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解释和人文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与“理解”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分别被用来代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方法论,并经历了长期的争论。新老实证主义者皆主张一元的方法论,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也应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为楷模,它们的目的都在于把握规律。新康德主义、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主张“理解”的方法论,强调从“意义”、“价值”的角度来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哲学解释学提出了“解释学经验”的概念,将它作为理解的对象,意在把握科学活动与人类行为的本体论前提。笔者则提出“语境论”的解释观,将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的不同,归结为问题语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提高科学教育水平 ,改进科学教育质量 ,除了从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去寻找方法之外 ,也可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作为借鉴 ,改变科学教育的品质和机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相互交叉渗透 ,对各自发展都会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向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 ,取得了长足进展。许多人文社会科学借助自然科学方法 ,有了新的生命力 ,发生了重大变化 ,也使得新的学科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划分是学科的划分 ,而非实践的划分。人类的实践活动要求各门知识共同起作用 ,其中人文社会科学所起的支撑、导引、保证作用绝对不可忽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是自然科学一步一步地投向人文社会科学怀抱的过程。对“科教兴国”要全面理解 ,不能片面理解为“技术兴国”。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主要不是给自然科学提出的 ,而是给人文社会科学提出的。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认真克服重理轻文的倾向 ,使人文社会科学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论关系表现了人类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的不同特征,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表征着人类科学活动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的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则构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共同根基."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或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亨普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功能解释不具预见性,故应被排除在科学解释之外.另一部分学者尝试为功能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其辩护途径之一是期望在生物学中找出一条普遍定律使得功能解释符合覆盖律模型;辩护途径之二认为功能解释不同于演绎律则解释,其合理性在于功能解释说明了某物对于维持某个状态的“价值”,这两种辩护途径各有缺陷.生物学中很难有普遍定律,不同的生物学科有不同类型的功能解释,不同的功能解释在生物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解释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核心问题,戴维森采取语义分析进路开辟了当代社会科学解释研究的新思路。他一方面承认意向与行动之间是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又否认存在社会科学规律,认为社会科学解释不是律则性的,而是规范的。其否定性论证基于严格规律观,而严格规律观与戴维森的因果观并非一一对应。故而通过适当修正规律观后,戴维森的语义分析进路可以成为融合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社会科学解释观的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主张“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文章屡见不鲜,当然也有持否定意见的同志,于是展开了一些争论。持否定意见者认为:“社会科学是一种纯粹知识形态的科学,它并不直接渗透到生产活动过程中,因而不能看作是生产力。”持肯定意见者反驳说:“生产力有两种属性,即潜在性和现实性,潜在性的生产力就是指还没有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产力。马克思说的科学是生产力主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科学。社会科学之所以是生产力,因为  相似文献   

8.
在提倡“科技兴国”的今天,探明鲁迅的科学观是很有意义的。鲁迅的科学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科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和特点。关于科学的本质,鲁迅在1907年所写的《科学史教篇》一文中,有着深刻的论述。他说:“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他认为,科学不仅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而且是探索和获取这种知识的活动过程。显然,鲁迅这里所说的科学,指的是自然科学。但他对自然科学本质的这一揭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揭示社会科学本质的思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是科学,只是对象…  相似文献   

9.
南京城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南京城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状况以及不同群体差异所在,给解决相关问题寻求准确的切入点,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城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达标率为47.3%,近一半人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被调查者对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的知识掌握得最好,对略具专业性或需要注入一定学习行为方可得知答案的问题回答的准确率则不尽如人意。被调查者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认同程度低于对自然科学的认同程度。城区公众获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和报纸,其次为杂志、网络、广播、与亲朋交谈、参观展览和听讲座。  相似文献   

10.
人体基因组研究引起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本刊编辑部与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九六年第六次双月学术沙龙,以“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融通”为题展开讨论,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挑战,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及发扬科学精神,遏制科学主义等内容。本期以笔谈形式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人本基因组计划”是于九十年代初正式开始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合作的科研大课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一些与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问题。“人体基因组计划”预计在2005年前完成四张图谱:基因组遗传连锁图,基因组物理图…  相似文献   

11.
从阅历与知识的构成、教材“规范”形成的障碍、成绩衡量标准、人文社会科学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理科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难点。提出用描述法、点评法、一般方式和特殊方式等 4种自然科学教材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并以播种育苗方式、灌溉方式、单位面积产量、单季稻与双季稻为例介绍了理科教材汲取人文化社会科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肤浅,价值导向不明确;注重知识的继承性而实践性和开拓性不足;内容设计追求多样性而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在人文教育的精神领域忽视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整合不足。要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和谐发展应重塑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客观环境;树立整体文化观,构建完善的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两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学;在理工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属性。从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成人文社会科学有其逻辑的必然,内在动因是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科学精神的成长。现代科学精神促成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化,使其具有越来越高的客观性和理性,在方法论上也越来越科学化。在科学精神的推动下,科学存在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应着眼于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依据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加强其自身的力量。而之所以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又基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这一前提。  相似文献   

15.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简称“两课”)教学与教师的人文知识修养有密切关系。因为“两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内容上具有内在联系 ,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利于揭示科学理论的真正内涵 ,能使“两课”教学更深刻、更生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两课”教师下大力气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要让教师学会正确地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改进“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有着合理的存在空间 ,为此 ,高校图书馆应从转变观念开始 ,增强主动意识 ,遵从教育规律 ,寻找好切入点和着力点 ,切实履行“知识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有着合理的存在空间,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从转变观念开始,增强主动意识,遵从教育规律,寻找好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履行“知识教化、道德教化、情感教化”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和解的必经途径。马克思为科学创新和知识创新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非文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首先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检讨,确立把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自然科学课程中所潜在的人文内涵纳入视野的“大人文观”,把人文知识的内化与人文素质外化视为统一的教育过程,把非文科类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受教育者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科学基元”假设入手,来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根据“科学基元”的相应关系,得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四阶段周期律、同化异化律和分叉锯齿律这三种基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