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学术期刊是学术链条中连接作者、读者和评价机构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学风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误入歧途的学术评价对学术研究与管理的强势介入,以各种排行榜和排名表为特征的量化评价催生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而结构与布局严重不合理的学术期刊则未能成为防范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有待于评价主体向学术共同体的回归,而由学术共同体主导的学术评价则有待于学科边界清晰的专业期刊这一公共平台的建立。建立起以专业期刊为主的学术期刊体系是解决学术风气和学术评价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学术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学术共同体缺失、读者缺失、编辑缺失等问题.为了维护学术界的纯正性,学术内在评价中的编辑一定要有所作为,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维护学术共同体,维系与读者间的关系,达成编辑同行间的共同目标,以期为学术界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最新CSSCI目录再次引燃了各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关注。学术期刊评价从最初被应用于受经费限制的图书馆选择期刊,到成为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再到成为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的标准,造成了以刊定文和目录异化的后果,使得学术共同体与专业评价机构分裂并走向互相对立。与此同时,学术期刊评价面临着新媒体引入、新技术应用、开放期刊推广和新兴机构竞争以及职称评定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多重冲击与现实压力。这些冲击与压力,使学术期刊评价重新发现数据库的价值,并转向发挥监督学术期刊的政治方向、坚守学术期刊的价值导向和守护学术期刊社会话语的作用,进而以公益性建构学术期刊评价的公共伦理,纠正学术期刊评价缺失公正性的偏颇,实现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期刊的双重救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每一新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布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强烈震动,"以刊评文"盛行使学术评价的危机正在显现。危机的表象是被异化和简化成排行榜的学术评价大行其道,在危机的背后是评价机构与评价对象间双重的信息不对称,危机的后果则是学术批评的式微与学术诚信的缺失。面对危机,却难觅具有操作性的"以刊评文"的替代方案。尽管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基本已成学界共识,但如何才能体现公正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学术民主,由学术共同体的代表根据"民意"来进行评价,并有效地接受学术共同体的监督。因此,表达"民意"和进行监督的平台至关重要,最合适的平台无过于学术期刊。真正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平台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专题)边界清晰、开放、通畅传播这三个特征,而目前却鲜有这样的平台。因此,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的综合性期刊占据多数的现状,建立起以开放的专业(专题)期刊为主并能通畅传播的学术期刊体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方法,从专业读者的视角研究学术期刊评价对教育科研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读者对学术期刊评价目的存在认识误区;对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体系、指标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与评价机构的发展历史、社会声誉正相关与评价指标的复杂性负相关。多数读者认为,学术期刊评价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对评选出的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的影响和作用大多给予正面评价,希望行政管理部门能克服在使用核心期刊、来源期刊进行学术评价时的功利性导向,评价机构在进行学术期刊评价中应引入读者评刊指标,进一步细分学科,分类评价,对新学科、交叉学科给予必要的关注并适当增加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评价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术平台的学术期刊是学科构建和发展必备的要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术期刊评价又直接关涉学术期刊作用的发挥。当前,新增人文社会科学各一级学科因各自不同的特点而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使命,其中公安学是最年轻的新兴学科,具有应用性强、国家急需等特点,但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在应用性评价和新兴学科准入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新兴学科的发展。因此,针对公安学等新兴学科期刊的评价,应建立包含有学术性与应用性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运用这个指标体系的主体,当然是该学科学术共同体而不是其他。专业评价机构的作用在于为这样的评价做好基本数据服务。因此,作为评价工具的CSSCI等数据库在遴选来源期刊时,应做到对一级学科的全覆盖和数据的高质量,从而为通过公正的评价来推动公安学等新兴学科的良性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是知识生产的一个特殊部门,它不仅是学者发表成果和学术交流的载体,更承担着学术评价的功能与责任。期刊评价是学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术评价伦理化、合理化的路径之一。学术期刊的社会和公共属性决定了期刊评价具有深刻的政治性、行政性、社会性和情感性。期刊评价中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法是质化和量化研究在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文献计量法的影响因子类评价和同行评议的定性评价。