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顶点.本文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含义和条件,论证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应开始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又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居支配地位的实际,论证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应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构成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历史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技术思想。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实质、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本质、科学技术作为革命的力量和科技异化下的资本主义四个维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进行逻辑展开,可以丰富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19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期间,恩格斯一方面关注和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便更好地从理论上补充、完善和修正已有的结论和看法;另一方面,对当时在德国、法国以及美国的社会主义活动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倾向作斗争,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把研究出来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结论,以再版前言、序言、序言补充、导言和角注的形式写在他和马克思的一些著作中,或者通过在致他人的信中阐述出来。对此,我们应该做些研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40年代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颁布早期环境立法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他们具体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和危害,深刻揭示了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并富有卓见地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途径。这些思想对认识和解决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历史进程的设想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开端与早期(19世纪40年代中下叶,特别是整个50年代);②中期(19世纪70-80年代);③后期(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基本观点一致,都坚持《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看法;但两人的倾向性略有不同。马克思肯定较多,恩格斯则否定较多。列宁揭露了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的真面目,并结合俄国国情制定和论述了新式民主革命的理论与策略,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第二种设想。  相似文献   

6.
19世纪40年代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颁布早期环境立法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开始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他们具体地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环境污染的类型、状况和危害,深刻揭示了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并富有卓见地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途径。这些思想对认识和解决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并曾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可能首先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发生并取得胜利。可是,当今现实的社会主义却是在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建立起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们以此为据,攻击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矛盾。难道现  相似文献   

8.
理解批判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努力而又未竟的事业。《资本论》及其手稿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解资本主义的经典范式,即从物质生产方式入手分析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的社会形态。这一范式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1844年之前,借助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成果批判普鲁士封建制度,并确立“市民社会”为研究的出发点;(2)1844年至1845年春,初次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异化劳动理论考察、批判资本主义,并把它看作非人的、分离的、工业统治的社会;(3)1845年春至1849年,确立从物质生产出发的科学分析方法,历史地看待资产阶级社会,并把阶级斗争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手段;(4)1850年到1860年代末,重新研究经济学并写作《资本论》,从生产方式入手,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剖析资本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确立资本主义理解的经典范式;(5)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面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人类学研究新成果进行的理论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是“两个必然”思想的第一次提出.他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两个必然”思想.1859年马克思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是对其第一次发展与完善;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是对其第二次发展与完善;19世纪70年代后他们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对其第三次发展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统一思想,以及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新策略思想,是对“两个必然”论断的第四次完善.经过四次完善,“两个必然”思想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重陷经济停滞之境,主流经济学家对此近乎束手无策。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左派经济学家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范畴出发,旨在为分析长期资本积累提供新的理论框架,法国调节学派和美国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正是这一经济学范式革命的两个典型代表。基于此,本文从基本原理和历史制度分析的角度,对这两个学派进行了比较。首先探讨了调节学派和积累的社会学派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的共性,其次比较了两个学派的理论差异。随后,在对两个学派关于19世纪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所做分析加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个学派对战后资本主义演化的分析,并从整体上对两个学派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传统语言哲学入手,从"名与实"、"规定与描写"、"和谐与征服"、"暗示与明确"几方面评价了中西翻译理论,主张在属于象形表意的汉语和属于拼音文字的西语间的翻译转换没有必要全盘引进,而应该中西合璧,采取描写多元的翻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典专家建议稿婚姻家庭部分中 ,有关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一章在 2 0 0 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基础上 ,主要增加了反歧视原则、子女亲生否认、认领子女、强制认领、父母的亲权责任、禁止使用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有害的惩罚手段 ,以及收养关系的有关规定。将收养法并入婚姻家庭法编 ,单立一章。祖孙和兄弟姐妹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在父母子女关系一章里专立了一节 ,并增加了有关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 ,统一“赡养”“抚养”“扶养”为“扶养” ;增加了扶养的程度、方式、争议处理办法的原则规定 ,弥补了我国婚姻法缺少系统的扶养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回首往昔岁月描摹松江旧梦,潜入历史地表探照历史人物,聚焦都市病相刻画精神生态,施蛰存致力于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引领我们探查深藏于灵魂中的潜隐世界。在古与今、中与西、城与乡的合力浇铸下,他似一棵根系发达的植物-站在乡村与都市的边缘眺望两边的风景,立于古典与现代的接壤吸纳两处的营养,跳出左与右的阵营聆听双方的讯息。走进施蛰存的文学世界,我们会发现,他穿梭于建构和解构之间,其文学枝叶是如此鲜亮而新异。  相似文献   

14.
回首往昔岁月描摹松江旧梦,潜入隐秘王国探照历史人物,聚焦都市病相刻画精神生态,施蛰存致力于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引领我们探查深藏于灵魂中的潜隐世界。在古与今、中与西、城与乡的合力浇铸下,他似一棵根系发达的植物——站在乡村与都市的边缘眺望两边的风景,游移古典与现代的时空吸纳两处的营养,跳出左与右的阵营聆听双方的讯息。走进施蛰存的文学世界,我们会发现,他穿梭于建构和解构之间,其文学枝叶是如此鲜亮而新异。  相似文献   

15.
典雇妻女现象作为古代中国独有风俗,从其产生开始就受到官方文化的否定,并逐渐被纳入法律禁止的范围.可是,严历的法律不但没有根除这种行为,典雇妻女反而作为一种民间的风俗习惯而普遍存在.为什么法律明令禁止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典雇妻女之风俗普遍存在而法律却显得苍白无力?这涉及到儒家传统道德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立法的价值取向,国家法律实施的效果,风俗习惯的沉积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用法律去禁止人们为了生计而被迫采取的行为,固然会起到一定的功效,但法律的权威性必然要受到挑战,而有禁不止所带来的副作用,更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进行课程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是根本目标。以此为价值尺度进行评价,可以得知,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几个关系:“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文件与实践”的关系、“模式与特色”的关系、“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乞丐和乞讨是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其形成原因、现实表现、社会处理方法在国内外有所不同.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乞丐和乞讨行为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真正贫困的乞讨者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来消除;对于职业乞讨者,则要更多地给以正面教育,使其能自食其力;对于"恶抢恶夺"的行乞者则需通过法律手段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里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为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并没有被列为早期教育的专门学问。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以后,大学“文学”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专业”与“趣味”之分,“文学”已经成为大学里的重要专业或者主干课程。但大学文学教育不是要造出专门文学家,相反却要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9.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20.
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面临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利弊影响,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