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学的哲学转向给当代语言教育者重新审视语言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主体问性高等英文教育模式能够摆脱师生二元对立的局面,改善英文教育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语言本体论和语言世界观是实现主体间性高等英文教育的前提认识。语言是主体间性英文教育存在之居所,主体间性英文教育中的师生主体通过语言才能互认存在、共享世界。  相似文献   

2.
语言走廊:河陇近代语言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河陇,是汉语与周边民族语言及丝绸之路东西往来的各种人群语言的接触地带,其近代语言地理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特征".其一,河陇是东亚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语言传播的走廊地带.其二,河陇廊道语言具有"潮间带"现象:一方面是河陇近代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官方语言交替的现象,从而使其语言存在"胡化"和"华化"两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汉语、藏语和蒙古语之间存在语言"潮间带"现象.其三,由于不断地从中原移民于边塞,维持了汉语在走廊语言群落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河陇汉语方言产生地域分异.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语言在本质上是理解和对话的过程,而理想的交往也是对话与理解的过程。语言和师生交往是同构的,师生之间的交往在许多方面都暗示出语言的对话及理解的特性。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世界中,语言则更多地充当了相互交际的工具和手段,没有为教师与学生构建存在之家。从人的存在之视角理解语言,建构富有意义的语言世界,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对话与理解:师生交往语言意义的追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生交往遵循着对话与理解的精神 ,对话、理解的不可实现往往是由于交往中的语言失落了它本真的意义与价值。语言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工具 ,也是师生交往产生的前提 ,是师生交往的方式 ,也可以说语言构成师生交往。要促进师生间的交往 ,就要反思交往语言 ,追寻语言的本真意义 ,使师生在语言世界实现真正的对话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们信息交流、表达情感、实现相互了解的重要工具,也是教育之源、教学之本.课堂教学中充斥着语言,弥漫着语言,语言可以规划教学目标,表达教学过程,构筑教学内容,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评价教学效果,总之,语言是教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的起点,没有语言就没有教学,对语言的研究就是对教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所以,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以师生交往互动为手段,以实现师生自我理解、相互理解、共同理解为目的,充分彰显师生生命意义可能性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听一堂课,实际上就是通过其课堂中师生的语言交流对话过程,而看到其思想碰撞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挪威《萨米语言法》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语言政策对本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挪威《萨米语言法》与中国语言政策的对比,从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国语言政策存在的不足,即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相比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少数民族语言不能得到充分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开展不力;缺乏少数民族语言运用和教育的保障措施。文章最后部分借鉴挪威《萨米语言法》的内容,提出了调整中国语言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的"此在"过程必然体现为语言行为的发生过程,即语言"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提供了语言存在与自然物存在的区分,而且提供了两者联系和统一的实现条件。人作为语言存在的实践主体和作为具有纯粹语言根据的先验主体,本身就具有以自身为目的的纯粹语言意愿。语言存在的纯粹理性原因或先验语言形式存在将其作为现象存在的语言引向作为智性存在的语言,从而呈现出人的"此在"所拥有的语言"真实"。先验语言形式或纯粹的语言意志所规定的是关于纯粹语言原则的语言理念。这样的"理念"不仅是纯粹而且是"实在"的,它一定要通过实践的理性而体现在语言行为者的经验中,从而使得理性的先验语言形式规定的纯粹性和决定性成为某种"客观"的存在。只有人的"此在"过程才能通过实践的理性将语言存在的先验王国引领到语言现象的世界中来。  相似文献   

