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人铭》是先秦佚文,《漆雕子》和《鬼谷子》乃先秦佚书。《金人铭》当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之前,并非刘向所伪撰,其理由是:《金人铭》最早著录于先秦的《荀子》而非汉代的《说苑》,《席铭》等四篇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乃节录、拼凑《金人铭》而成,《老子》曾袭用《金人铭》的观点和成句,《金人铭》与春秋时期铭文文体的形式特征相吻合。《漆雕子》的作者当为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开有可能名启字子开;《鬼谷子》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先秦古书,不宜视为后人假托,其佚文的辑录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绍兴四年是南宋朝廷初步扭转时局的一年,朝廷经历了伪齐与金人联兵南犯的大事件,最终以胜利而告终。在此前后,南宋朝臣频上奏疏,从军事、政治等方面全面分析敌我形势,为朝廷确立"先擒刘豫,则金人自定"、"和议乃权时之宜,以济艰难"的对伪齐、对金的不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桧归宋及归宋后态度为何转变,史家众说纷纭。一般史家认为秦之南归是金人纵回,但近来也有史家提出异议。本文以为秦之南归是其个人努力及金人战略的一部分;其归后对金态度的转变是由当时社会环境、宋金力量对比及宋高宗思想和秦个人人生观转变等众多因素造成的,不是秦叛变降金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校历史系邓广銘教授,在北京史学会第二届年会的开幕会上,宣读了他所写的《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問題》一文。文章的第一部分論述了南宋初年政府內部抗战派与退让投降派的斗争恼滤?公元1127年金軍灭掉北宋政权之后,赵构即帝位于归德,重建的宋政权的最高统治集团,从一开始就在如何对待金人的问题上,展开了两条道路的斗爭。斗爭的焦点之一是对金和战问题,而这又集中体现在如何对待忠义民兵的态度上。因为,在北宋政府軍队被金人打垮之后,只有这些力量是当时能够抗击金人的真正可以倚恃的武装力量。李纲等主战派积极主张組织领导忠义民兵,认为只有依靠他們才能抗金。赵构等投降派不仅由于害怕金軍而不敢抗战,并且更害怕忠义民兵,认为如果使这些力量在抗击金人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即必然要对赵姓统治权构成更严重的威胁,所以他們反对组织领导忠义民兵,甚至还希望通过女真兵馬把忠义民兵消灭掉。斗爭的另一个焦点是建都在那里的問題。主战派从更适宜于抗击金人、采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代得以保存与流传。  相似文献   

7.
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究竟为何物?小问题却关涉东西文化交流大事,由于缺乏直接材料,历来说法不一.晋唐时期学者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断为佛像;近代学者进一步研究,有人认为是佛像,有人认为另有所指;当代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祆教祭祀有关.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认为休屠王"祭天金人"当是佛像.  相似文献   

8.
我不揣浅陋,在阅读宋人书册的过程中,草成《宋史》中有关史事记载订误十二条,请同志们指教. 〔1〕页545卷二九《高宗纪》:(绍兴十年)闰六月丙子,金人犯泾州,守臣曲汲弃城去,经略使田晟率兵来救,金人败走.甲申,晟及金人再战于泾州,败之,金人引归凤翔.”按: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卷一三六云:(绍兴十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诗人数不胜数,可是女作家却寥寥无几。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却以诗、词、散文多方面的才能,独创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跨越着北宋末与南宋初两个历史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征。北宋末年,北方金人兴起,北宋王朝屈辱投降,致使金人得寸进尺。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二次围攻汴京。1127年攻陷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及赵宋宗室北去,北宋灭亡。(这就是史称的靖康之乱。)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金人攻陷汴京时未被掳,逃至河南商丘。金人追来,他又逃至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不顾民族的奇耻大辱,不思收复失土,苟安江南,极力支持投降派,打击主战派。 这一时代特点对李清照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李清照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10.
北宋末期,北方的金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金人贵族的扩张野心也随着军力的充实而猖獗一时,宋金的民族矛盾激化了。而宋王朝对国内人民施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又激起了国内人民的强烈反抗。民生凋弊,农村破产,义军四起,王朝分崩离析。这就给金人大举进犯提供了可乘之机。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东二年),金兵很快夺取了宋王朝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徽钦父子被掳,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后又惑于佞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鼓吹,南迁避敌,最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市)。是为南宋之始。  相似文献   

