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亚流行的野女掠男母题,当起自中古佛经中的海外异类结亲母题。但故事在中国误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性别置换”,多体现为男性主人公因祸得福,实为一次带有男性“艳遇”性质的行为,仙话理想色彩十分鲜明。母题体现了华夏中原人与边缘地区交往的心态,突出了故事发生地区的边缘性。明清小说野史叙事主要表现为:1.南方野女变得友好了;2.她们往往还具有中原人一样的敬孝、忠君等伦理观念;3.“野女”形象往往为佐助平叛英雄立下战功的女将领。  相似文献   

2.
唐初汉译佛经已具备冯燕杀不义妇故事的基本母题要素。但佛经中 ,当事人将自己的行为归结为“业”———宿命 ,而以冯燕为当先的中国侠 ,却较多地表现了一个好汉敢作敢当的气概 ,不祈求官府宽恕 ,不累无辜。这一广为传播的重要母题的文本营构 ,当来自外域传译过来的佛经故事 ,巴利文文献的佛本生故事也有不少旁证。关于佛经翻译文献元典的具体细致的研究 ,应当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比武斗智母题,早已在先秦兵家和刺客那里实践了,但真正的文学化描写,表现在其内在逻辑竟然推延到动物和昆虫争斗的描述、理解和解释上。这一中西方文学普遍关注的母题,展示了人们体力竞争中对于智慧的推重,又几乎无一例外地设定为弱者处于劣势,但以智谋突如其来地转败为胜。起初表面上的态势,与最后的胜负及深在的必然逻辑,呈现出鲜明的悖左结构,具有强烈的反讽意义。故事中特定角色虽不断变化,结构和意蕴却始终稳定地存在。母题源自中古佛经故事,其寓言性使“比武斗智”的哲理意义充分地定位和放大。主题学认为,许多在文学主题史前期寓意多元、核心并不明朗的故事,可以从流脉余波中,发现其当初预伏的特定冲击力。明清通俗小说及传闻中众多“比武斗智”故事,其实并不应只被看作早期史传故事的余波,更是流脉中间某一段落影响所至。佛经故事之于比武斗智母题即如此  相似文献   

4.
唐代小说幻术母题有丰富的表现 ,显示了道教法术的影响。其来自唐代社会自由的文化氛围 ,来自前代的道教与佛教故事传说 ,也有唐代小说家的创造发展 ,对于后世小说创作 ,产生了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注唯有夫妻才能知道的对方身体隐秘特征,由此构成故事的情节核心,此在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中早已出现。春秋时代也不是没有尊重个人隐私意识的。但到了汉代“乡里清议”,察举选官后,伦理社会舆论干预个体言行逐渐得到强化,个体的尊严只有被群体伦理认同,才成其为尊严,这必然带来对个人隐私权的忽视甚至蔑视。明代之后市民阶层因“知觉剥夺”、娱乐较少而尤其喜欢窥视窥听,构成了“情人身上特征”母题滋长、接受传播复制的审美动因。《聊斋志异》却以此母题揭示了一个针砭世俗恶俗的话题,从而对该母题的思想内蕴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古早期佛经中写妇女因怀孕特定性情的胎儿,而改变了自身性情。中土叙事文学最初对于佛经该母题的接受,以其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差异较大,主要进行了负面延展,后来才被赋予正面积极的功能。佛经故事叙事原本中妇女是因孕育才子,顿悟佛理,是以高僧之母的“异相”来突出、烘衬高僧本人天赋;而中土该母题则由这种集中式的宣佛、颂佛倾向,变得分散,偏重于胎儿对于母亲性情及命运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于金银变化母题的新创表现在:讽刺相信梦兆者自取祸,渲染可变金银的灵物,提出长辈给小辈遗产的时机问题,以及磨难、侠义所激发的青年发奋立业问题。同前后若干同类型故事相比,蒲松龄借助佛经故事的母题河床,却赋予了众多同类作品没有、或阐发不足的可贵思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金银变化母题,关于寻宝中动植物功能、神物作为寻宝器具的信奉,是一个外来的神秘信奉.庞杂的古代金银变化母题,离不开这一外来思路的最初启发.关于"银伥"看守金银的信奉,也当是上述掘宝民俗同一故事的别种说法,其逆向思维和补充.藏宝掘藏故事中的蛇、鼠意象,其文本渊源,在巴利文本生故事与中古汉译佛经中普遍流传的"感恩动物忘恩人"母题中,也可以找到其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9.
禁忌母题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频发性母题,就避讳故事而言,禁忌母题即为故事的中心主题。通过对这类叙事文本的阅读实例,暴露潜藏在这些文本下面的文化无意识;力求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形成的根源、发展的脉络以及这一禁忌母题所表现的禁忌民俗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古汉译佛经中,不论主人公的身分是猴王、鹿王、雁王,还是象王,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这类故事,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一种为救众生而献身的"王"的使命感与高尚精神.该母题不仅在中国文学母题发展史上具有表现功能,而且也有效地密切了文学中人与动物之间的伙伴和睦邻关系,具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