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翻译美学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有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指导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对唐诗英译有认识上的指导作用,即审美转换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和谐统一,并对微观上的字、词、句、段、篇的转换起制约作用;接受美学和跨文化研究对唐诗英译有实践指导作用,即在意境再现中,译者要有对意象和译文读者审美情感和心理的文化考量。翻译美学能有效解决多年来存在的唐诗英译意境再现问题,促进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并提高中国翻译界在世界翻译论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从审美过程来讲是格式塔意象的再造。因此,在翻译诗歌的时候,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能帮助译者从整体把握全诗意蕴,有机统一语言结构,并重构诗人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意境迁移在散文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式塔意象和意境具有相似的美学成分,且二者都是由个体意象组成,这使得格式塔意象模型得以运用于意境传译。意境传递过程为:原文本中的意境─心理审美意境─目标文本中的意境。从意境模型中可得出结论:意境是检验个体意象翻译的标准。在不损害整体意境的前提下,个别意象的微观调整可使译文"最接近,最自然"。  相似文献   

4.
译者主体性已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从当前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出发,以翻译美学为理论视角,借鉴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及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对译者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格式塔美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象也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局部而发生的整体意象。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留白为翻译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本文拟从格式塔美学角度,阐述中日谚语数字翻译中的"接近性"、"闭合性"及"同构性"原则,希望在管窥格式塔美学魅力的同时,也为翻译标准"神似"论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述了语义留白的意义、常见语义留白的分类以及语义留白的美学效果,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了接受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语义留白翻译理论,简略探讨了语义留白之美在翻译中保留与遗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首先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及其与留白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从符号学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视角详细分析了留白在模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了语义留白的意义、常见语义留白的分类以及语义留白的美学效果,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了接受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语义留白翻译理论,简略探讨了语义留白之美在翻译中保留与遗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传译诗人的情志是诗歌翻译中译者关注的重点,按照格式塔同构理论,译者在翻译汉语古诗时,应解读原诗音韵、节奏和意象所蕴涵的情感,通过发挥译入语优势将此情感移植到译文中去,以期唤起译入语读者与原语读者相同程度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即整体大于部分。汉语诗歌多寓情于物,借助意象表达情感和意境。由于汉英语言存在意合与形合的差异,所以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从格式塔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分析了古诗《商山早行》的三个英译本的意象和意境传递,从而得出结论:汉语古诗的整体意境并不等于个体意象的简单相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意境作为翻译的最高目标,对意象和意境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格式塔“完形”。  相似文献   

11.
关于翻译的方法历来为各种学派争论的焦点,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透过众多译法主张,不难找出他们所恪守的一条准则,即翻译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是检验一切翻译理论合理与否的唯一准绳。本文从直译和意译的基本定义出发,依据翻译的标准,针对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分别加以阐述,究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讨论翻译活动中各自所遵守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在不同阶段培养相应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其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这是两种概念不同,目的相异但又相互联系的教学设计类型。本文尝试由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在概念和目的上不容混淆,但二者教学上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加深,翻译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翻译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以来颇有争议。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对译者角色的理解和社会预期也相应提升。近年翻译界讨论的"归化"、"异化",其实也包含翻译伦理问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涉及译者译作的多元文化态度、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文重写的尺度、译者的责任等翻译伦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对相关伦理问题有所思考,并体现在其翻译实践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多元文化、沟通多元文化。但翻译伦理的内涵与外延究竟是什么,应保持在一个什么度上,作为翻译研究,更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翻译领域一直存在着直译、意译的争论,后来又演变成为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这两对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上的不同。文章从两对概念的争论出发不仅探究了两者在文本选择、传译、目标人群、使用的主要领域和使用动机层面的不同,还简要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翻译策略的变化反映着翻译理论研究范式的发展和变化,翻译策略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特殊翻译形态的自译本身具有生成性、过程性和内部回应性的特点,可以为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一个内视角,增强了对翻译策略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论翻译单位的两个阶段——"句本位"和"篇本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单位经历了词层、句层和语篇层三个阶段,此过程体现了翻译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形式到功能的发展趋势.笔者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单位"句本位"的局限性及"篇本位"的合理性,指出只有从语篇的层面研究翻译,才能全面、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8.
等值论认为翻译活动是跨越时空和语言的交际行为。翻译等值体现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和语用两个方面。等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功能等值” ,不能片面、绝对化地理解等值论中的“对等”概念。等值论对功能语篇的翻译有着全面、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学文本的特殊性,学术界对其翻译评判标准莫衷一是。本文选取德译中和中译德作品各一部,从功能翻译学的目的论角度,采用文本对比的方法,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罗斯玛丽.阿罗约后现代主义翻译观反对盲目崇拜原作权威,在课堂教学上强调译者积极参与意义建构的做法解构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权力观,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使翻译不再为不忠实带来的罪恶感所捆绑,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意义的不稳定性的阐述似嫌矫枉过正,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