11.
西汉以后,张良的形象不断发生演变,从佐汉的谋谟之臣变成集天命与神仙于一身的历史偶像。晋宋之际的天师道建构张良与张道陵的血缘关系以契合刘裕的汉室苗裔身份,为刘宋“与道结缘”制造祥瑞,以达成便于传道与影响政治的双重目的。北魏的寇谦之则利用崔浩“自比张良”的行为,制造了一套“符箓受命”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汉代以来张良“授命”说的改造。天师道利用已非历史原型的张良形象,涉入南北朝的政治活动,也塑造了刘宋、北魏政权中长期存在而又沉浮不定的共同文化意识,并推动南北分裂的政权向着共同的文化目标前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周谷城《中国通史》、金毓黻《宋辽金史》等通史和断代史著作,在叙述宋代历史方面虽各有特点,但因修史之意旨及作者之专长所囿,均未能以简明之目,统摄有宋一代历史之全貌,以成合理之叙述体系。张荫麟先生以简驭繁,拟定五章内容撰述有宋一代历史,可谓高屋建瓴,尽握其要,不仅呈现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而且包举三百余年丰富历史内涵之大端。其对宋史问题多有发轫,亦与构建宋史叙述体系密切关联。张荫麟先生构建之宋史叙述体系,对以后有深远影响,其中直接受到影响的是方豪先生所著《宋史》。  相似文献   

13.
《近思录》是朱熹为建立儒家道统所编撰的著作。此书由朱熹、吕祖谦共同编订,依次辑录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的有关言论和事迹,同时也反映了编选者朱熹、吕祖谦自己的思想。它既是一部四子的语录,也是一部反映着六人的共同思想的精华录。在宋元明清时期,《近思录》是影响最大最广的入门性、阶梯性的学术书。  相似文献   

14.
南宋伊始,宋金和战问题就一直是困扰着南宋政权的时代命题。绍兴十二年缔结的宋金和议,并没有成为维系宋金长久稳定关系的基础。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单方面撕毁协约南侵,加之随即登基的宋孝宗锐意恢复,宋金战争一度爆发并持续到隆兴元年张浚符离兵溃。在此期间,宋孝宗选人用事并不局限于道义型主战派士大夫,对实务型主和派士大夫及主守派政治元老也多加选用;在此之后,宋孝宗迫于符离兵败的政治压力与金人议和,锐意恢复政策主张转换为内修以图恢复的长远政治谋略。宋孝宗以邪正为标准的多元用人政策,与其对金强硬的政治主张既统一又矛盾,这种复杂的政策取向既切合即时的宋金政治局势,也为南宋制定内修以图恢复的长远国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燕云奉使录>是赵良嗣出使金朝与金人洽谈联合灭辽及收复燕京等地的出使记录,书中保存了宋金"海上联盟"期间关于领土交涉的第一手资料,所记基本符合当时宋金交涉的历史实际,是我们研究宋金"海上联盟"期间宋辽金关系以及领土交涉等问题的重要资料,是其他各书所无法取代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笔者新近发现的南社社员张素的两篇佚文不仅为研究金庸的家世乃至其武侠小说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信而有徵”的资料,而且也有助于对“南社”研究的深入和对张素这位“南社中典型的布衣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东吴孙皓宝鼎元年(216年)在梅山南部设立高平县,晋后为梅山瑶人所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王朝收复梅山,并设置新化、安化二县,对梅山地区进行了推行教化、发展生产等有效的开发。章对梅山地区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8.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国朝文派”语出元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当下学者一般将它理解为诗歌流派,而实际上它应是与诗歌相对的文章流派。国朝文派又名中州文派、唐宋文派。“国朝”主要体现其国家属性,“中州”主要体现其地域特征,“唐宋”主要体现其正统意识。  相似文献   

20.
自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提出“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以来,学界虽对此概念多有使用,但却未从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汉人”“南人”的多重内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检点史料,赵氏所言金代“汉人”“南人”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时空局限性,未能反映这一概念的整体面貌。金初“汉人”概念由辽朝沿袭而来,特指由辽入金的汉族群体,至金中叶以后,“汉人”逐渐成为金朝境内汉族群体的统称。“南人”起初是与“汉人”相对举的概念,指代由宋入金的汉族群体。但在一定时期内又特指黄河(旧河)以南原伪楚、伪齐统治区。而在一些与宋朝相关的特殊情境下,金人也常以“南人”指代南宋政权(南宋人)。金代“汉人”“南人”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使用,与其所处的多重历史语境有关,主要包括“辽宋之别”与“重北轻南”的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