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道”是老子政治世界的基础与核心,集中表达了老子对理想政治的憧憬.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理想的治国之道.自然无为既是宇宙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是国家治理的至高境界.在老子看来,体道圣人是实现理想政治的前提;无为而治是实现理想政治的核心;小国寡民则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理想人格是自由与自律相统一的“圣人”。圣人理想人格的培养途径是“尊道贵德”,具体说来就是远离物欲、离弃俗智,保持精神的和谐、专一,效法自然而生活。  相似文献   

3.
圣人,是老子崇拜的偶像,是老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在老子看来,圣人不仅具有超常的统治原则和统治策略,而且具有超常的人格和超常的认识能力。老子哲学对圣人的多重规定,体现了老子哲学无为而无不为的价值取向,具有得失相兼的二重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老子理想人格的哲学本质出发,将水性与人性相结合,论述老子对理想人格的哲学追求。以水之三性:柔、下、静,论及人之三性:意志、道德、涵养,以达到老子对真、善、美人格层次的理想目标。展示了老子“道”的人格内涵,同时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认为得道即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的属性.庄子对老子的拓展在于他提出了"逍遥游"境界论和"处中"之道.玄学家师法老庄.王弼的人生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标的.嵇康除仿效老子的"自然"外,还景慕庄子的玄远境界.阮籍服膺庄子的逍遥游,同时也勉力"处中".郭象修正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同时也弥合了在庄子、阮籍那儿"逍遥"和"处中"的上下悬隔,他是即"处中"即"逍遥".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五千言从未明言权力二字,却无处不存在权力的影子.在《道德经》所勾勒的生活世界中,效法自然,无处不在的“道”是权力的合法性依据,相辅相成的百姓与侯王是权力的交互主体,二者依循“道”的内质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运行权力,“小国寡民”是老子权力运行所要达到的理想境地.  相似文献   

7.
西方有限政府理论主张以宪政制度来规定政府权力的作用范围和具体运作程序,从而保证政治权力之合法性及其与社会的合理互动.但老子的有限政府思想在理论出发点和实现保障上与西方有限政府有着根本的区别.老子倡导的是"有"与"无"对立统一的自然之道,而非"无为政治","安平太"构成了其价值取向和政治理想.从上述政治观出发,老子主张建立一种遵循自然之道和守无、柔弱、知止诸原则的有限政府,这在政府的职责、权能、组织形式、领导者素质和管理行为等方面均有所表现,这是一种高效、有限的政府.  相似文献   

8.
"无为"与"不争"是<老子>一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探讨其含义应与老子书中其他相关范畴结合起来分析,在范畴间的关系中加以把握.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与其伦理、政治思想有关,还与其本体思想、认识论有关."无为"的含义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因其自然又不违万物之自然,二是"同于道"."不争"范畴也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善下之"、"后其身"等,二是"少私"、"寡欲"、"知足"等."无为"与"不争"两个范畴有区别也有关系,在老子思想中"无为"可视作高于"不争"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老子既不是没落贵族,也不是自由农民,而是属于春秋时期刚刚分离出来的士阶层。他的学说以治国为目的,以无为为方法,反对包括智慧、知识、法令、审美、艺术等等在内的一切人为的文明,追求一种自然、朴拙、与道合一的至美。老子学说包括其美学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极大影响,老子美学是我国美学史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从李白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索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的政治思想、生活原则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李白诗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的层面.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体验.道家思想本质上就是由"守静"的功夫,通过主体的修炼和自我的"反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人的心灵的整体和谐,从而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庄哲学中的"无为"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有为".李白"进"与"退"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正体现了老子哲学密切结合的两个方面.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深得老子哲学之体要,他是对老子哲学理解得较为准确、运用得较为有效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老庄哲学包含丰富的养生思想,注重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以"道"为根基,从"道"的自然品性出发,老庄确立了自然而然的养生原则,反对人为的"益生""厚生"之举。生命是形体和精神的统一,形体的保养是养生的基础,而养神又是养生的关键,在形神兼养的基础上,老庄主张以神立形,以德塑形。为了达到形神兼养、以神立形的养生目标,在坚持自然养生原则的基础上,老庄提出了知足长足,以"无"求全和专气致柔的具体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命问题是老子哲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生命问题的形上学思考是老子哲学的起点。老子认为“道”是生命的源头、生命活动的法则和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德”是连接宇宙大“道”与生命现实化的逻辑中介,是“道”的实体化和具体化。尊道贵德作为生命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廉政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里面。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传统人文精神一度消弭、功利性的物质欲望不断强化、公民信仰认知系统存在偏差等现象。我们要学习和吸纳《道德经》"清心寡欲"的人生修为、"知足不辱"的处世原则、"尚俭戒奢"的生活信条、善待百姓的爱民之心等精神内核;并充分认识《道德经》的当代价值,吸取其廉政智慧来营造廉政文化信仰氛围,创新廉政文化信仰体系和培育廉政文化信仰理念。  相似文献   

14.
试从老子朴素辩证法观其人生哲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老子在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辩证发展进行深刻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人生的总原则是“法自然”而“无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一系列人生应当恪守的原则和理想,如“致虚守静”、“守柔贵弱”、“谦退不争”、“知止不殆”等,从而形成了他的人生哲学体系。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在当前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与儒学相对,老子提出自己治世的“软”方法——中和之道,它以无为为核心,以万物的神奇生命力为条件,从反面立论,从表面的柔弱处、谦下处出发,以退为进,以不争之争的无私最终成就其私,从而达到万物和谐发展的无不为的目的,老子中和之道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老庄看来,人的生命以“道”为根源,由“道”到“气”演化出人生命的自然之性,而现实中人又承受着社会的樊笼、难名的孤独、外在的诱惑、死亡的阴影等诸多痛苦,所以人们要贵生、顺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逍遥无待来养护生命,故老庄关于人之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今天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老子》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是一部集"修身"、"齐民"、"治国"于一体的智慧宝典,提出了一系列"政善治,事善能"、"致虚极,守静笃"、"大制不割"、"自然无为"等治理思想。挖掘《老子》治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启迪领导者加强自我管理的修身养德、注重组织管理的"无为而治",提升治理境界,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老子>"道"、"无"之思想是中国神秘主义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讨论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存在."道"者,统合万物,超越万物,是世间不可言传的神秘本体."无"也,形上之超验焉,无形无体,然宇宙生成之大本大源.宗教神秘主义思想的终极关怀不是神,而是人,它以超越生命(神)的方式赞美生命.<老子>哲学神秘主义则让万物保持自己渊深而神秘的生命,不允许人类以自私之心奴役自然、污染自然.让宇宙恢复神性,净化人类心态和保护人类神态,重建一个清新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荒野"或"自然的野性"创造并赋予了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美。这一点是"荒野"极可宝贵的品性,关键在于学会体验和欣赏"自然"或"荒野"之美。哲学走向荒野,在荒野中体验生命或自然的宁静、神秘、广阔与美;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学会回归自然、敬畏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