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跟踪监测项目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平均联结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林农对林改政策需求的优先序,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对林改政策的第一层次需求为林业补贴政策,第二层次需求为林业科技服务政策,第三层次需求为林业金融服务政策,第四层次需求为规模经营的其他配套政策。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林农对林改政策需求优先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下放给林农家庭,诸多学者认为林农家庭经营的模式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林农之间的合作来予以化解,笔者对河北省部分林农样本农户的合作意愿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检验问卷信度的基础上,以林地规模和林业收入比重为标准将林农样本农户聚类为大户和小户两类,并分别对其合作意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对大户和小户产生影响的方向或程度有所不同,在推动林业合作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将大户和小户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基于异质性的集体林权改革林农获益差别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300多个林农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围绕林农异质性与集体林权改革中的林农获益状况,运用统计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基于家庭、认知和行动层面的异质性,社区林农从集体林权改革中获益的效果具有差异性。社区内林农经济资本越大、林业资本越多、劳动力资本越多、政治资本越充足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越深,就越容易从林改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和较好的效果,反之亦然。基于上述结论,政府在考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时,应该注意和支持社区基层行动者的行动能力构建,特别需要关注基层利益主体由于行动能力差别而导致的获益差别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我国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利用浙江省林农调查的面板数据,以林农各项收入为因变量,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浙江山区林农林业收入存在负面影响,但对林农非农就业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拓宽非农经营渠道,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选择9个样本村进行林地林木转出调查与统计分析,评价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其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2种方法。研究表明,林农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求学子女个数、林地面积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存在显著关联。因此,从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出发,提出政府施行林业税费减免、建立林业合作组织以及简化林地林木流转程序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机理,基于福建省建宁县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能源林建设预期对林农种植能源树种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林地面积越大、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低、能源林建设预期更乐观的条件下,林农的种植意愿转化成种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种苗和种植培训等措施来降低林农参与的风险,稳定林农的收入预期,以此创造激励林农种植能源树种的政策环境,提升林农的种植意愿。  相似文献   

7.
林农信贷可获程度低下已成为制约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福建林农调研数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全面考察了经验资本及林地规模对林农信贷获得概率及获得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农获得贷款难度仍然较大,样本农户中获得林业贷款的仅为29%;经验资本中,经商经历可以显著提高林农信贷获得概率,而林业经历和贷款经历能够显著提高林农贷款获得额度;林地规模不仅提高了林农贷款获得概率,还提高了林农贷款获得额度。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阶段,要积极引导林农合作经营,鼓励农户联保贷款,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以提高林农信贷可获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福建省三明市为实例,结合2014年该市415个林业样本调研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 CCR模型测算了该市林农合作组织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发现,该市林农合作组织整体生产技术效率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林业生产规模效应递增显著,可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结合投入变量冗余,也可以通过适度降低生产总支出、提高劳动力投入、增加林地供给等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效率。通过 Tobit回归分析发现,教育程度、经营模式、主要树种林龄三个要素对该市生产技术效率具有较强正影响,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经营模式由单户经营向联户、股份合作、集体经营过渡、因地制宜选种树龄较长树种等措施提升当地林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赣南原中央苏区13个县(市)200个林农为样本,首先运用DEA方法对经济林经营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林农经济林经营综合效率偏低,技术效率不高,规模效率较低,94%的DEA处于无效的样本均呈规模报酬递增趋势,适度扩大规模将会增加效率;然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经济林经营效率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林年均支出、经营管理、市场销售、是否接受过经济林技术培训对经营效率有正向影响,林地块数对经营效率有负向影响,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农人数占家庭人口的比重及是否加入林业合作社对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加快林权配套改革步伐,提高林地资金投入水平;科学规划重组林地,降低林地细碎程度;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提升集约经营水平;实施产供销贸一体,促进营销渠道畅通,对提高赣南苏区林农经济林经营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为促进林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提供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总和,其建设包括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推广体系、融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多数学者采用定性分析和简易统计描述,较少利用计量模型、跨学科维度等对社会化服务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福建、辽宁、江西、浙江等省份,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视角为政策导向型和需求导向型,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研究结论多为政策性建议,而从现实条件全方位探讨林业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以及产后林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成果甚少;研究成果虽对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社会认可度较低,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由于执行成本高、林权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政策不稳定而导致林农的短视行为等原因而无法落到实处。