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法上金钱给付义务"包括公民所负的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和政府所负的行政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两类。在这些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中,与相对人权益保护紧密相关的三个关键性制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一是积极扩展公民法律上请求权的范围;二是完善各类救济制度中的裁判机制和强制措施,比如行政给付诉讼中的权利保障措施和判决类型;三是改进各类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制度,比如行政赔偿金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2.
正式法律制度能够提供秋菊讨要的"说法"。秋菊所谓的"说法",体现了她对自身权利的理解和维护,这种权利观与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种"说法"与国家正式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存在,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而不是因为制度,由于没有适时地把生活用语转换成法律术语,法律机器识别不了,才没有产生出想要的结果。村长身上所体现的只要"因公"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观,是实现法治中国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陪都"词考     
"陪都"是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指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又称"两京制度".历史上的陪都建制,大多数学者将西周初年洛邑视为陪都制之滥觞,此后,历代的大小王朝,无不模仿西周的两京制度,且许多王朝或政权不只两京.  相似文献   

4.
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本质上是走出去,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抓住了"三农"问题的要害.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主要障碍是城乡隔离制度仍未根本松动;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农民市场竞争力较低;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正确的方针,遵循基本的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自治权"与国际社会"地方自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社会所谓的"地方自治权"从公权力的角度上看,是一个国家通过宪法或者法律确定,由地方自治政府为了本地方居民的利益而管理本地方公共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排除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的非法干预,因此它是以国家权力纵向划分的"地方分权"制度为前提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自治权"则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拥有与一般地方政权不同的、比一般地方政权机关更为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因此它不以"地方分权"为要件,而是在特定地方政权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与一般地方机关权力的横向比较基础上建构的,其与国际社会"地方自治权"在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制度价值目标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人民代表"(通称人大代表)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石和组成细胞,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在人大工作中,特别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度建设中,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新时期所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对政府社会-政治-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首先集中于其出发点-平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而平等(公平)问题则是其中最大的难点.尽管平等论述不计其数,但我们所面对的许多平等主张只是"名目平等",存在着"平等幻觉".勒鲁<论平等>中蕴含的平等思想值得充分注意.这是因为其思想的"正确"方面(无幻觉)和"谬误"方面(严重幻觉)均涉及到当代平等或公平研究中两个既至为重要又似乎十分模糊的问题:平等的制度结构侧面以及平等的制度内涵侧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存在明显的"惜贷"倾向.其直接原因是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信用不良、信息不透明,使银行无法保证预期收益.内部原因是两类激励相容问题,一是利率法定、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激励不相容;二是内部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商业银行所有者与各级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信用担保资源社会化和利率自由化进程,同时也有待于中小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好转、社会信用及法制的完善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态是制度展开的宏大叙事背景,制度依凭社会生态的烘托而充盈生气,离开社会生态的制度只是一具"空皮囊".因此,考察我国选举平等权的流变是应契合着社会生态的演绎过程的. 一、国情理由:道德主导下的身份规范 无论是在1953年选举法的"八分之一条款",还是在1995年选举法的"四分之一条款"问题上,国情理由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悖论":区域开发立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区域开发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人为"生产力对自然系统的不断干预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或消除"生产力悖论",就必须对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制度系统进行再造;用科学合理体现互利的制度系统来规范"人为"生产力的方向,尽量减小"生产力悖论"带来的负面性,自上而下的制度立法才是整体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房屋拆迁制度自身的"拆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以城市建设为其实施的前提条件.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征收、征用制度实施的法定前提条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因"城市建设"的内涵远比"公共利益的需要"宽泛,致使拆迁制度与宪法相抵触,成为一个违宪的制度.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它面临改变与撤销这两种可能的归属.事实上,拆迁制度将不能合流的不同法律关系强行撮合在一起,这就决定了拆迁制度的归属只能是撤销,而不能是改变.相应的法律变革思路应当是,遵循不同性质法律关系的指引,以建立相应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东渐带给中国的巨大改变,已毋庸赘言."改正朔"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观念和政治举措,遵循奉天法古的原则,其透过历法所象征出的天道正统观念,既为统治者所提倡,也为民众所遵循.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无论是在问鼎中原的清初,还是在危机四伏的清末,直至民国肇建,都有改正朔之举,但因西学介入或以西方为参照,又使得改正朔在观念与制度层面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改正朔"到"改用西历",不仅是社会时间建制的改变,也透露出国人传统宇宙秩序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破产又称计划性破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制度.它产生于1994年,至今已近十个年头.然而,系统研究这一制度的文章不多,但不等于没有必要."政策性"破产的法律特征,以及制度上的不足等等,都有必要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看,我国的"三农"问题是在即定约束条件下工业化模式偏差所带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制度等结构性矛盾多年来在农村积聚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民和工业化的关系由传统上被动地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等多种贡献为主,向农民的全面参与和全面发展为主转换,"三农"问题的核心也就转换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全方位变革.只有通过涉及城乡之间根本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变革,转换工业化模式,实现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才能使"三农"问题在发展之中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5.
"贫"与"穷"在"缺少财物,贫困"义上,存在着历时替换过程,其变化的动因是"贫"的语素化.演变的大致路径是:先秦由单音词"贫"表示的"缺少财物,贫困"这一概念,中古以后逐渐被双音同义词"贫穷"所取代,宋元时期又被单音词"穷"所替换,是"贫"语素化的结果导致了"穷"对"贫"的替换.  相似文献   

16.
"注册资金担保"是我国公司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的一段弯路,早已被有关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在前解释否定,但现又被最高人民法院的二件司法解释所肯定,致使该解释不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而且与先前的司法解释相互矛盾,更重要的是,"注册资金担保"本身就违反法理,应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假说来分析中国的技术进步类型。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是解释工资和教育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最近的收入分配不公平也很可能是由于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所造成的。讨论了技术进步对于就业的效应。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避免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缺点,充分利用中国无论是技能型劳动力或是缺乏技能型劳动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专业化要求衡量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是提高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综合性大学师范生教育技能培养专业化,应确立"教""导"结合、自我完善、富有个性的教育技能培养新理念;拓宽基本教育技能和专门教育技能的专业内涵;采用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专业情感相融合的培养方式;落实严格实习和科学考核的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丽江古城的魅力是由古城的"道",所反映的"器",以及"道"与"器"的关系变化所决定的.换言之,丽江古城物质文化实体是在不同时期所反映出同时代的纳西族精神文化,二者相互作用,贯穿始终,二者的共同点可归结为"和而不同".这构成了丽江古城特有的文化,使之成为中国西南边陲以至世界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社会的"稳定器"和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从深层次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因"人"而建立,也因"人"而发展.作为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一方面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为人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具体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并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体现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以图更好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