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话与理解:师生交往语言意义的追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生交往遵循着对话与理解的精神 ,对话、理解的不可实现往往是由于交往中的语言失落了它本真的意义与价值。语言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工具 ,也是师生交往产生的前提 ,是师生交往的方式 ,也可以说语言构成师生交往。要促进师生间的交往 ,就要反思交往语言 ,追寻语言的本真意义 ,使师生在语言世界实现真正的对话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 ,还是现实状态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 ,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 ,即由人与物的关系 ,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 ,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 ,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 ,对话既是教育形式 ,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 ,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互影响 ,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 ,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学交往的合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性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具体表现为一种主体间性 ,一种交往理性。合理化的教学交往必须促进双向理解 ,重建生活世界 ,展开平等对话 ,让师生体验到“交往的美”。  相似文献   

4.
修辞过程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修辞是人与人的一种广义对话.语言只存在于交往中,没有人与人的交往,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话语的有效性是言语表达者追求的终极目的.没有接受者的心理反应,对话就失去了前提.因此,修辞话语的美学价值正在于其效果.话语美和情感体验美是有效修辞的主要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任何主体意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形成,思想总是在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现需要在师生之间形成精神交往,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互动,实现互相理解、进行精神世界的交往。具体交往方式有三种,即分享、对话和理解。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依靠主体间性建立起来的较为民主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实现师生的人格魅力的互相影响,实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和谐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话是重构师生关系的交往模式,可以通过对话型交往模式和互动合作型师生关系模式两种路径促进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们信息交流、表达情感、实现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也是教育之源、教学之本.课堂教学中充斥着语言,弥漫着语言,语言可以规划教学目标,表达教学过程,构筑教学内容,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评价教学效果,总之,语言是教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没有语言就没有教学,对语言的研究就是对教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所以,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以师生交往互动为手段,以实现师生自我理解、相互理解、共同理解为目的,充分彰显师生生命意义可能性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听一堂课,实际上就是通过其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交流对话过程,而看到其思想碰撞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关系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型.  相似文献   

9.
邓晓芒的文学评论集《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失语现象,从中传达出他对"语言是存在家园"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理解.这种创造性理解首先体现为,邓晓芒对人的痛苦与形而上学的语言意义相互生成的内在关系的发现;这种创造性理解还体现为,他认为语言建构起人存在的可能世界,使人能从人的自我对话出发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从而成就人作为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通过语言,师生确认存在,从而使教育成为可能;通过 语言,师生共享世界,从而使生命敞亮起来;通过语言,师生对话人生,从而引起师生同往。  相似文献   

11.
外语课堂焦虑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外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其与大学英语学习的关系,笔者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测得54名一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程度,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外语课堂焦虑与学生英语总成绩、阅读理解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的关系.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分别与他们的英语总成绩、听力理解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即外语课堂焦虑程度越高,英语总成绩和听力理解成绩越低,反之亦然;而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与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表明,大学英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不但对他们的英语听力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还由此不利于他们英语总成绩的提高,以及培养他们英语学习兴趣和长期坚持英语学习的意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忽视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尽量降低外语课堂焦虑对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应该是特殊的教育性对话关系 ,这是一种在平等与真诚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相互之间的心灵沟通 ,它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师生的交互性、问题的探索性、发展的方向性与过程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13.
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进师生双向交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指向性、隐蔽性、全面性及共存性的特点,并通过视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验,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了。阅读教学是改革的重点,阅读教学原有的范式虽然在传授知识方面作出过贡献,但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其原有的"定势解读论"、"一元理解论"、"教育价值论"等必须改革,建立起新的阅读教学范式:注重学生体验,把阅读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借鉴英语语言教学中普遍的"Dialogue"(会话)课程,在中国语文课堂中普遍地开辟"会话"教学。努力营造交际情境,利用一切手段,来达成交际情景的创设、虚拟、选裁和借助,回归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真风貌,使语文教学回到轻松、自然、本真的状态上来。会话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组成。中国语文会话教学的教材编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来自最大众化的语文实践。(2)会话教学要采用科学的分级制。会话教学,应以师生心灵的开放、互动为核心,以民主、平等原则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会话的过程为重点。会话教学,始终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对语文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CEF测试规律为指导,从Penny Ur听力研究中汲取养分,提出从课堂内以歌曲、诗歌、故事等为媒介的兴趣提高活动入手,以一系列加强基本功训练如音素辨别、词汇掌握、句型操练等为出发点,以加强听力过程策略如有效预测、合理利用冗余信息等为后盾的训练方式,师生的双向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顺利达到大英语基础阶段听力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阅读过程是对话过程,而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状态,则是学生、文本、教师、教材编写者等参与者之间形成对话关系而呈现的一种教学状态.它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某种模式,在内容上没有应试的功利色彩,在读解上没有不变的标准答案.这种状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状态.  相似文献   

18.
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以“学会关怀他人”为核心,重视对师生关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构建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诺丁斯的关怀德育模式,从价值理性出发重构关怀型的德育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在“双主体”关系上的平等交往;引导教师在日常德育工作和教学中回归生活世界,创建关怀型互动情境;加强高校教师关怀能力建设,以师为范,为学生树立关怀榜样;寻求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实现高校师生的真实交往。  相似文献   

19.
礼貌原则在师生交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原则作为语用研究的基本理论,为众多的语言学学者所关注。礼貌原则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布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师生语言交际均有启发性,其中利奇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尤为重要。礼貌原则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起作用,师生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