随着林权改革逐渐深入,政策层面限制逐渐消失,林业市场化越来越明显,林业合作组织在木材、林产品购销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林业技术推广能够解决林农遇到的技术瓶颈等问题;随着林业税费减轻,林业投资回报率上升到正常的资本水平,林业融资就不会成为林业发展的瓶颈;林业风险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加强政府转移支付能力,降低林业发展的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博弈论研究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主体之间的合作问题,通过建立一个合作联盟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林农和合作组织的纳什均衡策略及均衡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合作组织达到稳定的规模情况,最后使用案例对博弈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加入该组织后获得的收益不少于保留收益,林农就会有加入组织的意愿;如果新的林农加入合作组织后能够为原合作组织带来收益增长的空间,合作组织就会制定合理的分配份额激励林农加入。一个地区是否出现林农加入合作组织的行为以及合作组织达到稳定的最大规模与该地区的规模效益函数、组织成本函数、外部性函数和组织的分配规则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林农集群创业有效弥补了由集体林权改革打破的林业经营的规模性和区域产业的统一性。从林农集群创业的过程模型和形成模式上剖析了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集群创业的形成机理,将林农集群创业概括为"自然形成""自然形成-政府扶持"和"政府扶持-自主提升"3种模式,构建了基于金融扶持、技术引进和管理的3种培育路径,并指出应在林农集群创业路径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分林到户使得林业经营细碎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规模化经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以福建省三明市林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的483份农户调查问卷和140份管理者调查问卷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林农对林业合作组织的需求情况,以及农户需求对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林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虽然林农林地经营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但林地的分散化使得林业经营的规模效应下降。江西是林权改革的试点省份,共有94个示范性林农合作组织。依据从这些组织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的结果显示:林农合作组织的规模、林权改革制度和林农经营范围对合作组织的收入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政府应鼓励林农合作组织进行规模扩张,给予合作组织资金和财政上的支持,为多种合作组织模式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内部管理,为合作组织向下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需求与对策: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现状和服务需求进行实地调查,指出当前制约农村气象服务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气象科技发展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不高、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建设不到位、气象事业投入不足、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不强等。提升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当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目标,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气象投入机制,加强农村气象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建集体林区三明市永安、南平市邵武、光泽三地进行的林农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林农对生态林效益补偿的受偿意愿,并运用累积Logistic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林农的特殊经历、环保意识、信息获得程度、家庭土地面积、不同区域对林农的生态效益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所以,不同地方应实施不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护林员选择要有所考察和偏重,补偿金亟待增加,补偿方式有待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林业金融环境也得以改善。但是,现有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对林农和中小企业所需要的金融零售服务仍难以满足。借助于林权制度改革及相关的配套改革成果,应该进一步完善林业金融服务功能,加大林业金融创新力度,缓解林农和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从金融需求角度出发,基于信贷供给理论分析导致林业信贷约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通过抵押品扩展和替代机制,寻求林业金融服务创新的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林农连续8年跟踪调查的纵向数据,运用系统广义估计方程(GEE)的Logistic面板回归模型,揭示变量之间的调节作用和内生性等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结构的家庭林地资源禀赋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存在差异化影响,经济林对集体林区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的吸引力最强,用材林次之,竹林最弱.(2)不同林分结构林地对林农职业分化决策的吸附效应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作用下进一步分化,经济林、用材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务农,而竹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则促进林农非农就业.(3)通过地理位置交互项分析可知,区域偏远因素会削弱林地资源对集体林区林农务农的吸引力.基于此,提出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林分结构优化轮伐政策、分类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林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福建省专门从事森林培育的100家森林经营企业和120户林农的调研,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区分了森林经营企业和林农2种不同的森林经营主体投保行为的异质性,并采用三分类Logit模型分析其森林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森林经营企业购买意愿主要受保费、企业所有制、风险态度等3个解析变量的影响;林农购买意愿主要受保费、风险态度、风险意识等3个解析变量的影响。森林经营企业不选择购买森林保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险额度太低以及理赔流程复杂,而致使林农不购买森林保险的原因是不了解森林保险、保费过高,没有闲余资金购买。最后对森林经营企业和林农购买森林保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虽然林农合作组织正从传统的合作组织向新型的合作组织转变,但如何吸纳更多的林农加入合作社,林农合作组织怎样运行才能增加更多的绩效,激励机制如何更好地促进林农合作组织良性发展,仍是困扰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简单借鉴企业治理所采用的产权治理理论来分析合作社的合作问题与治理机制的现象,在指出当前关于林农合作组织及其治理的错误认识基础上,构建分离均衡的林农合作组织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论证信息治理有助于解决林农合作过程中的分离均衡问题,进而提出推进会计建设是林农合作组织生成与运行信息治理的务实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