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的角度看,“9.11”事件的发生是由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失衡以及美国和伊斯兰世界之间巨大的国际政治权力落差所导致的。那么,是什么造成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这一权力的落差呢?本文对此进行追问,认识到伊斯兰教和西方基督教新教之间的不同物质财富观念是这一权力落差的重要历史根由之一。而这两大宗教又是这两大文明之所以成其为自身文明的内在核心要素,所以这种国际政治权力落差又表现为以宗教观念为基础的文明之间的冲突。从“9.11”事件可以看出,美伊之间的“文明冲突”有着坚硬的宗教内核。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曾经辉煌一时;而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的西方世界,又重新以美国为旗帜繁荣起来,其霸权地位至今稳固。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斗争从中世纪就打响,直至今日,双方冲突仍然有增无减,并表现出其矛盾的尖锐性。就当代冲突而言,笔者认为只能算是历史上冲突的继续,更多的应该是话语霸权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些年,特别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伊斯兰威胁再次成为西方特别是美国媒体和政要关注的焦点。其实,西方对伊斯兰的警惕和丑化并不仅仅是当代的事,在历史上,基督教的西方就曾和穆斯林发生过长期的竞争和冲突。随着时下伊斯兰威胁这一论调的再次泛滥,伊斯兰的整体形象受到了又一次歪曲。当代伊斯兰威胁论再度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对穆斯林发展道路尝试的漠视、对伊斯兰世界利益的窥视,伊斯兰世界的暴力事件仅仅是催生伊斯兰威胁论又一次兴起的表象原因。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现代主义发轫于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与挑战.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对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对西方的吸纳之一体两面,经由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构成要素、运用于伊斯兰世界的脉络之中.伊斯兰主义者希冀达到弘扬伊斯兰文明的文化要义、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理念.然而,伊斯兰现代主义依旧无法摆脱改革主义共存的窠白,对欧洲的价值观采取半推半就、裹足不前的矛盾心态,试图调和宗教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最终导致其分崩离析与走向衰亡的不幸结局.解决现代性与伊斯兰教的相互关系依旧是伊斯兰世界面临的一项未竞之事业.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话语霸权的渲染下,伊斯兰教被描绘成一种"排他的""好战的""不宽容的"宗教,乃至很多不了解伊斯兰教的人都如此误认伊斯兰教。以波斯宗教哲学经典《玛斯纳维》为考察对象,结合《古兰经》经文,阐述伊斯兰教"主张摈弃宗教偏见,不同信仰的人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宽容思想;揭示伊斯兰教的一元性质、一元眼光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指出在当前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下,彰显伊斯兰教的包容性,促进文明对话,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文明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信仰、种族的人民相互碰撞的结晶,一些外来宗教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不同程度地与中国文化发生了互动。以伊斯兰教为例,在早期传入时期中国人对它无意识的误读,到明清时期回族思想家有意识地借用佛教用语来诠释伊斯兰教的有关概念,说明了在汉语文化语境下,伊斯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西方无数银行破产,但伊斯兰金融并没有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整个世界纷纷向结构稳定的伊斯兰金融体系伸出橄榄枝。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被国外称为“中国的穆斯林省”,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很容易实现与伊斯兰国家的文化沟通和经济金融的交流合作,宁夏引进伊斯兰金融业务,对宁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冲突不是必然要发生的.其实,被亨廷顿--度视作对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明形成挑战的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和基督教本同属西方所称的"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着很深的渊源.伊斯兰教以其平和性、实践性和无原罪说等特征对世界文明和思想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即使象伊斯兰教中的"吉哈德"和妇女地位等问题也存在着进一步理清的余地.只要努力相互理解和尊重,人们是可以跨过文化的鸿沟的.  相似文献   