文献计量法重视对期刊影响因子类数据的采集和等级排序,而同行评议法则侧重发挥学术共同体的评价主体作用。但是,科学计量法下的同行评议主要采用专家问卷打分法,这是一种定量化和技术化的路线,而非定性评价。期刊定性评价法需理解期刊的学术性和社会性,研究期刊评价中的学科文化和评价文化对评价活动的影响。评价要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理解同行评议过程,对期刊评价的学术社会场域进行质化研究。通过同行评议的质化研究,评价者可以拓展同行评议法的深度和广度,建构学术期刊的定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流学术期刊,培育一流学术期刊品牌,是融媒体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引领学术期刊品牌的发展。从国内外学术期刊评估的演化与发展看,期刊评价从单一的学术质量评估逐渐转向多元的综合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大多采用文献计量学自上而下的定量研究,缺乏消费者视角,忽视学术共同体在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学术期刊品牌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心目中的价值,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应然回归学术共同体。根据消费者品牌接受模型的认知、联想、情感、偏好四个维度,以学术期刊品牌价值的期刊知名度、期刊权威度、期刊认同度、期刊忠诚度四个指标,构建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期刊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学术评价是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学术评价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专业评价机构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的学术评价中存在着过于强调量化考核和文献计量,以发表载体判断成果质量等不足。应当强调创新和质量导向,完善公正开放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共赢发展。复印报刊资料的论文精选坚持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和指标体系,基于论文精选形成期刊评价、机构评价、作者评价、论文评价、学科评价的完整体系,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进"创新和质量导向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评价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尚未形成独立学科。学术评价学科创建既要依赖充分的外部需求,也要有评价理论体系完善的内在驱动。目前,从拥有标志性著作、有学科领军人物、有专业期刊、有国家级项目资助、有专门研究机构等几方面衡量,学术评价学已具备初创条件。设想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学术评价基础学科、面向领域的学术评价学、面向对象的学术评价学、学术评价方法学、边缘学术评价学等五个学科群组所构成。学术评价学科的建设可从三方面展开,即问题导向的理论研究、多学科并举研究和学术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一定意义上,百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学术史就是一部"国际化"的历史,早在19世纪末中国渐渐融入世界体系时,"国际化"就已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宿命。学术国际化的动力始终来自两个方面:学术共同体内部和国家行政权力部门,专业的学术评价机构则在两者之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成功地将学术国际化与学术评价、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利益联结在了一起。在评价机构的导引下,对SCI的过度看重使得自然科学期刊在当今学术国际化进程中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低谷。现已开始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进程则显示了典型的路径依赖,进军SSCI和AHCI已成为国际化最现实的目标。其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样的国际化不仅会让其学术期刊重蹈覆辙,而且人文社会科学自身也会被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应选择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术成果评价作为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等活动的基础,是学术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是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学术成果评价模式存在“同行评议黑箱”“引文动机模糊”“评价数据间接且片面”等弊端,阻碍了学术创新,也与当下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相悖。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据、算法、算力上的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判别式模型和生成式模型在机器翻译、文本分类、文本摘要、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等领域日益成熟的应用,为传统学术成果评价模式的革新带来契机,为实现更加科学、多元与智能的学术成果评价提供了充分可能。基于对现有学术成果评价模式不足与人工智能应用契合度的分析,文章提出学术成果评价新模式——自然评价。自然评价模式是人工智能与学术成果评价的深度融合,既是对以往同行评议、文献计量、网络计量、替代计量等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也是一种突破与革新。具体而言,自然评价是基于学术共同体在各种学术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全量化的学术痕迹大数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成果知识内容和学术共同体学术痕迹数据的语义理解与自动分析中,从而动态形成评价判断,并服务于知识创新与学术进步的一种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学术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或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长期以来人们探讨较多、争议也较大.