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应将大学生就业协议制度置于实现社会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下反思和重构。就业协议定性为附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法理正当性和劳动合同法规则依据。现行就业协议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之上,以劳动关系的行政控制为特征,实现社会稳定,体现国家本位;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要求,将加剧经济和社会的断裂,悖离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人们应从理念更新、主体改造、权利义务设计、责任机制和救济机制设计等方面重构就业协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8,(2):119-124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人民就业生活、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问题关键是地方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深刻变化,必将对人们的发展理念和国家政策制定带来长远而广泛的影响。实现劳动关系和谐,除了建立和完善矛盾的有效化解机制,政府要主动作为,从源头抓起,探索建立企业利润分享机制,以共享促和谐。同时,要发挥协商协调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劳动关系调节中的作用,促进双方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3.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就业协议法律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应将大学生就业协议制度置于实现社会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下反思和重构.就业协议定性为附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法理正当性和劳动合同法规则依据.现行就业协议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之上,以劳动关系的行政控制为特征,实现社会稳定,体现国家本位;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要求,将加剧经济和社会的断裂,悖离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人们应从理念更新、主体改造、权利义务设计、责任机制和救济机制设计等方面重构就业协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提高执政能力的意义上,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新二元社会结构的生成,人和自然关系所发生的由工业化到后工业化阶段的变化,是当下政策主体面对的最基本的政策客体问题;随着政策客体的变化,维系工业化阶段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形式和后工业化阶段的主体间际性的思维方式在习惯理念和执政模式上应有的与时俱进要求;而对新二元社会条件下社会整合机制的认识,则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要的社会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我国劳动关系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机制是改善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途径.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了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要素;根据Schwartz的三圆模型,从经济、道德、法律制度三方面探讨了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来源;通过相关动力要素与来源的特点,构建了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模型,并对动力机制模型的运行及调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劳动动机与需求多样性、劳动过程复杂性、劳动成果滞后性等特征。传统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忽视高校教师的劳动特征。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应基于高校教师劳动特征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树立"尊重劳动、以人为本"的考评理念,建立多个评价主体,重视社会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建立多层次、立体的评价标准,扩充评价内容,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从而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7.
邪教犯罪的发生有个体、社会、国家、国际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原因,才能从我国现有的综合治理的总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以及关于邪教犯罪的具体刑事政策中发现不足,进而在重新定义刑事政策、正确处理邪教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关系、改善社会团体管理制度、建立群众参与犯罪预防机制等方面,结合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全面构建预防和治理邪教犯罪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动力机制固然重要,但找寻该动力机制实现的途径更为重要。要使我国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得以实现,至少应开展以下工作:明确政府作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以及企业履行劳动关系层面社会责任的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和定位;借助诸如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利用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履行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环境;将履行劳动关系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加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和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也是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两大基本劳动关系主体。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当前存在劳动争议高发频发、劳动合同缺乏规范、劳资双方沟通协调机制缺乏、社会保障覆盖率低等突出问题。其主要成因在于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导致其身份地位不平等、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欠缺导致劳资冲突、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导致农民工保障面扩展缓慢。构建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协同治理。治理中,可将对私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作为关键环节,将组建工会和构建三方调节机制作为主要途径,将完善与农民工相关的保障制度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劳动权力,同时还要提升其地位,从而使得在公司中劳动权力与资本权力处于对应的位置。在面临公司制企业劳动和资本调节机制的路径选择时,我们可以从立法和政策机制着手作为切入点,在这两个层面上完善职工参与制度和职工持股制度,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与预警机制,进一步规范劳动行为机制,以及研究和建立企业劳动合作机制,从而最终实现劳资双方的和谐双赢。  相似文献   

11.
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家庭"以及"家庭—工作"两类冲突成为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工作—家庭平衡问题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论,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少,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有益经验,以推动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在学术研究、政府政策、企业实践三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得出:要重塑社会价值观,形成政府、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共享新理念;政府要设计良好的家庭照顾福利、弹性工作制、幸福家庭政策等工作—家庭平衡制度;企业应培养良好的工作—家庭平衡的组织文化;员工应树立工作—家庭平衡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艾德礼政府时期工党与工会总体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工会支持工党的内外政策,在工资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克制;工党的政策则带有鲜明的工会考虑,重视维护和提高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工党和工会30年代以来在劳工运动中密切合作、相互确立适宜的政策与态度和英国选民结构的特点。工党与工会之间的这种密切合作关系对工党具有明显的两重效应。它既帮助工党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也是工党争取连续执政和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从劳资关系不对称谈农民工维权艰辛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外来工的劳动权利保护问题是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根据社会学家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私营企业雇主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在这种社会交换关系中雇主和农民工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造成这种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的原因有生产资料、社会资本占有的悬殊,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组织化程度的不对称,监控机制的不对称等,正是这种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宗族网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借助OLS和Probit模型,探索了农村宗族网络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考察了两者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宗族网络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存在积极影响;宗族网络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性别和家庭规模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正式制度在宗族网络与劳动力转移间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社会保险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待遇可携带型差,反而减弱了宗族网络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而商业保险弥补了社会保险的不足提升了宗族网络对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传统宗族网络关系的现代生命力,在构筑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基础上,开发更多针对流动人口的商业保险,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企业本身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中的矛盾与争议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类劳资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形成协调和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出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指出非正规就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尚处于不协调、不稳定的状态;论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其特点;分析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户籍制不断松动,为市场劳动力流动创造了条件.按照经典经济理论,应有很多贫困地区劳动力将迁移出来.但这点与实际却有许多不同.笔者认为社会资本特别是社会关系网络不完善,成为阻碍其流动的重要原因.并就此问题用微观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农民个体很难对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成为农民个体的代言人,来为其构建和完善社会关系网络,以保障劳动力迁移处于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业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劳务模式,对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正常的劳动力市场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日本的劳务派遣业兴起较早,形成较有特点的运行模式。日本派遣业的特点和我国派遣业存在的不足表明,我国劳务派遣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努力形成"派遣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依法维权"的四位一体的派遣形态。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理解现代社会生活的轴心。在现代社会,资本以其隐蔽性和欺骗性实现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抽象统治并制造人的生存异化。资本原则在现代形而上学的文化辩护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组织原则,劳动的基础性作用遭到遮蔽。社会生活组织原则的重塑势在必行。马克思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在批判国民经济学以劳动为原则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基础上对劳动原则作了历史唯物主义提升,并深入到对资本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中的双重批判,在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中显示出劳动论题的重大意义。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人们真正能够决定自我的领地。马克思将劳动原则视为克服资本原则的最为重要的方向。以劳动为原则重塑社会生活,即要坚持以人为本,问题的关键绝非是资本与劳动任意一方的偏离,而是二者的不断平衡和相互作用,以劳动原则置换资本原则实现对社会生活内部组织原则的变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