8.
以语篇重建任务为中心的整体语言教学模式是为克服传统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中心的零碎语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该模式不仅把英语视为语言知识的载体,更将其视为信息的载体。教师通过任务的提出为先导,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围绕语篇解构和重建的听说读写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不断地运用目的语获取信息和表达信息,从而产生综合效应,推动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的跨文化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现象存在于各种文化中。模糊语言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可以产生独特的功能,从而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的人际功能、跨文化交际功能、认知功能和文化功能。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含蓄、委婉、有礼貌;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语言思想是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论思想的重要方面。海德格尔承继了前期对传统语言思想中将语言视为言说工具的观点的批判。但同时,与前期相比,海氏后期的语言思想不再以"此在"为中心,从此在的生存论层面展开探讨;而把关注的重点投向了存在,认为语言之本质具有命名存在者、使存在者入于其自身所是的本真力量。本质性的语言即是诗。在诗与言的关系上,两者彼此规定,各自成其本质。海德格尔的这种诗性语言观,使得语言回到其本有的基础上,真正成为人类存在之"家",从而对我们当下回归到诗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过程 ,更以一种社会因素影响着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 ,从而全方位地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本文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 ,试探讨网络教育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作用 ,认为网络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和“学生”概念的内涵 ,还使教育中的权力权威资源得以重组 ,从而使师生间的人际交往更趋民主 ,实现了师生行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作用的状态 ,既源于社会生活的现实 ,又指向社会生活的理想。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宽广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拟从生态教育的角度 ,探讨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 :对话。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是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它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实力,拓展发展的空间,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服务的总体思想是双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开展职后培训;成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地方高师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中小学"挂职";大学生参加"支教"与"义教"活动;建立和完善多功能的从小学到中学完整的实习、研究基地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在具体的文本中以悟性意合(言简意赅、模糊隐性、凌虚传神)的古典汉语诠释现代英文语篇。在双语切换的意义诠释中,教师以高度的知识责任感,通过语言的审美转化的情感冲击来激发汉语语境下学习英语的热情,从而实现审美意向维度的情感创化。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主体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主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子项的体系。通过解构德育主体体系 ,发现该主体的层次性特点 :国家 (社会 )是学校德育的原发性即本体性主体 ;教师是学校德育的实践性主体 ,具有派生性特点 ;同时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 ,教师作为实践性主体又具有替代性主体与精神自我性主体的双重结构。本文特别指出 :学生只是自己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主体 ,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 ,他只是客体而非主体。  相似文献   

16.
校园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园刑事案件近年来频发且有蔓延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校园刑事案件具有特殊性,其法律关系是教育刑事法律关系。其中,主体为国家与实施犯罪行为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国家依法行使刑罚权与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对国家承担刑事责任构成教育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教育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校园刑事案件中作为犯罪人的学生、教师等的生命、自由、财产和资格。鉴于教育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在校园刑事案件法律救济方面应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扩大非监禁刑的司法适用;适用辩诉交易制度解决未成年学生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所具有的导向、保证、育人和开发等功能必然是解决高校行为规范被全体师生认同问题的不二选择.只有彰显党团组织、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体师生等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而从根本上真正维护高校师生的思想情绪稳定、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稳定、校园环境安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人文关怀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但不可回避的是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永久准分离状态的存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和知识更新加快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以及开放教育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等问题,因此必须以人文精神全面关注学生、并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环节之中,使其有效地弥补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的种种局限,才能使开放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公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内在要求 ,有着特定的现代蕴涵 ,在师生关系中主要体现为平等性、适度性、开放性。教师公正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 ,是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和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最基本德性 ,是学生认识与追求人类社会公正的桥梁 ,是学生对社会拥有希望的重要保障 ,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公正的实现受着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制约。从主观因素看 ,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现代素质 ,并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 ,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 ,掌握调控情绪与延迟处理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套培育教师的制度,都不能背离“提升教师素质”的基本原理。高素质的教师来自专业的培育和自我的训练。优质良教师除了要有清楚的自我认定,尚需具备3K实质条件,即专门学识、专业素养、教学方法兼具。在知识经济与社会多元化的潮流冲击下,今日教师面临着多重挑战与难题,但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育之良莠、新旧系于教师能否通过精心设计的创意教学(言教)或潜移默化的创意行为(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掘、培育学生之创造思考能力。创意教师是教育革新之灵魂人物,而创意教师师资培育则为创造力教育之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