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德格尔认为,被形而上学看作思想之本质的理性实际上是本真的思的异化物,它从表象性思维出发,将一切都作为对象看待,不仅遮蔽了存在本身,也遮蔽了本真的思。在他看来,本真意义上的思是与存在本身的应和,是对人们存在“根基”的沉思,只有返回存在本身,归属于存在本身,思才能显现其本真性。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是对传统理性的反叛,同时也表现出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追问存在,而存在又本源性地自身遮蔽。由于存在自身的遮蔽对存在之思的规定,因而海德格尔思想必然也会以某种遮蔽的方式去道说和去被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不但揭示出遮蔽现象是第一位被遮蔽的东西这一真理,而且将遮蔽作为遮蔽带向去蔽这一存在之思事情本身,从而打开了“一条通向对思想之事情的规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栖居和思想都是海德格尔的人的生存样式,它们都归属于存在,受存在的召唤,停留、显现并通达于存在。同时,海德格尔指出了人执着于自身,受自身计算和功用意图的限制,突显了人的栖居的非诗意性以及遗忘存在,从而揭示出生存无家可归的状态,并提出了他著名的天、地、神、人一起存在的世界观。他试图消除人与自然和世界的那种对立的关系。同样,海德格尔分析了从柏拉图以来所有的传统哲学都是主体性哲学的特点,指出了当今时代思想的特点在于不会思,而他的思想是一种显现,是通过绽出生存的方式来显现存在的。因此,思想在海德格尔那既是生存,同时复是现象,突显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划时代性。诗与思被海德格尔通过生存而奇特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的栖居之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之栖居"乃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主旋律。海德格尔由存在本身而入思栖居,从而揭示出栖居的本质就是栖居的真正困境;在对此困境的倾听中,海德格尔进而由栖居思入"筑造"。在栖居着的筑造中,让物自身自由地涌出和收回;在筑造着的栖居中,让四相一体安居在物中,这便是海德格尔栖居之思在存在的深度上向我们发出的质朴劝告。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所谈的思,不是认识论视野中的“我思”,而是存在之思,是本源之思。此思是对存在的一种回应和配合,是对生存的一种重新解读和展望。此思与技术性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它不具功利性色彩,而是一种泰然任之的慎思。但是海德格尔的所说的思决不是无所作为的玄想,而是一种根本性的行动。海德格尔认为思与诗歌和感恩相连,因此,思既具有诗性特色,也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存在论的哲学著作。它既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判海德格尔,又以海德格尔哲学透视乃至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将海德格尔哲学社会历史化,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存论暨存在论化。它在卢卡奇“总体”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一伪具体之辨,实即海德格尔本真一非本真之思;作者以后者为比附,力图建构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主体形而上学所导致的“贫困时代”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指示着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切问,体现了海德格尔“反主体形而上学”之思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Geschick”(天命)问题在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处于一个核心位置。此问题事实上与“存在问题”具有最内在的关联。因此,通过对海德格尔思想中天命问题之基本意义的阐释,我们就能够赢得对其思想的一种更为深邃的理解。海德格尔的 “存在之天命”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开端,从此以后就成为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表述。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下述断言中得到概括性的表达: 存在之天命既赋予存在以根据,也赋予人(思想)以根据,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天命之思乃是其本有(Erignis)之思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此在和本有是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的两个关键性概念.从此在到本有的转变体现了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发展脉络,即从生存论到存在论的转变.前期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含义是“是”,这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的残留.他从生存论出发,试图通过此在的向死存在获得本真自我,通过良知和先行的决心把握存在的意义,但最终未能成功.后期海德格尔抛弃了以此在领会存在意义的思路,提出了“本有”这一概念,实际上替代了存在概念.他用本有的时间—游戏—空间、本有之道说分别代替此在的时间性、话语性.作为源初的给予性,本有聚集了天、地、神、人,表达了人与世界的共属一体,具有超越性和主体间性,使存在的意义显现.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独特性,这表现在他将存在贯穿于其科学哲学思想的始终,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科学本质支配因素的思考,主要归结为四点:第一,现代科学具有技术的本质,是现代技术本质典范的功能和形式;第二,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的前提和根据;第三,贯穿并支配着科学之本质的事态,乃是始终被忽视的、不可接近的无可回避之物,即存在本身;第四,追问现代科学合法性的存在依据,要求人们把科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存在和人的栖居留出广阔的诗意空间。海德格尔这一思考的目的在于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思考了支配科学本质的因素。他认为,科学蕴含着技术的本质,现代科学是现代技术本质的典范的功能和形式;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为科学奠定了基础;存在本身是贯穿并支配着科学的本质事态。海德格尔的这一思考是为了返本开新,即返回原初的存在,达到存在本身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通过时间而追问存在问题,在前期,他试图通过从时间性到时态性的跳跃来实行转向,以把握存在本身之意义。但是这一方式后来被他放弃了,因为在形而上学语境中,这种方式会使存在被误解为存在性,时间又被误解为当前在场。由此就形成了海德格尔从前期到后期的转向,而通过转向,海德格尔致力于消除误解,并更源始地追问存在之真理和理解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原载于《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 0 0 3年第 6期的寇鹏程先生的文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三重困境》 (另见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 2 0 0 4年第 2期 )指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着三重内在的困境。笔者认为 ,“三重困境”的提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里一一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理解都立足于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上,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它首先把人们对虚无主义的流俗之见排除在外。但是,按照海德格的理解,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只是一种倒转而不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克服。而任何对形而上学的倒转最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到形而上学之中。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仍然是一种"价值之思",而任何"价值之思"都是以某种主体性形而上学为前提。由此出发,海氏给出了自己克服形而上学的"道路":"存在之思"。海德格尔以"存在之思"统摄尼采的"价值之思",这构成二者对虚无主义理解上的基本差异。海德格尔在存在之思的道路上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其结果如何?作者给出了一个不同于国内研究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一生都在关注存在(Sein)问题,从其前期的作品《存在与时间》到后期的《林中路》。一般认为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转向",即从前期的此在为中心的基本本体论到后期的从存在出发来理解存在本身。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对存在(Sein)一词进行了词源学分析,对正确理解海德格尔的"转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他从根本上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把人视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者,一种语言性的存在,并从人这一特殊存在者出发来追问存在的意义与真理的本质,从而在哲学的层面上对存在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语言把客观存在进行划分和结合,而存在又以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因而语言成为人领悟存在的必然途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语言观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对象性思维模式上的西方传统存在观,是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传统哲学的非理性主义超越,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18.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为空间性奠基。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了起来,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之为"时间——空间"。在后期作品中,海德格尔通过对位置和物这两个概念的分析,揭示了空间存在本身的意义,指出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栖居。  相似文献   

19.
“存在”是西方几千年来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文章首先追溯存在的词源,并且阐述由巴门尼德所开创,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确立的西方传统存在论。这一传统的根本确立,就意味着他们区分了超感性世界与感性世界,认为真理只属于超感性世界。随着近代认识论的转向,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成为了中心问题,传统存在论问题在现代发展中也陷入了危机。从笛卡尔到康德,存在思想不断变化,逐渐被主体所同化,并且被黑格尔最终完成。文章最后将阐述现代西方哲学中海德格尔对传统存在论所进行的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