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使农民工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浪潮中获得相应的利益,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是许多政府和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从农民工群体——集体层面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重构农民工群体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社会实体和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产生的基础,增加社会资本既要有良好的社会实体为母体,还要有社会网络为载体,所以要想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资本必须很好地将农民工组织起来,并提高群内的整合和群间的链合。提出了组建有关农民工非政府组织这一过渡性质的非赢利组织的思路,阐明了其生成、运行和发展的机制,认为农民工群体组织的筹建,可以增加农民工的网络融入度、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度和社会资本,是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利用对大连市1011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比较了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发现,两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整体偏低,他们的社会融入过程呈现出一定的代际差异。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经济融入为重点,而由于自身定位问题,经济融入未必能带动其他层面的融入;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和心理层面的融入程度要好于第一代农民工,然而相当比例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身份认同模糊、未来发展不明的边缘化倾向。针对这些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向上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社会环境的探究,进行了对改善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思考,认为必须要关注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和创建安全的劳动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及其构建农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民工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实现农民工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 ,在城市中他们属于贫困群体。农民工的贫困原因是由于农民工与城市人相比缺乏公正的社会权利 ,即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贫困是造成农民工地位低下的深层次原因。我国农民工社会权利贫困相当严重 ,现行的制度和政策缺乏对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 ,农民工现有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农民工缺乏参与制订社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机会。因此 ,我们要根据制度公正的基本理念 ,给农民工以公平、公正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证调查资料对重庆和珠三角地区影响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在两地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语言能力和打工地生活时间对农民工的城市社会适应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降低农民工的社会剥夺感,增强其对城市的心理认同;构建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的社会支持网络;促使农民工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使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就成了促使农民工提高城市社会适应水平的首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居住模式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一大社会难题,解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够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文章根据闻潮社区和格畈社区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情况,从农民工的两种居住模式: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来分析研究其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四个层面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住模式对农民工社会融入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自然和社会层面看农民工的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具有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关系。根据劳动的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关系要素,我们分析了过去农民想成为"农民工"而不得的原因,探讨了当前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社会层面和自然层面的问题,以及在农民工就业、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障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相信,随着这些社会层面的规定,以及通过社会层面对自然层面的规定,如加强劳动保护、纳入工伤保险等措施的实施,农民工劳动中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和制度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满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形成怨恨。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怨恨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分层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社会下层;从社会身份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属于“边缘人”;从社会交往理论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初级交往为主;从受教育程度看,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怨恨感的压抑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危害:伤害农民工自我心灵,阻碍社会进步;引起农民工思想混乱,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政府公信力,削弱社会的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在此提出化解农民工怨恨感的对策建议:提升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社会政策作为政府回应农民工群体流动的重要制度措施, 在不同的时期遵循着不同的建构逻辑。通过对1978—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政策公报中关于农民工的社会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 发现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建构逻辑经历了从流动控制向制度吸纳的转向。在西方社会权利理论和本土社会现实的双重启发下, 中国农民工社会政策未来的建构将遵循社会权利逻辑, 注重社会公平, 强化农民工的主体性, 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就业能力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及其就业能力的提升困境,并从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和城市社会等方面探讨了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政府要着力打造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制度平台;企业要勇于承担在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方面的社会责任;农民工要提高自我增能意识以提升就业能力;城市社会要提升包容性以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 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 201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排斥角度研究居住隔离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居住隔离显著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居住隔离程度越高,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越低,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新生代农民工和在大型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中更为明显。居住隔离通过影响城镇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间接影响个体城镇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适应状况,进而对农民工市民化产生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有效解决人口半城镇化问题和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提供重要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农民工为城市做出了许多贡献,城市越来越离不开他们的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工却没有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任何时候都被冠以“农民工”的称呼,他们处于城市社会的下层地位,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文章首先考察了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多方面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的诸多因素,最后提出了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全国10省市自治区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民工的社会资本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发现农民工社会资本以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对外信任度不高,社会资本同质性高,组织型社会资本缺乏,获得的制度型社会资本少。因此,农民工的社会资本迫切需要从强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向弱关系型社会资本为主转变,实现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异质性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组织型社会资本之间良性互动。另外,农民工在建构自身制度型社会资本时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帕特南对于社会资本的分类,本文将黏合性社会资本操作化为社会组织参与和社区活动参与两个变量,并探讨了它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个人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黏合性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的确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参与社会组织越多,80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越强,但对90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则没有显著影响;社区活动参与越多,80后和90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均越强。这体现了黏合性社会资本在团结农民工、凝聚人心和增进社会融合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组织在90后农民工中的吸引力不足也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阶段二元结构下的独特现象,农民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处于社会边缘,很多学者用"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来分析农民工问题,然而,当前对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对农民工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排斥。本文则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借用福柯"话语"的概念,以及关于知识、真理和权力之间关系的论述,尝试分析在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中,话语权力的运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农民工的"他者"和边缘地位是如何被主流话语建构和维护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从积极心理感知和消极心理感知两个维度系统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群体差异。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整体上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以强化农民工的社会信任、发挥社区优势以拓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健全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以解决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等,以保障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控制理论是当代犯罪社会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其基本观点是,犯罪的原因既与社会控制有关,更与社会联系和支持有关。在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以后,农民工非正式社会联系与控制减弱,正式的社会支持由于二元化的体制而使其受到排斥,正式的社会控制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以及旅馆住宿、房屋租赁和上网登记管理中的漏洞而难以有效实施。农民工的犯罪预防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融合,增强农民工的非正式社会联系;通过农民工组织的建设让农民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守法意识,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非歧视的社会整合有利于在制度层面上强化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减少其犯罪动因;农民工社会控制的加强和改善也是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或泛家族社会关系网络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的完整与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败.笔者在对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的创业价值构成要素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网络价值,得到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社会网络条件,最后给出了基于自致和帮扶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网络重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元社保制度与三元社会结构的矛盾,决定了农民工身处中国社会保障“真空地带”的现实。变农民工潜在养老保障资源为现实资源,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根本需要。首先阐述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困境,进而分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可行性,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