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现代教育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传统学校管理理论与模式已经不太适应。“有限理性说”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它对学校管理的启示是:学校管理思想应重视灵活性,以追求“满意”取代机械地追求“最优化”思想,强调管理目标的分解与互补,构建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加强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时代价值,从精细化的内涵与特点入手,着力介绍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细致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严格化、实证化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在实践中推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笔者认为必须从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开始。什么是校本管理?校本管理是一种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校组织效能与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与要求,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必须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学生工作管理中来,有利于明确学生工作主体职责,提升学生工作质量,促进立德树人的实现。在立德树人视野下实施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必须把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方法、架构、保障等关键问题,并从学校、学院、辅导员三个层面探析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理论成为新世纪积极倡导的管理理念,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同样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使整个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结构更趋合理,达到良性运转。探索“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的有效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效率,对实现教育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在对地方高校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必须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地方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应以提高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为目的,在处理好“标准化”和“个性化”关系的基础上,实施“自上而下的思想贯彻”和“自下而上的细节研究”。  相似文献   

7.
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是一项高规格、高要求、多层次、多头绪的细致工作,强调程序性,学籍管理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研究,才能适应新时代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本文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依据中央电大、天津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办法,联系笔者多年来基层电大工作的实践,从"人本管理"理念、队伍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三个方面对开放教育模式下学籍工作做出了新的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8.
能本管理——学校管理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论述了“能本管理”的含义及其与人本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实行“能本管理”的操作要求与操作方法。阐述了现代社会管理工作应把传统的“人本管理”逐步转向“能本管理”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学校管理应应快确立能本管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管理好“90后”大学生,让他们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辅导员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琐碎繁杂却又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科学地把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心,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把“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铁华 《新少年》2023,(5):14-15
<正>两年前,南京街第九小学被授予沈阳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称号。在学校获得的众多荣誉中,这块牌匾不是层级最高的,却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它是对学校将劳动实践纳入育人目标、全面落实劳动教育课程的肯定。我校劳动教育理念的萌发,始于一件小事。三年前,在学校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保洁人员每天辛苦打扫的卫生区域,总是很难保持整洁,即使加强宣传、督查,  相似文献   

1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作用等方面来阐述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学校行政工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校要成为有效能的学校,管理者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管理方式。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的管理方式的核心应是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低碳绿色”校园活动的兴起,基于“低碳绿色”校园的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成为当下高校完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后勤服务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任务。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创新要围绕高校后勤低碳绿色“服务网络化”的构建要求,确定创新的方向,并以“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和“运行智能化”手段找到创新的方法和路径,从而设计出创新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学校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地位越来越突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相一致,因此,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统领,树立人本管理发展理念,科学开发与管理新时期下的学校人力资源工作,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学校外部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因此,深入分析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无论是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管理,还是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校本管理≠校长权力管理校本管理是伴随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学校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校本管理起源于美国,之后波及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学校管理改革的重要管理理念。近年来,我国对这方面的介绍也比较多。有个别学校已经引进其管理模式对学校进行管理。但也有很多学校为了装点门面,翻新学校管理理念,也大肆宣扬实施“校本管理”,以为校本管理就是增大校长权利,学校什么事情校长一人说了算,以便校长“一支笔挥舞”。殊不知这是对校本管理的亵渎,或者是一种异化。校本管理实际上是指学校…  相似文献   

17.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使命、新的组织设计与管理技术、新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的一种崭新的社会管理范式。基于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及其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以信息化支撑网格化、以网格化追求精细化、以精细化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定位,进而提出科学划分网格区域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精细化、搭建完善服务平台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集成化、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数字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多元化、加强落实协同服务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制度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籍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打造优良的校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要求与教育活动同步的学籍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拟对当前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求一条渗透人文关怀的服务式学籍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得人心与失人心是当代学校管理生死攸关的问题”。本文运用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激励与挫伤”的理念,分析探究当前高校行政管理过程的正负效应现象,提出了高校管理者应深刻领会、切实把握激励与挫伤以及学校管理心理学等管理学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和挖掘广大教职员工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力戒挫伤、减少内耗,增进高教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的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一书中关于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论述,是作者结合长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创新的角度对教育理念进行的诠释,为人们提供了重新审视、思考高等教育管理的新角度。作者的教育理念:一是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以创新的观点理解人,理解教育;二是从师资、学科、专业建设的多维关系中,揭示高等学校建设根和魂的双向建构;三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重新理解“学校定位”,进而指明大学的社会功能;四是从实际出发,提出新时期高校的管理理念。理念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堡垒”,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思辨、探索,进一步说明教育创新理念的生命在于其现实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