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211"工程后适时推出的又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战略,而学术影响力正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评价依据,因此,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python及Gephi等文本挖掘技术,对"双一流"建设政策文件中与学术、科研相关主题词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学术、科研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术组织建设、学术评价机制、学术前沿与创新、跨学科及产学研、国际学术合作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基于高校教师对这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对"双一流"建设及学术影响力认知,构建基于"学科"的学术组织,切实发挥学术组织的学术作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一流"建设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同时,"双一流"建设也为高校社科学报突破瓶颈、走出困局,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办法。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社科学报应当找准自身发展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融合点,从提升学术质量、提高编辑素质、培育学术梯队三个方面来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报和栏目,为"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评价研究机构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各类评价成果不断涌现.如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从2002年开始持续进行中国期刊的国内影响力评价,连续19年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为客观反映我国6000余种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发展水平和相对位置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012年首创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并连续9年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遴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帮助中国期刊树立国际品牌和文化自信;2018年开创世界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发布《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年报》(WAJCI),实现国内、国际期刊的同台竞技,彰显中国期刊评价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服务世界一流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文科学报在创建一流学术期刊的过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积极融入,锚定建设目标、坚守初心、引领创新、追求高品质,并引导学术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回应现实关切,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高校文科学报创建一流学术期刊责无旁贷且大有可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一是彰显文科学报的政治属性,站稳政治立场;二是争取意识形态主动权;三是发挥综合期刊的相对优势;四是增强期刊国际话语权;五是采取措施激发编辑潜能.提出主管部门应优化调整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采纳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标准;加大专家赋值、吸收"法纪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新型计量指标";有条件地实行国内国际同等对待政策;建立和完善立项资助分级培育体系,促进"创真一流、真创一流、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改善学术生态环境,国家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学术期刊建设、学术评价、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等政策文件。开放科学发展战略和运行平台已在全球蓬勃兴起,科学交流模式与科学研究范式随之发生了变革和转型。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学术期刊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助推中国学派,争夺并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同时,开放科学环境下科学交流与研究范式的变革也急需多元开放的科学评价。中国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助推学术期刊建设和定量评价机制改革,助力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参考。本文依据评价科学理论、话语权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在解析学术期刊话语权基本问题的前提下,融合多源异构数据,采用相关分析、集成因子分析、熵权法、TOPSIS法以及二维映射法优势,从多指标、多要素、多方法融合、比较和评估视角进行评价实证研究。本文致力于界定学术话语权和学术期刊话语权等概念内涵;提出由话语影响力和话语引导力维度构成的学术期刊话语权,话语影响力由话语影响能力和话语影响权力要素组成,话语引导力由新闻话语、社交媒体话语、同行评议话语、百科话语、视频话语以及政策话语引导等要素组成;探究学术期刊话语权形成过程;构建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模型。研究表明,按照理论、方法与应用逻辑展开多元融合的学术期刊话语权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兼顾性和可靠性。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和引导学术研究的意识形态、学术术语和学术风向标,同时又极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中国学术期刊理应作为学术话语的重要代言人,为加快"三大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国际学术话语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学院学术治理规制是高校学术治理制度的底部支撑,更是推进大学学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与重要节点.实然层面,"双一流"建设高校学院学术治理显露出的章程同质化、"校—院"间学术权责界定不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边界交叉等"失灵"问题内嵌着利益趋避、路径惯性、被动应付的非理性逻辑.实现高校学院学术治理规制的理性复归,应激活学院学术治理规制的自主性,消解行政与学术集权的内在惯性,强化行政与学术权力竞争制衡.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定量评价为主导,尽管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在实际评价中"以刊评文"、学术创新力不足、重量轻质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学术评价倡导"破五唯",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展现中国特色的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特点,避免过度量化,进行真正深入学术期刊内容,强调学术创新、学术声誉、特色风格、功能影响等定性指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取20种中国文学学术期刊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运用该评价体系可以反映以引文指标为重要比例的文献计量学指标难以反映的特征,能够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围绕学术期刊专栏出版与在线出版平台建设、期刊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以及学术传播与学术评价、学术新媒体建设与学术服务功能拓展等内容进行专题学术研讨。由此,总结“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建设经验,重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学术传播方式,加强学术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跨区域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及体系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2020年必将以它的不平凡而载入史册.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除了与全国人民一样有着抗击新冠疫情的深刻记忆,还有一些在这大变局之年中已经或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值得关注的事:2020年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第一期的收官之年;2020年是清理"四唯""五唯"、破除"SCI至上"实际行动的一年;当然,对于学术期刊人来说,2020年还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来源期刊目录"更新发布之年,随着所谓"北核""南核"的发布,是否还会像以往那样几家欢乐几家愁,或者引发新一轮的热议?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历时性概念,也是一个共时性概念。