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共青团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的实践,要用先进文化塑造青年,要不断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效劳.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必须全面实践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议在高校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在教学中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以学生为本,进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贵在实践.要在实践中整体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坚持"三要和三个不要",即学习要认真,不要走过场;贯彻要深入,不要搞形式主义;实践要坚定,不要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高校作为创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源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创新,创新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灵魂,而教育创新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高校应以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并取得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社会功能,自觉承担起学习、研究和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责任.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普通高等院校实践"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主动地接受评估,增强办学实力;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扎实地开展评估,加强素质教育;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努力地通过评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教育为民。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坚持先进性,就是要求高等教育不断满足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教育为民,就是要求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大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以及"党的建设"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先进文化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中,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我们的党面对复杂深刻的国内、国际形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因而我们的党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用"三个代表"的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要求,在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整个文化工作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方面提出了许多科学的思想和观点,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而且为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要把探索"三个规律"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从严治党与"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理论、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使我们的党能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8.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