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法律文化转型在知识理性主体和法律文化结构两个方面亟待重建,前者表现为公民民主观念、法治思想和人权意识的缺失,后者表现为法律制度文化不够健全和法律精神文化比较淡薄。在全球法律文化撞击下,现代法律秩序的变革使法律文化的解释理论既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矛盾,又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正确把握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转型以及现代法律秩序的时代走向,必须协调处理好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对封建法律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规范体系中处处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德治和法治思想,并结合社会主义法治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加以综合创新,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实现法律文化现代化是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有着很大的差距,要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不断推进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理性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大胆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树立公民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法律逻辑并非单纯的形式逻辑,而是建立在非形式逻辑基础上的应用逻辑或论证逻辑,从西方法律思维和法律论证中生长出来的法律逻辑未必适合中国法律实践,所以西方法律逻辑有必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即进行本土化和实践化转向。为了证成"法律逻辑"本土化的可能性,我们首先要建构一种特殊而自洽的新型法律逻辑,它包括立法逻辑、司法逻辑和法学逻辑三个逻辑分支。法律逻辑的本土化既是顺应法律逻辑"实践转向"的要求,也有助于回应裁判文书说理、智慧法院建设等法治改革。在法律逻辑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应在新兴学科的基础上,建构一种兼容多元逻辑工具的新型法律逻辑;增强法律逻辑对于法律方法的渗透,塑造面向法律人的法律思维规则;聚焦法治中国建设,为法治改革提供法律逻辑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文化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制进程,对世界法制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今天,西方许多思想家在对本国法律文化反思时,也常常不忘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营养。法治社会应对情、理、法重新认识,挖掘其合理因素,正确看待情、理、法结合在实现法律体系本土化、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判决执行力中的价值,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合理运用情、理、法。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叶以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批近代扬州学人的法律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考察扬州学人对我国传统法律思想转型的贡献,我们不仅可以溯及扬州地方法治文化的渊源,还可以小见大,凭此勾画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轨迹,同时对发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促进地方法治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儒家法律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化和社会积淀,以非传统的表现形式寄寓于我国现代社会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实践于中国法治社会的承接力量,也是现代民间法形成的重要渊源。儒家法律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本土化开辟了人文法治的道路,因此深刻挖掘儒家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变革与发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的全球化进程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以史无前例的态势推进,不过最终的效果如何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就中国而言,要想在这一进程中使本国法律的变革与发展能合乎时代的要求,关键还在于处理好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法律全球化与西方化、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法律全球化与传统法律文化、法律移植与自我创制以及法律的独特性与协调性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全球化进程飞速进行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就中国而言,要想在这一进程中使本国法律的变革与发展能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关键还在于处理好法律全球化与多元化、法律全球化与西方化、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法律全球化与传统法律文化、法律移植与自我创制以及法律的独特性与协调性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我们要正确面对和处理好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才能使我国法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文化是体现法治逻辑的法律文化。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建设现状的批判性反思,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文化力的作用回应人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各项权利的诉求。法治文化是在法律评价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法律评价活动是法治文化的现实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法治中国化理论并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这是法律评价活动回归到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公众法律意识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法律与现代中国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今 ,公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已成为了推行法治的一大障碍。这种观念上的滞后有其来自传统社会结构、文化、生产方式等深层次的原因 ,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格格不入。我们有必要通过法律认知、法律感受到法律最终被信仰 ,使公众的法律意识从淡薄到投入 ,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法文化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过程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但国际化并不排斥本土化 ,全球化和本土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中国本土法文化虽然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但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在与世界先进法文化的交流和融通中实现超越、创新。  相似文献   

13.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保护好传统节日,能促进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达成人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传统节日保护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鉴于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的实际情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给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化冲突是一个客观的普遍的社会现象。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内外因子的冲突,就其实质而言,是法律文化内在特质的冲突,是法律文化价值的冲突、法律精神的冲突、法律功能的冲突。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法律文化的整合、涵化来消解法律文化冲突,而且要建构法律化、社会化、理性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机制和途径来控制、协调和化解法律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瑰宝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经济价值。当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机遇与危机并存。环视国内外立法的背景,在对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探寻适应民族地方的传统文化法律保护模式。以公法和私法的视角来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论证,既能合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外延需要,又能为全面性的多重保护模式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 ,法律家和法学思考者们都应正视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表现在法律与政治关系的模式和因变法而引起的制度文明模式的变迁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这种联系与中国历史内在性的源流关系。它提示我们 ,在面向未来为理想社会创设法制时 ,不能放弃对自己历史文化资源的解释权 ,而应以积极的姿态来挖掘、引导、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构成不悖于世界共性的现代中国的特色部分。有鉴于此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 ,必须谨慎操作 ,做到有所限定、有所转换、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蕴含的以“修身”、“和”等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思路,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无裨益。然而,由于传统法律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观念上的和实践中的种种误区,使得传统法律文化的真正价值难以得到实现。从传统法律文化教育对于和谐社会的意义入手,分析传统法律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传统法律文化教育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传统法律文化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关系的发生学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发生的动因在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 ,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种的繁衍”活动和符号活动 ,文化在变迁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就是由于这三种活动所造成 ;而文化变迁的方式呈现出“多重时空层叠整合”特点 ,一种新文化的形成 ,是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选择与重新解释而达到的“叠合” ;故而 ,不可能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全球化”或“本土化”。未来在全球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融汇中出现的趋势可表述为“经济技术发展全球化 ,社会文化变迁本土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见解对立 ,于此得到了发生学消解。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一系列的多维度的社会过程,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全球社会各个方面的相关联性,从而使全球社会的各方面结合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紧密的整体。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法律全球化,它主要包括全球法律的统一化、全球法律的趋同化与多元化、以及法律的本土化三种主要理论,其实法律全球化是一个统一化、趋同化、多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复合的过程。全球化对侵权法律选择理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侵权法律选择理论的主权基础与属地属人连结点选择方法两个方面。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化已经超越了主权与法律属地效力范围这个条件,法律选择的属地和属人因素被重新思考并纳入新的内涵,基本的观点是:属地性因素只有在具有地域适用范围的实体法的选择中才具有重要意义;属人因素在法律选择中不仅适用的范围超越了资格或能力等问题,也包括法律关系本身,而且必须考虑属人法在多元化法律中的当事人多重身份及其对法律选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