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待确权建筑是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影响城市规划,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补办手续的建筑。“先天性”的违法缺陷及其对社会消极影响,使待确权建筑的法益受到漠视和不公平的对待。在社会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有必要加强保护占有人的法益,并将确权申请的法益转化为法律权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当事人原本可以同时提出给付请求却坚持仅提出确权请求的,法院理应以确权请求缺乏诉的利益为由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而仲裁机构则应当继续审理确权案件.以请求权或形成权为确认对象的确权判决与确权裁决不存在讨论其可执行性问题之必要,但以财产所有权等支配权为确认对象的确权判决与确权裁决则在实践中可能被直接充当执行名义.当事人经法院释明或仲裁机构提示追加给付请求但仍坚持仅提出确权请求,或者当事人虽提出给付请求但法院或仲裁机构仅支持其确权请求的,以财产权属关系为确认对象的确权判决与确权裁决同样不存在讨论其可执行性问题之必要.在实践中,有的法院坚持确权判决与确权裁决不具有可执行性并释明当事人另案获得执行名义,有的法院以当事人真实诉讼意图、现实生活中确有必要等为由强行将确权判决、确权裁决解释为给付判决、给付裁决,甚至还有的法院创造出"具有给付内容的确认判决"等奇葩概念.实际上,确权判决与确权裁决仅意味着一方当事人在实体法上享有物上请求权,而没有涉及该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等情形,故不宜直接充当执行名义.在立法论上,宜参照实现担保物权的特别程序,允许当事人以确权判决或确权裁决为依据申请法院对被申请人不提出实质异议的给付请求径行作出许可执行裁定,被申请人提出并非显而易见不足以成立的抗辩事由的,则应当通过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对抗辩事由进行实体审理.  相似文献   

3.
政策认知、确权方式与土地确权的农户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的政策评价是衡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维度,有必要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利用对苏、鲁、赣、皖四省农户的591份调研问卷,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考察农户的政策认知和地方政府的确权方式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分析发现: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和工作参与程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满意度,而确权方式由于本身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农户满意度无显著相关性;平原地区的农户和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的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较高,而家庭人口数较多的农户满意度较低.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参与等方式提高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采用何种确权方式既要尊重农户真实意愿,又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皖北地区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亳州市土地确权工作对解决皖北地区三农问题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出皖北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策略.如农业问题方面:抓住契机,发展家庭农场.农村问题方面:借助土地确权成果科学的进行新农村规划;农民问题方面:借助土地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5.
规范土地确权行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当前土地确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论证了土地确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如何规范土地确权行为从理论与实践上提出了新的构想 ,为土地确权能合法有据地进行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确权立法中的三线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上清晰确定某项权利或权力,需要三个层面的规定。它们就像法律为该项法权确定的三条界线,共同构成了确权立法中的三线式结构。它是在全面总结确权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自觉认识和运用三线式确权立法结构,对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法律对法权的规范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81-187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出现了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客观情况变化,导致继续履行合同会造成显失公平的后果,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而免于承担违约责任。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与行政诉讼功能、行政行为效力原则、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形成冲突,不能合理嵌入行政判决方式的立法设计之中,情势变更原则的一般适用条件亦不能成就,似有牺牲整体实质公平和制度效率以达成个案正义的嫌疑。重新衡量公平、效率与法治原则,采取由行政机关自我调整以适应新法律状态或事实状态需要的路径,可以引领商标注册争议回归商标申请行政程序正途,既维护商标竞争性申请秩序,也符合行政诉讼的制度定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土地确权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内容,提出了土地确权的操作路线和具体确权方案,并对土地登记的效力和机构统一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的概念确定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是指国家知识产权有权行政机关就当事人有关知识产权权利的确定作出的终局性决定。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对于这些终局性决定,人民法院不享有司法审查的权力。当事人对决定不服,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版权系自动产生,无需行政部门的特别确定,所以本文讨论的知识产权确权行政终局决定主要发生在专利和商标领域里①。我国专利与商标的有关法律对这些确权行政终局决定作了具体规定。我国《专利法》第43条第3款规定,专利复审委员会对申请人、专利权人或者撤销专利…  相似文献   

