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近年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语码转换句法简单,社会功能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学角度,运用语码转换研究的有关理论,分析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以汉语为主体语言的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相当普遍。从转换形式上看,转换有轮换式转换和插入性转换,并体现在单词、词组、小句和语篇各个层次。这些特点使得歌词语篇中的语码转换区别于其它语篇中的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3.
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系统和逻辑—语义关系理论,分析小说Working Girls(《非常难女》)第四章中语码转换的类型及其使用,探讨汉英语码转换在构建文学语篇中衔接手段的作用,可以揭示出新加坡多语社会里使用语码转换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涉及的语码可以是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语体(style)等。进行语码转换的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基础语(base language),另一种是辅助语(auxiliary language)。基础语是会话中使用的主要语言,辅助语则是转换中出现频率相对小一些的语言。语码转换是语言学家,特别是社会语言学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者为满足表达需要对语言变体进行选择的结果。而微博,特别是名人微博中语码转换现象日渐增多。从顺应论角度来分析名人微博语篇的语码转换切实可行,此外,名人微博中的语码转换在顺应心理动机和语言现实方面的表现相对突出,而在顺应社会规约方面的表现则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6.
语码混用是当今网络语言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形式, 是以一种语码为主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基于我国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与网络语言的性质, 着重分析了网络热词中汉英语码混用的类型特点与成因, 进而指出这种网络语言的新形式是时代特征的体现,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探讨了《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功能。用社会语言学的标记理论和适调理论分析了《喜福会》中语码转换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两种语码分别代表的权势与地位,折射出母女两代人对 中美文化传统和身份的不同态度和他们态度的转变。用语用学的顺应理论分析了作品中运用语码转换的艺术手段:填补英汉语言间的空缺、避免社会性的尴尬、刻画人物心理、反映民族特色、强化语气等。  相似文献   

8.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化和范畴化参与者,同时构建主要活动与场景内容;就社会现实而言,通过指称语可以透视语言使用者和指称对象的身份和背景,洞悉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折射被指称者的社会角色,构建被指称者的社会关系;作为交际符号,人物指称语的使用可以构筑交际的信道,传达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洋泾浜语是一种为了与其他语言集团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语言变体.在历史上,洋泾浜语曾被作为许多不同语言集团之间的主要交际媒介.直至今天,洋泾浜语仍为很多人所使用.作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洋泾浜语的形成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语言学家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方面来研究语码转换。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英汉语码转换是在特殊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行为。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语用学顺应理论分析了英语课堂上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惠娟 《南都学坛》2006,26(6):49-51
文学中的疾病主题已超越了疾病的医学意义,具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美学意义,而且也被赋予了某种叙述功能。疾病主题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其叙述过程和结构中,病场景和病本身成为一个构成整体结构和突出表现作者意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文学反映现实,提倡有为而作,这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苏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言必中当世之过”的口号,要求文学要能揭出社会之弊端,以引起疗救。苏轼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创作理论,与宋代开明的政治有关;而作者要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则必须具有政治预见性和勇于坚持真理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双关语board的修辞特点,旨在说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本体,文学是语言艺术,强调重视研究作家的语言特点对深入理解其作品,揭示作品主题或把握其内在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从board双关语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味和理解狄更斯这位语言丹青高手的语言魅力和其作品所表达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4.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始于公元3世纪的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约诞生于公元前9-8世纪.如果荷马史诗是文艺作品的话,那么,为什么西方的"文学自觉时代"比中国早一千余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东西方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如此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存在的.从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的所作所为、希腊理论家对"文艺"即摹仿的看法及希腊各类作品的现实作用看,古希腊的"艺术"其实不是现代意义的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浅析《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的两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者对作品意义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文学能力”(literarycompetence)。不同“文学能力”的读者会从不同的阅读视点来理解作品 ,从而会使作品中的同一意象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些不同的意象意义同样可以用来解读文本的整体意义。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狮子意象具有点题作用 ,对该意象的解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试从两个阅读视点分析狮子意象所负载的两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以求解析《老人与海》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讲授《七月》的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该作品的文学价值 ,而在于让学生学会用怎样的方法去解读古代文学作品。这就是 :不能用庸俗社会学的方法先入为主地给古代文学作品贴标签 ,得还原历史 ,回到现场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 ;立足文本 ,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要有扎实的训诂学知识 ,有疑古、求异之能力与勇气 ,不囿于前人之成见 ,不膜拜权威之论 ;同时还须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 ,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和信息 ,不要想当然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在中国1940—1960年代的文坛上几度浮沉,最终以悲剧告终,对研究这期间的中国文学是有着"标本"意义的。其"问题小说"创作与"中间人物"的塑造都为他招来不少是非,而究其根源却在于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赵树理的褒与贬实际上与对现实主义把握的正确与否有关。赵树理这一"标本"提供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为现实主义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9.
运用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理论,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印度之行》中某一冲突性会话片断的面子威胁行为,可解读文本中人物权势关系的动态平衡和人物性格,并能分析出会话冲突的深层原因是由主要人物所处的殖民统治背景、文化价值取向和人物间不同的社会认同感所致。实例也表明,会话分析理论有助于文学作品的阐释,能使文学批评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旅途状态"对文学作品的孕育和诞生具有较直接的催化作用.通过对"旅途状态"与文学创作相联系的内在动因分析,从中可以探讨文学创作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丰富文学创作以及作品分析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