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绍兴民间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发现,绍兴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性突出,具有广泛的民众性。绍兴民间传统体育在活动内涵上表达了祈求生产丰收、生活富裕、平安等美好愿望;在活动表现形式上与戏曲、舞蹈有着密切联系;在活动场合上主要与庙会等宗教活动地点有关;在活动时间安排上一般按传统节庆以及跟季节气候有关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娱乐性、趣味性强,老少皆宜,简便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适合在农村广泛开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既传承民族文化,又提高农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愿意并有条件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发利用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武装农村群众,必将给农村群众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幸福。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体育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源泉。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要以体育“本体性文化”和“内涵性文化”为基石,以共同的体育文化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回归与时代性折射为准则。通过寻找民族传统体育元素,重塑民族文化记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凝聚民族文化精神;依托民族传统体育赛会,构筑民族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交融,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成果,促进民族文化共享,进而实现新时代民族体育文化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改善和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通过对安徽省六安市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虽然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比以前丰富,但因收入普遍较低、农村基层老龄组织发展缓慢等,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仍然较为单调和枯燥,需要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重视和强化农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以及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读,从历史沿革、民族交融、地望疆域、代表人物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孤竹古国的发展流变;以夷齐的相与让国、叩马而谏、首阳采薇等经典传奇为切入点,阐释了以夷齐精神为代表的孤竹文化精神内涵:透过孔孟、老庄等儒道代表人物及其后学对夷齐行为文化意义的评价,鲜明呈现了他们各自的核心思想,使夷齐行为承载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分析了夷齐行为与儒道文化的精神契合,揭示了孤竹文化对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们今天论及齐文化精神,往往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意识文化等不同角度高谈阔论,单元性研究有余,综合性升华不足,执其一隅而略视全局,其结论往往也就大有盲人摸象之感,言及齐文化精神便数言难尽了."和"是齐文化精神的基本脊柱,这在齐国800多年的发展历史链条中可谓清晰可见.儒学中的"和"与齐文化中的"和"是一致的,儒学中的"和"是齐文化中"和"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齐文化汇入儒学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7.
体育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把人类从事的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归溯到思想文化领域中来,将体育文化产品和体育文化服务,满足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同社会经济紧密相联,体育文化消费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对于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审美意识、价值观念、创造能力、文化生活、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体育文化消费规律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消费活动都将产生深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成长于齐鲁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张炜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张炜小说创作始终的是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的入世精神;张炜对道家的出世精神并不赞赏,但道家文化对本真天性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又使他在心理气质上本能地倾向于它,并在作品中自然体现出道家文化的神韵;张炜还自觉地从民间文化吸取营养,其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大地母亲的礼赞、对民间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的表现、对民间价值观念的提炼等方面。近年来,齐文化浪漫幻想的艺术精神对张炜的小说创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产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心理信仰的表现,是一种区别于官方文化、上层文化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的、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反映民众精神生活层面的社会文化现象。青海门源汉族的民间信仰主要展现了人们的求吉避祸心理,表达了向往健康长寿、家人平安、生活美满、社会安定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齐风》作为齐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象之一 ,以其独特的文学笔法 ,形象地反映了齐文化诸多方面的内涵。这主要表现在《齐风》反映了齐文化中的朝议制度、贵族生活、平民生活、婚姻生活、男女恋情、狩猎生活和尚武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湘南民间石雕内容内涵丰富,形式优美,实用性强,是过去湘南人对功能追求和生活品味倡导的结晶。本文从湘南民间石雕的文化特征与现代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关系来分析借鉴开发的可行性,探研在现代建设中借鉴开发的形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美术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生活情趣,在形式上具有异物同构、色彩对比强烈等特点,是现代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但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导致主流文化快速普及,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使民间艺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来的谋生方式,民间美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确定民间美术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探索多种传承措施,民间美术才能可持续的发展,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洋溢着湘西人健全美好的人性与强大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以及湘西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崇尚自由的精神,从而使他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沈从文站在了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上来关注民间、表现民间,体现出了一名现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民间意识与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14.
温州鼓词是浙南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浙南文化的一个写照,浙南的社会生活、民间习俗、精神伦理等构成了影响温州鼓词的重要因素。今天,温州鼓词已成为浙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在浙南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也凭借着自身的魅力丰富着浙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是华夏人文先祖和立国始祖,受到了历代人们的尊崇和顶礼膜拜。大禹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主要有神话传说的口口相传、祭祀大禹的礼仪制度、族群迁徙的文化播迁以及地名文化、民间社火等几种传承路径。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并成了当代学术研究的显学和"热词"。  相似文献   

16.
青岛文化的历史文脉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精神的特质隐含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性文化底蕴中,它凝聚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体现着市民对城市生活价值的认同感和趋同意识,因而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来看,青岛文化在很多方面继承了齐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传承和表现。青岛文化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依山面海的地理环境、重工尚商的生产方式、崇利善变的文化心理、丰富多元的城市民俗与情调。齐文化的内在禀赋与精神气质在青岛城市文化中得以很好地保存与流传,并与后来的移民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在一起,作为历史文脉,它对青岛城市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王京龙同志一直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齐文化与中国早期体育的研究上,除却散见于报刊上的论文以外既主持有省社科基金项目、省软科学项目,还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日由齐鲁书社出版的《齐文化与中国早期体育》便是王京龙同志在这一领域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齐文化开放性传统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文化具有开放性 ,这种特点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滨海的自然环境 ,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了开放式的格局。地形多样、经济各异又导致了齐文化的多元性。东夷文化奠定了齐文化的基础 ,稷下学官体现了统治者文化的建构心态。而功利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尚变求活的精神选择皆是其开放性文化传统的内在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后来被用于军事生活,现在的安塞腰鼓成为人们节日庆典或空闲时间由群众自发组织的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体育价值、社会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可以开发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间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它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味道,袒露着黑土地上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一种天然的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本文通过阐明民间剪纸内视化的意象,挖掘其独有的情思意蕴;通过对民间剪纸精神价值的剖析,探求其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价值传播意义,呼唤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这笔贵重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