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是影响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重要政策导向。目前,国内大学侧重于大学教学和科研的评价研究,但对创新能力转化的研究欠缺。从科技创新投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科研制度的安排、市场转化机制4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高校既要加强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也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利分析的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安徽创新型省份的建设至关重要。专利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在分析安徽省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专利结构以及专利生命周期系数的基础上,研究安徽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据此提出促进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创新是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涵认识和高校科技创新机制运行过程中要素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投入、研究成果、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部分“211”及省部共建的108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利用熵值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并对样本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资源投入和研究成果的产出是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综合科研型院校以及部属院校高级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并呈现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求全面考察我国西部12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统计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从科技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三个方面分析了西部12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强西部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中国区域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对2017年中东部地区15个省市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比中部地区更具竞争优势。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4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最强;湖北、浙江、山东、安徽和湖南等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居中位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河南、天津、福建、河北、江西、山西等6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中东部地区15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特征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H-H、中投入中产出(M-M、中投入低产出(M-L、低投入中产出(L-M、低投入低产出(L-L。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东部地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陕西高校专利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陕西高校专利保护问题,采取实证分析及数据统计方法,对陕西高校专利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虽然拥有众多科研院校,但其专利保护不容乐观。为此应结合陕西实际,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强化激励机制,建立高校专利管理机构,设立专项保护基金,以加强和完善专利保护,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促进陕西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依据,其评价体系与方法亟待完善。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以100余所"211"及省部共建的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对象在2009年至2013年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模型的分析能兼顾主观和客观因素,对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另外,针对目前科技发展存在校际和地区间不平衡问题,提出在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应引入质量因子等新指标,建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技术创新与飞跃的动力来源。在此基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对吉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创新能力的研究是当前创新评价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31省市2011年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差异,大部分地区处于竞争力强弱层次的中间层面,也有少数省份存在较明显分异。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