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关"文学思潮"的概念界说,至今仍处于人言言殊的尴尬境地,由此所引起的文学思潮研究的"泛化"弊病难以根除.总体看来,迄今为止有关文学思潮的概念界说大致可以归纳为"创作本位论"、"多元存在论"和"抽象外在论"三种.三类概念界说在范畴和逻辑架构上的不同,其实质是与研究主体"认知"模式的差异密切相关.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源以及由此带来的"定义"歧异问题,是扭转文学思潮研究"泛化"局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文学思潮"为主体来看取其与"创作思潮"、"创作风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属于"隶属关系"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我们把它概括为"现象"的结构功能与结构形态方面的问题."文学思潮"与"创作思潮"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范畴、属性、体认方式等方面."文学思潮"与"创作风格"之间的差异,只有在把创作思潮加以"类型化"之后,并借助于"现象"中介才可以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3.
语词修饰与概念限制,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是认为语词修饰与概念限制是等同的、一致的;二是认为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密切的,概念的表达要借助于语词,有的语词表达概念,然而在论述概念的限制时,却没有谈及语言形式的问题。本文试从语词的修饰、概念的限制、语词的修饰不完全等同于概念的限制、概念的限制可采用语词修饰与变换词语的形式这四个力面,谈谈语词修饰与概念限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学思潮概念的理论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学思潮本质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概念性质的认识混乱。具体文学思潮概念显然属于历史范畴,但不同逻辑层面上的文学思潮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文学思潮概念理论性质的正确界定是科学认识文学思潮本质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文学思潮概念理论性质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尴尬,这是与文学思潮本身的属性分不开的。在发生学意义上的文学思潮,可以作为一种类型概念,是文学类型学的专门术语,而在发展学意义上的文学思潮,是文学史学的专门术语,可以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时期概念。无论对于文学思潮的研究是基于逻辑类型的研究,还是基于历史时期的研究,任何一种维度的研究最终都应导向对文学思潮本体的深入和全面思考,而不是拘泥于甚至终结于某一维度的研究自身。  相似文献   

6.
"重复"是鲁迅《故事新编》的一个重要文本现象,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语词重复与段落重复。"重复"是"对位"的一种表现,它的运用使得这部小说集带有浓烈的"对话"意味。这种"对话"并不局限于小说内部意义的相互生发,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小说文本的一种结构性事实。  相似文献   

7.
语词的意义在于使用,犯罪概念的内涵可以从"罪"的语词使用去把握和分析。语言哲学的日常语言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犯罪概念的全新视野。通过分析"罪"的语词使用,我们可以挖掘潜藏于概念底层的内容,这种内容是被历史和文化所塑造的,从根本上影响文本的解读,并决定司法个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语言和文化从来不会分离,语词总是外在地显露文化,而文化就是一种贯彻观念的实践.本文围绕邓小平理论中反映"实事求是"观点的一些语词,着重分析这些语词透露出的人文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猫论"等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它们既反映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哲理,又折射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语境中开展基督教与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对话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耶儒对话首先必须注意"基督教"和"儒家"概念的多义性,从"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的视角来选择基督教和儒家的代表人物.耶儒对话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儒家对基督教的"救赎论"的理解.儒家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但追求人天合一,从目的性上说,这与基督教的救赎目标相似.但是二者的救赎方式不同,儒家主张"内在超越",而基督教的得救方式则类似于"外在超越".基督教的"成圣"比"称义",更容易与儒家的"内在超越"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管子》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事物的名称符号。在《管子》中包含了较丰富的语词符号思想,它具体探讨了"名"的生成及其作用、语词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以及规范这种关系的意义等问题。《管子》的语词符号思想,对于当今的符号学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话·人类存在·教育——对话教育研究之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当今世界的流行术语之一,它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可以说人类存在就是进行对话。具体说来,人类存在的几个领域如思想、语言、艺术、道德等都与对话密切相关。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在的一种现象,教育也必然是对话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对话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在贻提出研究俗语词为训诂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但对现在的俗语词没有提及.训诂学不应局限在俗语词方面,还应扩大到俗文化范围,从研究古书走向俗文化研究,对人们喜闻乐见的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其所以然及俗误.训诂学对周易预测算命、取名、方俗语研究、英语教学、新词揭源、地方文化研究及数字化电子文献的整理校勘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间性思维与比较文学--谈比较文学研究主体的思维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文学的研究主体问题尤其是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问题 ,已成为学科构建的关键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 ,人类通过多元化对话而萌生的“间性思维” ,可以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思维基础。它的“放弃两极、放弃中心、放弃我性、放弃价值审判”的对话思维 ,可以使各国文学进入比较佳境 ,最终达致对话狂欢。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新词新语漫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汉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突出表现在词汇方面 ,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语 ,与原有词语相比较新词语具有如下新的特点 ;1.所涉及的领域之广是以前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2 .新词语的来源渠道广泛 ;3.新词语具有浓重的词彩 ;4 .新词语使用的群体特点 ;5 .新颖的构词方法。新时期新词语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 ,满足了新时期人们交际的需要。但是 ,在新时期新词语的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 ,使祖国语言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丰富。  相似文献   

15.
论本世纪初流行的新词新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词新语的集中涌现折射和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和社会的变革,这一轮的新词具有从简从易、联想自由、幽默形象、全国化全球化的特点。语言发展的规律是约定俗成,语言发展的结果一定是新词积累旧词淘汰,对新词的正确态度应是宽容和满腔热忱,不宜采取守旧、抵制和排斥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黑格尔反思式的概念辩证法所承载的形而上意境,及其两者之间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英语测试及英语能力提高的范式英语议论文 ,在其写作中遇到的成语、习语、谚语及格言的使用问题和逻辑、长句与短句的使用、选词等问题常常困扰着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多写、多读、多记、多练  相似文献   

18.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已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贯穿于《屈赋微》中韵字的订音与辨音、字词句的释义、章句篇旨的阐释等多方面,其目的在于务使韵字合韵、字词句义明晰、章句篇旨达意。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句法结构是平行或一致的”说是学界流行的观点,但在实际区别两者时,又认为语法结构标准是最重要的。前后冲突直接而明显。实际上,复合词与短语在性质与功能、意义透明度、是否产生语法意义、成分属性及其与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语序及其价值五个方面差异显著。复合词与短语不存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或平行性,语法标准不应也不能是区别复合词和短语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单音节方位词还是双音节方位词都能附加在其他词或短语之后构成表示方所的方位短语(即X+方位词结构,简称F1),这种结构和双音节方位词作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称为X+的+方位词,简称F2)都是以方位词为标志的短语,都具有表示方所的意义和功能,但二者的语法地位和作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选取现代汉语里有代表性的一组方位词(之上、以上、上面、上边、上头、上方),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上语料库,考察了老舍和王朔作品中F1结构和F2结构的语法分布和意义功能,探究其二者内在的机制和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