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西夏虽然和宋、辽、金抗衡鼎立约二百年之久,但目前留存下来的西夏契约档案寥寥无几。作者认为根据已经公开发表的《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天庆间典当文契》等几件契约档案的介绍,就能比较详细地了解西夏的自然经济状况和西夏的剥削情形。  相似文献   

2.
西夏上奏文书从有关史籍可知,数量不少,但是完全保留下来的并不多,这些文书就成为研究西夏与宋、辽、金关系的珍贵史料,也是了解西夏政治制度的有力佐证。本文简单地勾勒了西夏上奏宋、辽、金文书的概况,并对其进行了类别的划分,然后对上奏文书进行了粗略地探讨,以方便学者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辽、夏的交恶是控制与反控制造成的,辽控制西夏的目的在于利用西夏在宋西部造成的紧张局势,向宋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文章还指出,辽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对夏政策,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西夏政权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辽宋和盟状态下的新对抗——关于辽宋间谍战略的分析陶玉坤辽宋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是,暗地里却是任何一方都拼命地想破坏对方的均衡,重新夺取势力对比中的主导优势,因而间谍战略成为大国抗衡的一种手段。辽宋双方投入很...  相似文献   

5.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党项羌人所建立的政权,白元吴于1038年称帝立国至1227年亡于蒙古,传10帝,存国190年,几与宋辽金诸王朝共始终。如果从881年夏州政权建立“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算起,西夏则历时达347年之久。西夏幅员辽阔,奄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不仅创立了独特的官制,而且还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建立了一整套法律、货币体系。其文化成就虽在宋朝之下,但绝对比辽、金要高得多,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银川及河西走廊诸地发现的为数众多的西夏文献、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6.
官营茶马贸易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不仅有其经济原因,而且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一方面,茶马贸易是由分工而引起的交换,随着中原地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嗜茶成风,同时宋王朝又因种种原因,需要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进口战马,从而,中原与周边对茶叶、马匹的供需关系,就成为宋代官营茶马贸易兴起的经济原因;另一方面,两宋时期"群雄并立"的政治格局,迫使宋王朝把市马看做是加强军备的"国之要务",宋与辽、金,及一定时期与西夏的敌对关系和宋蕃抵御西夏的共同政治、军事目的促使官营茶马贸易在宋与吐蕃之间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夏与契丹、吐蕃及蒙古等周边民族的联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西夏在三个不同时期中,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针对周边诸邻的实力强弱,采取了不同的联姻方式。结姻契丹,联辽抗宋,为称帝建国打下了基础;当诸强形成包围之势时,西夏统治者则灵活运用联姻,周旋于诸强之中而图存;当蒙古兵临城下时,则被迫献女臣服蒙古;从而赢得了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8.
彭向前 《民族研究》2022,(1):126-132+146
西夏文献中所载黄帝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以颜色特征命名的“五色帝”之一,另一种则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古代杰出人物的代表。西夏人为避免混淆,把前者译作“黄色帝”,把后者译作“轩辕皇帝”。对黄帝形象的塑造不仅各民族广泛参与,即便在民族政权对峙时期也没有停止。辽宋西夏金时期,黄帝作为民族共祖形象继续得到弘扬,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脉相承。西夏王朝也曾经参与对黄帝形象的塑造,宣称党项拓跋出自鲜卑拓跋,进而认为黄帝是党项人的远祖,党项人是黄帝之孙昌意少子悃的后裔。西夏文献关于黄帝形象的记载,为论证西夏对中国的认同,为黄帝历史形象塑造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西夏·宁夏·华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宁夏历史上惟一以银川为中心建都的王朝。西夏王朝统一了西北广大地区,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并立,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它不仅在宁夏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也有重要影响。说起“夏”字,好像中国人对她情有独钟。中国古代即称中华大地为华夏,经千百年至今沿用不衰。在远古,以治水闻名的大禹建立的王朝即称为夏朝,以至于后世对中原地区的人仍称为夏族。以后的“夏”似乎向西北倾斜。公元五世纪初匈奴  相似文献   

10.
西夏家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夏立国后的主要家庭形态和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出西夏政府在法律上保证直系血亲同居共财的结论。并且通过与唐宋社会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西夏家庭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夏党项社会的族际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项族在内迁后不乏与周边民族尤其是与汉族的通婚。西夏立国后 ,形成了以党项族为主体 ,包括汉、回鹘、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族际通婚的现象在党项民族的发展、兴盛乃至最后的消亡中都十分显著 ,本文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公文体式是一篇公文外在形式特征所能体现出来的全部内容,包括公文种类、公文用语及称谓、公文的格式和公文载体等。公文体式自秦朝开始确立,历代相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西夏公文体式并没有文献记载,我们只能从传世的西夏汉文史籍中保留下来的公文以及西夏故地出土的最为原始的汉夏文公文实物来分析,通过分析得知,西夏公文的体式与宋或辽朝的中央公文体式相一致。为此,本文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西夏公文的称谓、语体、格式等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交流对西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地处西北边陲 ,曾创造过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西夏人与周边各族的积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夏文化教育的发展 ,突出表现于崇佛纳儒对西夏文字产生、推广的影响和对西夏的蕃、汉学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文献中记载的西夏秃发令和对它的种种解释进行了辨证,认为元昊颁布秃发令是为了恢复鲜卑习俗,使境内各民族认同鲜卑党项,为重建党项-鲜卑系统新王朝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西夏官式建筑的艺术特征,着重分析了西夏官式建筑所展示的伦理道德,中原建筑传统以及吸收佛教艺术、突出本民族文化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天盛律令》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 (1149 年~1169 年) 颁行的一部法典, 全称《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共20卷, 150门, 1461条。这部法典包括刑法、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 多方位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生活, 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弥足珍贵的资料, 因此一经公布, 立即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数篇文章对该律令的文献价值进行介绍与研究, 最重要的是史金波先生的《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②本文在此基础上, 主要讨论《天盛律令》的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西夏法典中的文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书是国家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和格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文书工作,西夏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对西夏文书发文制度、收文制度、传递制度、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夏在学习中原王朝文化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汲取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 结合党项羌民族的实际和特点, 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西夏文化。西夏公文是西夏文化的奇葩, 在近二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的文风: 教化实用性增强, 艺术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 如骈体写作、叙议结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情调, 在写作上还增加了描写、对话等手法, 也将民间故事引入公文创作之中, 增强了公文的表现力。本文也对西夏公文载体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说明西夏公文载体以纸质为主, 兼有金属、木质和石刻载体。  相似文献   

19.
契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不同时代而称谓不同。契约是当事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的一种具有凭证性质的法律文书,也是契约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设定。西夏在学习借鉴和吸收中原王朝契约精华之后,制定了比较严密的契约制度,在规范西夏商品交换和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结合目前已经考释公布的西夏汉夏文契约实物和《天盛律令》的有关条款规定,从西夏契约成立的要素和西夏契约的法律规定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为学界研究西夏契约提供了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