9.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无论是在伊斯兰世界的内部,还是在其外部,伊斯兰教的文化、价值观念等因素对伊斯兰的过去和现在发展自由民主是有利还是不利争论不休。从历史角度看,对世界上所有非西方的文明而言,伊斯兰教为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提供了最美好的前景。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看,它最接近于西方的观点。尽管不是全部,但是,它继承了大部分犹太一基督教,古希腊一罗马的文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因民教相争而酿成的教案经常发生,教案的出现涉及到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背景和中国在世界的强弱地位、中西文化的冲突以及中外关系的变化.它既是强权侵略与反抗自卫的产物,也是侵略性的基督教文化与处于守势的儒家文化冲突的产物,还是弱势的清王朝屈辱外交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艾特玛托夫的影响是张承志体认天山民族心情、将自己的精神探索向宗教领域延伸的原因之一.艾特玛托夫经历了对本民族伊斯兰文化和俄罗斯基督教文化的两次超越,达到了促进不同宗教文化融合、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层次.张承志则背离汉文化传统皈依伊斯兰教,用被他拒绝的汉语言诉说实际上说不清的哲合忍耶派.他失去了读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艾略特本人生活经历与思想探索,以及他最终对基督教的皈依,来系统研究他在其代表作《荒原》中表现出来的拯救意识。艾略特在《荒原》一诗中,认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洗礼的西方现代社会,进入了一场没有理性、没有信仰、没有秩序的精神文化危机之中,而只有重建基督教信仰维度才能加以拯救。但他宗教救赎的思想是有局限的,终因基督教观念无法把握现代荒原世界而宣告失败。然而艾略特的努力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也许正是他无路可走的处境告诉我们应该开辟一条新路,去救赎现代荒原世界,这即是我们站在艾略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的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对基督教文化和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文化语言与《圣经》渊源入手,以《圣经》中较为典型常用的数字、动物、习语或事件为例证进行说明,主要分析了《圣经》与基督教文化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寓意和关系,揭示《圣经》词汇的喻意对基督教文化的习俗、思想生活、人文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进一步探悉《圣经》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亨廷顿所虚拟的"2010年全球战争",是他就所谓"文明冲突"问题所作的一个凝练的比方,一个概要性的思想实验。从价值取向上看,这个"虚拟战争",一是要凸显西方文明正处于敌人远多于朋友的孤立境地,二是要强调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应奉行反西方普世主义的国际政策和反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内政策。从事实判断上看,这个"虚拟战争"既抓住了一些事实,如对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阐释和预测;又夸大了乃至曲解了一些事实,如对东亚文明尤其是对大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阐释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多种历史因素的产物,文章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认为西方世界的兴起与基督教伦理息息相关。基督教伦理有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合理内核,基督教伦理在这里包括救助伦理、婚姻伦理和经济伦理。这三者在西方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保证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它有力地支持着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宗教的主要传统之一,福音派主要形成于19世纪。在20世纪初,随着基要派与现代派之间的斗争,基要派作为激进的一支逐渐与福音派分离开来。与此同时,新福音派作为新的传统,开启了当代福音派发展的新阶段。1970年代以来的新基督教右派是福音派传统在当代的主要体现。"道德大多数"和基督教联盟是其中两个最突出的组织。福音派广泛地介入美国政治,包括同性恋、堕胎、学校祈祷等问题,甚至直接干预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外交政策。尤其是福音派与共和党之间的联盟,更是呈现出一种神权政治的特征。然而,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相比,福音派却体现出从极端的基要派向更宽泛的宗教保守派的转变,其政治行为也主要是参与性而非暴力性的。究其原因,一方面缘于美国宗教的个人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则在于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在政治结构和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进化论在美国150年——兼谈宗教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进化论的思想对当时支配西方的基督教世界观产生了严重的挑战。美国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在过去的150年间美国基督徒对进化论的看法非常多元,既有接受者,也有反对者。反对进化论的并非反科学的进化论,而是反作为世界观的进化论。时至今日,进化论仍没有被美国人普遍接受,进化论与基督教仍处于一种微妙的紧张中。在美国,围绕着进化论的冲突,并非科学与宗教之间本质上的冲突,而是不同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踏入西方宪政的文化历程 ,追寻西方宪政的文化源头 ,解悟西方宪政的文化底蕴 :其中 ,基督教的性恶论是西方宪政的文化根基 ;社会契约的政治化是西方宪政文化的逻辑起点 ;人本主义的崛起是西方宪政的文化内核 ;法治传统的近代转型是宪政理想的实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法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一千多年来,其思想一直影响着穆斯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影响着伊斯兰各国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发挥伊斯兰法中的一些适应我国国情的、有着积极意义的思想,是摆在民族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法的法律渊源和特点的分析,阐释了伊斯兰法学思想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探讨了伊斯兰法学思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