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谁在翻译?——女性主义译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传统译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女性和译者同样处在相对低下的地位。女性主义译者从性另日的视角入手对传统译论中的原作与译作及作者与译者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并积极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提升女性地位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翻译及译者的地位。然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做法过于偏激。过于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做法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2.
由解构主义主导的译论忽视了实际的翻译发生过程,在将译者主体性推至极端的同时也导致了翻译本体论的沦落。本文立足实际的翻译活动,以主体间性为依托来建构译者的主体性,指出译者主体性实际上是不同翻译主体之间对话、碰撞而达致共识与融合的结果,是一种在框架规约下的自主发挥。这种认识克服了解构主义语言虚无论的局限,为后解构主义时期译学的本体构建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文化转向”与文化建构主义视角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文章从和谐译理一说着眼,重点反思了文化建构背景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新旧视闽冲突;1.译语,即译者翻译时所使用的语言,并非译入语;2.文学翻译的标准不应是传统的“二元对立”而是关注主体间性的“三位一体”的和谐标准;3.原作的身份与地位被解构,而译作的地位得以构建,它有时发挥着首要的、第一位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原作的命运;4.文学翻译乃至译学研究对诸如哲学、文化学、文艺学等相关学科的反作用力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一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传统译学视原文和原作者为绝对权威.从而使译者处于译学研究的边缘地位。当代翻译理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切入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而提高了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阐释学、翻译研究学派、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当代主要翻译理论都宣称译者的地位不低于作者,译文并非是附属于原文的派生物。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是原文的读者、解释者和译文的创造者,是构建译入语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履行跨语际、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前译者主体性成为国内外翻译界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在谈论翻译主体性的时候,却对“谁是翻译主体”这一问题认识上还存在歧义。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以及翻译主体间性等问题,是为了强调译者主体性研究赋予译者的启示,以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译者应增强译者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完善译者的职业素养。“译德”、“译道”、“译感”、“译功”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是译者主体性得以真正实现和译者主观能动性得以真正发挥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方哲学关于主体性的研究发展,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提上日程。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借助客体而进行的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正是一种主体间性事实。结合翻译的主体间性对诗歌《锦瑟》的几种英译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译者的主体性是建构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关联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译者对原文的认知主体性、对译文编码的主体性、译者主体与线索关联及译者主体意识与欠额、超额及译者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等问题,提出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译者是最佳关联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译者的双重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客体性。文学翻译中译者与译论,译者与原作,译者与译作以及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多元关系都证明了译者具有双重性,并充分体现了其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传统译学视原文和原作者为绝对权威,从而使译者处于译学研究的边缘地位。当代翻译理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切入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而提高了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阐释学、翻译研究学派、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当代主要翻译理论都宣称译者的地位不低于作者,译文并非是附属于原文的派生物。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是原文的读者、解释者和译文的创造者,是构建译入语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履行跨语际、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传统译论对于忠实的理想化观点出发,从译者的主体性和译入语文化接受的角度,阐释了创造性叛逆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可避免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从而从理论上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在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对原作的操纵,从而使译者显形.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对读者的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翻译目的层次性谈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要依据文学翻译目的层次等级性划分,来举例说明文学翻译的目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从而证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文学翻译的目的层次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当前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出发,以翻译美学为理论视角,借鉴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及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对译者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译者的读者身份、译者的作者身份、译者的创造者身份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译者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法律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法律法规过程中一般都处于"隐身"的地位,其主体性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译者在法律翻译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探讨,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译者主体性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同时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必要条件和限制性因素。通过这些探讨,笔者希望在翻译研究中确立译者的主体性,更好地指导译者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译者地位,还是从翻译标准,或是从翻译价值观等方面来看,传统译论都束缚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而把接受美学的诸多观点引进翻译研究会对译者的主体性起到彰显的作用。从接受关学的角度来分析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就是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8.
翻译标准历来是译论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一定社会群体成员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潜意识里有遵守该群体的由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积淀而成的具有规约性的翻译规范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主观价值判断的翻译规范具有流变、历时性的特点,它反过来有助于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文章借用图里(Toury)的规范(norms)理论,从心理角度和翻译规范的主观性两方面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守规以及规范的宽容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与原著、翻译过程、译著、译著读者以及审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在解构主义和阐释学的观照下,译者主体性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命题。散文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表达形式多样,风格特点明显,在翻译中尤其可以体现出译者的主体性。文章从华盛顿·欧文的一篇著名散文——《英国乡村》的两种译文文本人手,在散文节奏的表现、语词的使用、风格的再现、译语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揭示了译者主体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