有的信息,但这信息很难获得,因而有“人际可比基数效用的悖论”。以人们的支付意愿来衡量偏好的强度,以无权总和来进行决策。在个别问题上,以效率挂帅,平等的目标由整体的平等政策来达致,可以在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经济政策(甚至其他)领域解除这个悖论,并使社会决策简单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