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基于1999~2017年民族地区面板数据,测算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探讨影响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总体上农业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达到相对完全效率,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影响因素中,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具有正U型关系,农业规模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产业结构影响呈现正向效应,而农业受灾率、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呈现负向效应。为此,应继续强化差异化财政支农政策,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实现民族地区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引入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从经济、产业、科技、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出发,了解"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对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低碳经济处于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一般发展水平,产业优化转型慢、技术创新能力低、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山东省应抓住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新发展与产能过剩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议题,二者的关联性分析将为破解当前产能过剩问题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2010—2017年实质性创新数据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能过剩会抑制企业的实质性创新产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实质性创新在产能过剩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实质性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快的地区,产能过剩对实质性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企业应加大技术进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实质性创新,而不是仅仅追求创新"数量",才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发展问题与产业政策选择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选择得当与否,对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本文以产业竞争力为导向,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应选择的主导产业和与之相匹配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应用结构变动值K、Moore结构变化值和专业化指数测度西部产业演变,结果表明:西部产业整体性演变加快。但受自然条件、产业技术水平、需求结构、资本供给、区域贸易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西部农业比重过高、制造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问题突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慢。以生态环境和资源承戢能力为前提,加快重点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增强区域中心的辐射力和驱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西部产业演变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产业的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发展动能后劲不足的劣势日益凸显,针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动能亟待升级,结合国家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时代背景,对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潮涌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产业前景认知明确、银行贷款意愿对潮涌现象的产生有正向作用,而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力度和产能信息的充分程度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108个城市2004-2014年市级面板数据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综合而言,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长江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分化特征明显,湖南、湖北和四川等长江上游城市生态效率较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生态效率依次递减.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显著地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经济快速增长降低了城市生态效率,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创新是提高城市生态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还发现,产业结构偏离度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态效率,而产业升级抑制了城市生态效率的增长,意味着产业升级并不是提高城市生态效率的捷径.  相似文献   

9.
白色污染的泛滥和蔓延,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生命的安全,严重破坏着生态环境.治理"白色污染",消灭"白色公害"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白色污染严重.绿色化治理白色污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主要对策包括: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实施相应经济政策,加强对产业部门的管理,回收循环利用废旧塑料,积极研发可降解塑料,推广和普及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的选择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对河南产业集群的选择和框架作了初步构想,并提出由"点"到"群",合理规划引导,营造集群"栖息地";由"块"到"群",增强自身优势,优化集群发展区位;由"弱群"到"强群",加强分工协作,提升集群竞争力等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和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节能减排约束下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和集散特征,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节能减排约束下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高值区稳定分布于内蒙古,低值区多位于黄河流域的西部省(区),整体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逐步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现出向“西南—西北—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旅游业产业结构、旅游业技术水平和政府规制力度对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显著,而旅游业经济规模和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对黄河流域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不显著。据此提出,应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以优化边际旅游投入产出,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推进旅游产业绿色发展,重塑低碳旅游认知以健全旅游生态保护机制等,以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五"国民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本文认为我国的现实选择应是:以完成工业化为根本,同时推动"两化",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以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3.
医药制造业是集高附加值与高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将医药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给予政策扶持。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居于全国领先水平。运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对江苏省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政策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江苏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产业,在产业政策强刺激下,短短数年就出现产能过剩,追本溯源,其发展困境主要是因为产业政策未能及时调整,同时未能实现与竞争政策的协调。在深化改革和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战略转型背景下,光伏产业必须实现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对此,通过调整政府补贴的方向,加大对其研发阶段的补贴力度,避免政府的不当干预,加快要素市场建设,可以逐步实现行业内的产业政策转型。通过加快落实对行业内增量和存量产业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优化产业政策,对我国光伏产业竞争性市场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以及CO2、SO2、PM2.5排放量等数据,利用关键词提取和政策力度的方法量化分析新能源产业政策,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政策的环保效应。研究表明:新能源产业政策侧重点依次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太阳能和风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政策力度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与之相对应,新能源产业在政策侧重和政策力度较大时发展较快,继而降低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回归模型进一步证实新能源产业政策产生了显著的环保效应,而且具有溢出效应,即本省的新能源产业政策也会降低邻近省份的CO2、SO2、PM2.5排放量。因此,应加强政策内容的导向作用,提升政策力度,合理匹配政策内容与政策力度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各个省份应该加强地区间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协调,共同减少碳排放、联合治理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选择的乌江流域是具有一定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较为紧密的地区.定量测算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两者的耦合关系,旨在为促使乌江流域生态产业发展和建立全流域的"生态产业一生态环境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发展以污染预防、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等为核心的绿色就业是推动实现这种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针对绿色就业的内涵展开分析,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提出绿色就业在创造工作岗位的同时改善了环境,其本质是提升产业的生态效率。然后,设计了单位装机容量就业人数以及污染物环境外部成本两个核心指标,构建了结合产业链分析与环境价值核算的发展绿色就业价值的分析方法,以发展风电替代火电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出电力行业发展绿色就业的生态效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电项目,发展风电在降低68万元/MW环境外部成本的同时,能够提供6.6人/MW的就业岗位,因此发展风电使得整个电力行业的生态效率得到提升。本文的研究对发展绿色就业的价值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应产业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作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应用标志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化应用和智慧化服务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时代特征。我国应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优势,与传统产业服务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实现战略信息服务产业的智慧化;形成以新兴信息服务业为龙头,网络运营业为支撑,网络设备制造业为补充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较高,产业优势明显,有力支撑了区域协调发展.但随着全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新常态的出现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向效率驱动战略转变,以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增强区域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增速、效率、结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我国各省份旅游生态效率的基础上,结合2006—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生态效率在样本期内呈下降的趋势,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呈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外商直接投资对省份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对旅游经济的干预在推动旅游生态效率提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术进步是降低旅游环境压力的有力支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旅游部门份额的上升有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