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价值准则和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公平正义之间是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公平正义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视域下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公平正义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为源动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以共享发展为基本理念,不断实现共同富裕;以改革创新为助推剂,构建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有力保障;拓展国际视野,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探索,是一个不断超越、与时俱进的开放历史进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性体现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作用和党的宗旨与初心、使命等,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形成过程中还具有合目的性。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目的。这种目的性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和目标指向,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的基本价值准则和根本目的。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合规律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合目的性证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性,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更为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当今世界相较于任何一个人类发展阶段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最为复杂的,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时代,要在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内在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磅礴力量;坚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价值准则;坚持发展和改革创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家治理效能和效力得到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契合性,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依靠力量和目的归宿,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和各国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始终秉持"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必须切实厘清政府的职能边界,建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必须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共进。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征程,精准推进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是由基础层面物的现代化、核心层面人的现代化以及保障层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的具有鲜明属“人”性质和文化自觉的系统,其精准推进在目标任务上更加注重质效、在方式方法上凸显创新驱动、在评价标准上侧重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精准推进应基于我国国情农情并遵循农村发展和建设的内在规律,在物的现代化上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前提,精确聚焦现代美好生活多维度需求;在人的现代化上坚持以内源动力激发为核心,靶向发力农民群众现代文明素养提升;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坚持以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切实促进农村现代化行稳致远。经由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精准推进三个向度的深入实践,促进农村现代化纵深发展,继而助益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现代化的目标而奋进,是伴随新时代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新做法,这既是顺势而为又是党和国家英明、开放、果敢的结果。政治参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发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功能,政治参与就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从法律、文化、现实以及网络政治参与四个方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条红线,也是其价值追求所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基本遵循,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各项工作,人民群众也有权利来检验并享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成果。立足新时代,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以此彰显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以“乡村之治”,助力于“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8.
(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58条指出: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为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否正确,首先看它是否从消费需要出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根本要求上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必须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立场来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在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不同内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革开放的评判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社会发展理念,这些具体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思想表现更具时代性、导向更具目标性、需求更具多样性、落实更具艰巨性。这就要求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我国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导向,以人民利益为最终评价标准,只有坚持这些标准才能调动并发挥人民的创造精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10.
人民健康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中国的鲜明底色。从价值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健康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健康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巨大的健康保障。从价值实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健康中国从拓宽人民群众健康理念的新视角、打造人民健康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活空间、推进公共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推动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改革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实现人民健康的应然性要求。 从价值引领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健康中国夯实卫生健康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民、社会和国家都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夯实健康中国建设成效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