依据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h指数、期刊评价的数学模型等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价学术成果有其客观的一面,但有被异化的趋势.应在比较同行评议的基础上探讨综合评级方法,使整个科学共同体对科研人员或研究机构的科研绩效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综合评价,以推动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评价对科技管理部门、文献信息机构、期刊编辑和科技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学术期刊评价机制现状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整刊、忽略论文评价,评价体系各自为政、互不相容。应建立社会科学期刊和自然科学期刊分标准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统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学术文摘与学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文摘期刊是基于同行评议原则、按照学术质量标准、评选流程等选编(摘)优秀学术成果的出版物.在有效信息匮乏的大数据时代,学术文摘推优、推新的特质客观上被赋予了一定的学术评价功能.与引文分析法不同,学术文摘分析法可以较为及时地反映学术成果及其载体的影响力.学术文摘虽然是另一种形式的同行评议行为,但依然不是学术评价的主体.学术评价可以参考学术文摘的二次选优结果,高效开展对评价对象的基本水平、基本趋势、社会影响力等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目前正面临艰难的生存局面,其与二次文献期刊、评价机构、期刊数据库,以及与作者、读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等方方面面的关系皆有扭曲甚至颠倒。通过对这些被扭曲和颠倒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虽然十分复杂,但最终都会归结到现行学术期刊体制。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已成各方共识,但对体制改革应如何实施,政府管理部门与业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将"转企"作为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全部,以为给予学术期刊独立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学术期刊的所有问题,实则是将学术期刊等同于一般消费类期刊,不顾其特殊属性的盲目的市场化设计,故是不现实的。学术期刊结构与布局的极不合理、科学的期刊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缺失等最为严重的"体制病",实病在管理体制,责任在政府而非期刊。解铃还需系铃人,体制改革并非学术期刊单方面的事,只有从管理体制改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术期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的学术规范如何评价,特别是如何用定量指标来考察期刊的学术规范,一直是期刊评价领域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引入了篇均引用文献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地区分布以及作者机构标注四项指标,探讨了教育学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性问题,并从综合角度分析了教育学期刊的学术规范水平,从中发现教育学期刊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我国教育学期刊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评奖是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学术期刊评奖中,高校较为正规、典型,值得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学术期刊评奖,对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奖的质量标准与制度设计上基本沿用了1996年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社科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为突出学术期刊的特点,拟将原质量标准中的“业务标准”改为“学术标准”,其评价指标包括期刊被引率、论文摘转率、论文获奖率以及写作质量和尊重知识产权5项.其次,应将编辑标准与出版标准合并为编辑出版标准.再次,在原“业务标准”下之“社会影响”指标的基础上,增补期刊获奖、高影响力论文率、社会信誉度和读者认可度等项,增设期刊影响力标准.第四,为方便同行专家定性评价,增加同行专家定性评价参考指标.第五,为实现量化评价的科学、合理,宜重新调整、设计评分指标权重.目前,评奖的制度亦需完善,应坚持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健全分类评估制度、完善评奖程序和专家评审、回避及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是一种传播媒介,是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做最好的学术传播平台是学术期刊的存在价值和首要使命,学术期刊要更多地参与学术交流、学术传播,要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发挥主体性的建构作用。学术期刊评价在关注传播内容之余,更应该关注传播效果评价。作为传播媒介,特色化是学术期刊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学术期刊必须有品牌意识。媒介化社会里,学术期刊仍将是学术传播最主要的媒介形态和载体,要学会扬长避短,经营期刊品牌。  相似文献   

20.
期刊评价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主体需求与客体属性之间动态匹配的过程。从历史进程看,由于期刊自身的发展和学术共同体不断变化的主体需求,期刊评价从初始时期注重期刊的物理属性,逐步转变为关注学术共同体对期刊的感知和认同。解释价值取向的概念工具经历了一个从信息密度—影响力—质量—学术地位的演化过程。由于概念内涵的限制,只有学术地位才能合理地解释期刊间的等级结构及与之相应的学术资源分配机制,实现学术场域与社会系统的无缝对接。期刊评价价值取向的演化符合人类活动价值原则演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