10.
农地撂荒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下,农户非农化带来的农地撂荒问题需要通过农地流转来解决.确权颁证增强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在农地流转便利、流转收益较大的情况下会促进农地流转,进而减少农地撂荒.采用四川省9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区市4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ESP)模型的分析表明:已确权颁证农户的农地撂荒概率显著低于未确权颁证农户,土地确权颁证能够有效抑制农地撂荒;土地确权颁证减少农地撂荒具有区位差异,确权颁证对农地撂荒的抑制效应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山区依次递减;土地确权颁证减少农地撂荒具有时间效应,越早确权颁证的农户农地撂荒的概率越低.各地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但不能为"颁证"而"确权",要与"三权分置"改革相配合,切实保障农户土地权益,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在山区和偏远地区,还应克服农业生产及自然条件的限制,降低农地经营成本,扩大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打造数据价值链与数据确权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通过建构两阶段数据开发模型,阐释了数据开发成本和收益的不可合约性,以及数据开发合约中要素投入无效率的来源,并指出公共数据由公共部门掌握,使用专属性较强的数据交由市场调整更符合社会最优的情形。基于此,建议从数据差异化规范、数据共有、数据财产权界定、规范数据权利边界等方面完善数据确权,并通过丰富数据权利流转方式、建立数据抵押制度等手段,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流通,实现社会最优。  相似文献   

12.
农地确权是农地流转的前提,纵观近些年农地确权的争论,大致分为三类:国有化,私有化,维持集体产权不变。笔者结合对我国古代编户齐民所体现的土地权属的分析,认为在城镇化热潮的背景下,农地确权的私有化路径缺乏一个成熟的环境。对于农地确权,应当在遵循集体产权不变的原则下,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耕地弃耕、薄耕、撂荒、流失和缺乏长期性投入,农民掠夺性经营土地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大量的农村土地被撂荒、弃耕与专业化农业企业、种粮能手难以稳定取得足够的土地生产要素并存,造成稀缺的土地资源的无效配置和浪费,危害着我国粮食安全.种种现象表明,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是土地"确权"——确定土地的产权归属.  相似文献   

14.
教会大学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中国的一种新型建筑形态,是西方传教士与建筑师糅合西方建筑理念与东方建筑元素而形成的现代建筑样式,是中西文化双向成功交流的典范例证和有形史料。该建筑形态早期呈现中西合璧式风格,并逐渐导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复兴,具有建筑学上的特异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被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象参照物。教会大学建筑将西方的大学校园设计理念与建筑技艺引入中国,开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全新领域——大学建筑,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大学的校园规划与建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建筑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侗族建筑遗产即为侗族聚居区内代表着民族物质文化的建筑(群)、村落及其环境景观.本文分析了从建筑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研究侗族建筑与村落的意义与优势,提出研究可以从侗族建筑遗产的考察与梳理、侗族建筑遗产的分析与评价、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展开,并阐述了各层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维吾尔族民居建筑中,从适居到宜居的环境营造、宜居到安居的材料选择、安居到乐居的布局规划、乐居到美居的装饰情趣,维吾尔人把建筑改造成顺应自然、适应生产、满足生活的栖息之所,并把生态文脉、生态取向、生态理念、生态情趣融人其中,最终获得历史与现代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多民族聚居区的寺院建筑往往蕴含着各民族多元文化互嵌交融的丰富信息。广仁寺是一座建于西安的藏传佛教寺庙,兼具汉藏两种文化,是西藏与内地人文交流的重要物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探寻清代西安城规划的特点,并针对广仁寺在西安城的特定位置,探求其选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从微观角度剖析广仁寺建筑型制与布局特点,并进一步探讨汉藏文化如何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文章旨在通过“从特点到文化,再到具体表现”的研究逻辑,利用建筑与规划的实证,对民族文化交融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学术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明晰的产权是降低交易成本、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在我国现有的不动产产权制度安排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不动产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结构残缺等产权模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引起了一系列矛盾,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其根源在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即实体性法律规范的不衔接和相互矛盾,程序性规定的零乱不统一.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行城乡不动产统一管理模式,打破"多头执政"的局面,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确权登记制度并规范不动产确权程序,是清晰界区不动产产权,有效发挥不动产产权功能,优化不动产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做好农地确权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的政策衔接,既有利于维护前期农地确权成果,也有利于化解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间的农地矛盾和纠纷。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的方式选择上,农户和基层干部群体都有较为强烈的调整诉求,且适当调整的农地延包方式占据主流意愿。农户和基层干部群体诉求的内在逻辑不同,农户群体归因于无地和少地人口对获得农地的诉求以及解决家庭层面土地细碎化问题的诉求,基层干部群体的诉求缘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化解土地纠纷的考虑。做好农地确权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的政策衔接,要立足农户和基层干部群体的诉求,在坚持维护好农民利益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大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多层次的衔接试点,做好衔接的前期准备工作;构建“有地分地、无地赋权”的利益调整机制,保障无地少地农户合理权益;合理发挥集体所有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推进“小田变大田”和功能分区改革。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模式,低碳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建筑和生态城市存在密切的联系.低碳建筑指导思想与生态城市理念的契合;低碳建筑总体目标与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低碳建筑与生态城市系统的相关性;低碳建筑指标与生态城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等.在实践中,生态城市的规划和低碳建筑的建设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为居民提供舒适、优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