回应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有对标国外先进大学的涵义,更体现出奠定我国大学发展基础、超越和引领未来大学发展模式的根本性目标。本研究选取了ARWU、THE、QS、RCCSE、USNWR五个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评价体系,通过消解一级指标中各评价体系的价值偏好,运用比较二级指标中的指标权重和全球可比指标权重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认识,国内外不同的评价体系将全球可比指标看作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量的可比性指标关注超过了其他类属,质性与主观性评价指标具有文化性差异,教学水平和办学声誉的关注度正逐渐提高。在中国大学从跨越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进路上,我国"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更应该注重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协调;客观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协调;大学质量与大学内在逻辑合理性的协调;科研能力评价与育人功能评价的协调;强、弱功利性评价的协调。最后,笔者认为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应当警惕唯数据与唯排名的思维,坚守求异发展作为大学本质,兼顾学术市场与大学变革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大学教师分类评价机制体系,其评价标准、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都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大学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要引入和完善个性化评价标准,为高校特色化发展培育优秀的师资队伍;坚持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不断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科学性;不断改革创新教师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真正实现科教融合,大力推动科研育人与教学研究和学术的良好协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国内外期刊界、学术界、科研管理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应用学术"全评价"体系或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立足于学术期刊的注册、存档、评价、策划、传播等核心功能,构建出定量定性指标融合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取代以文献计量指标为主的原有指标体系,将反"四唯""五唯""SCI至上"落到实处,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客观了解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出版现状,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2022年)中的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计分析21种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相关文献评价指标及其被国内重要核心收录系统收录的情况。针对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出版现状,提出把握“双一流”建设机遇提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学术竞争力、把握媒体融合机遇提高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建议,为山东省高校理工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施"双一流"大学建设,明显具有全球比较的竞争含义,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世界一流"是国际评价水准,是给予位列前茅的大学"世界一流"的地位和荣耀。这不仅会影响大学组织的期望,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支持。所以深入研究国际大学评价体系,对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客观分析世界大学评价体系的优点与局限性,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以学科为基础,强化大学职能,坚持特色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制度积淀。"双一流"建设要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特色办学实现高水平建设,回归大学使命注重高水平人才培养,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统一、大学多重功能的统一,创新建设管理模式以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继承创新",尤其是如何克服之前重点建设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创新"双一流"建设管理模式。"三分法"之下的"双一流"建设突破点主要包括引导高校分类发展,构建"双一流"评价体系,确立高校主体地位以及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知网不仅是一个学术期刊数据库,而且还具备了评价、查重、翻译、出版等数据库外延功能,已深深地嵌入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等一系列复杂算计之中。知网的辉煌业绩要归功于20年前确立的知网模式。这一模式建基于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之间并不公平的关系之上,虽然解决了分散布局的学术期刊无法独立构建聚合型数字出版和传播平台问题,但同时也形成了两个出版主体并存的局面,同一篇论文,必须先由学术期刊印刷出版以获体制承认,再由知网数字出版以实现数字化传播,并由此实现了知网对学术传播的垄断和丰厚的收益,却也埋下了只向学术期刊投稿而未向知网授权的作者维权行动的伏笔,更因其建库模式消解了入编期刊的独立形象,中断了其专业化、体系化、集群化进程而无法与国际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展开竞争。随着我国对网络版权保护的重视和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行动的展开,知网模式弊端日渐显现,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无论从版权保护还是从期刊发展来看,两个出版主体的统合都是大势所趋。知网应走出既定模式,重建与学术期刊及学科和学术共同体的关系,通过一体化出版和传播平台共同打造具有完整版权和品牌形象的数字化、专业化、体系化学术期刊集群,努力融入...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一流学术期刊,培育一流学术期刊品牌,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引领学术期刊品牌的发展。从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估的演化与发展看,期刊评价从单一的学术质量评估逐渐转向多元的综合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大多采用文献计量学自上而下的定量研究,缺乏消费者视角,忽视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学术期刊品牌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心目中的价值,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应然回归学术共同体。根据消费者品牌接受模型的认知、联想、情感、偏好四个维度,以学术期刊品牌价值的期刊知名度、期刊权威度、期刊认同度、期刊忠诚度四个指标,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持续进行,坚持"以本为本"的理念,力推"四个回归",高校本科教育进入到内涵式发展快车道.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坚持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对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做好基层教学组织和基本教学活动示范创建是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瞄准国家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目标,分析当前采矿工程专业面临的现状及问题,重点研究新工科背景下传统优势专业改造升级,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的"双基"示范创建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评价工作受到"五唯"顽疾的严重影响.在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工作面临必须构建新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对破"五唯"的影响分析,以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为重点就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破"五唯"要求,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人才分类比较科学、评价标准公平合理、评价过程可控、评价结果可运用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防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群体,在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服务军民融合战略及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围绕师资引育、人才评价、团队建设、政治引领等方面,探讨和分享国防特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典型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