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被自杀、被就业”等的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被自杀"、"被就业"之后,一大批新兴的"被"组合相继出现。文章首先对"被"组合本身进行描写,然后与传统"被(NP)VP"结构进行对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被"组合及句法进行考察,并对新兴"被"字句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梳理,最后讨论了"被"组合中"被"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高自杀率的客观现实需要研究者正视并关怀我国的自杀问题。研究现状的不足主要是研究者缺乏对自杀现象的意义理解,以及缺乏对自杀现象的区域差异的解释。自杀研究的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的理论传统忽视自杀的社会因素,将自杀的社会当作高度同质性的实在来处理无法完成理解自杀现象的区域差异的使命。自杀研究的实证社会学理论传统无法逾越作为个体的自杀与作为整体的自杀率之间的鸿沟,过于倚重统计数字的研究方式使其容易落入"统计自杀"的窠臼,而脱离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自杀"。从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出发,将自杀行动作为分析单位,建构自杀行动的理想类型,并借此理解自杀行动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自杀的区域差异当能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并开辟新的自杀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法制的变革和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在网络上存在着"作为通例之证明而被接受为法律者"。未经授权的简单链接、特定页面链接、搜索引擎的"快照复制"和图片"缩略图复制"都可被论证为网络习惯法下的权利。网络习惯法的存在是人类对网络社会秩序的内在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需要,网络习惯法的灵活性增强了其在网络时代的适应性。有必要重视并承认网络上的"自生自发秩序"和"活法",必要时将其接受为法律。  相似文献   

4.
女性命运是方方笔下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女性自杀的结局则是她部分小说情节发展的必然。这些自杀的女性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坚韧和追求完美的天性,她们是一些追求完美又忧郁的诗人;她们又和现实格格不入,生活在"灵与肉"的双重世界里,是一群非理性的精神错乱者。自杀在方方笔下成为一种艺术,赤裸裸地展现了自杀女性的灵魂和肉体的分裂过程,最后完成了完美的堕落。  相似文献   

5.
从媒体相关报道来看,前几年在国外流行的网络相约自杀已经迅速地蔓延到国内,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已经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当事人家庭也是一个无法挽回的灾难。针对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现象,从网络自身特性、社会和家庭的影响、青少年不成熟心理状况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加强网络监管,完善网络立法,建立专业的自杀危机干预机构,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学校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培养,家长要加强亲子沟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伤人事件的数量逐年上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话题在社会上逐步被重视。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其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有了现实意义。运用社交网络构建生命教育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健全社交网络平台的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技术保护措施在给著作权人充分保护的同时,限制了公众的合理使用和对作品公共部分的接触,著作权原有的利益平衡被打破。恢复著作权的利益平衡,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能否成为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理由这一问题的解决,其也是技术保护措施与"合理使用"能否协调的关键。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从"合理使用"作为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上述问题,认为"合理使用"应当为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法律理由,并以"合理使用"为核心提出对技术保护措施限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阿峻 《山西老年》2011,(6):27-27
网络上,一名叫"狼婴孩"的网友发了一个《洛阳街头一感人景象》帖子。"狼婴孩"说,她是在洛阳市百货大楼前,看到一个中年人骑着改装的三轮车,带着老人逛街,母子二人充满了幸福和喜悦。她于是拿起了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个动人的画面。这个帖子立即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辆承载母慈子孝的改装三轮车也被网友称之为"幸福号"专列。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2000年来被称为"杂书",人们总认为它的思想泛滥杂驳而缺乏归趣,其实,它的内容有着非常严密的内在一致性。至少在伦理道理方面,《吕氏春秋》向后人展示了一个完整的高尚而理性的人生观。"义"——行为规范是人生的基本前提:不义则无以为生;诚辱则不为乐生;辱莫大于不义。但是,吕子们的人生目标是"六欲皆得其宜"的所谓"全生",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适意才是他们的人生追求。自杀是摆脱"迫生"等悲剧状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世界无烟日”的醒世危言阿超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咔嚓"一声,一位外国乘客点燃香烟,正欲吞云吐雾,冷不防,身帝一名女士忿忿然,疾言厉色:"到厕所抽去,你想自杀,我还要活命呢!"这并非影视镜头,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人们已日益认识到:吸烟,已成为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自唐代以来的文献记录我们可以发现,在中韩日三国的近海都曾存在着被称为"竹岛"的岛屿。在韩国的西海岸有被称为"竹岛"的岛屿,其东海岸的郁陵岛也曾被称为"竹岛";而在日本鹿儿岛附近也有被称为"竹岛"的岛屿。因此"竹岛"这一名称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称。现由韩国实际控制的独岛(竹岛)附近海域在历史上是韩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日俄战争时日本政府才乘机将其改称为"竹岛"并划归岛根县管辖。所谓"竹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主张根本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湖南与贵州三省173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滋生自杀意念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危机的重要表现,而先赋性社会网络与自致性社会网络能有效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中面临的“扭力”,为其遏制自杀意念进而防止自杀行为提供双重保护;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滞后性”与对市民身份认同的“超前性”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对其自杀意念施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身份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负向影响起着路径截然相反的调节作用。因此,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社会网络结构从“先赋性社会网络”到“自致性社会网络”的转换,并通过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与其市民身份认同的“同步性”,消除两者之间的结构性张力,是有效遏制其滋生自杀意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交际特别是网络中,新被字句(如"被自杀"、"被代表"等)屡见不鲜,俨然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固定表达。在新被字句中,"被-"是一种标记,但未必是被动标记。新被字句从传统被字句中剥离出来,"被"的意义经历了语义浓缩,被"专化";其后又作为一种原型义参与到其他词汇的组合中,构成"被XX"词族,且被赋予新的语义,这是"类化"的过程;最后,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被-"在保留基本语义的基础上,失去了某些语义特征,这就是"泛化"。在此过程中,"被-"标记逐渐完成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2008,(4):84-86
当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隐私被剥夺的时候,隐私这个话题便显得格外重要了。随着信息社会网络和通讯的发达,个人的隐私信息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程度蔓延、传播开来,这在近期的"艳照门"事件中被充分展示。当不断被互联网曝光的名人隐私,在现实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看客时,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件事:也许下一个受害者就是你。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时代,网络发言人是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新媒介。网络发言人经过严格挑选,必须被赋予充分的"发言权"。政府应当明确发言人的法律地位,厘清其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便其能够胜任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传递的工作,从而推进行政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6.
在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田小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人物",但又是形象丰满鲜活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作品中最为成功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她又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其在《白鹿原》这一部"民族秘史"中的人性放纵与毁灭,充分显示出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的中国女性命运是何等的悲惨。若对其悲剧命运加以具体展现与冷静审视,不难发现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背后所负载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包括人际关系不健康、学习压力大、感情纠葛、家庭不幸与贫苦、心理落差大、自尊心受到所谓"重创"及学校、家庭在学生心理教育上的忽视导致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健康或性格上有缺陷等等。深刻了解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大学生自杀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被XX",是一种特殊社会状态下生成的特殊词性。当下,以"被+不及物动词"为代表的"被族文化"在高校校园里广为流传。大学生之所以"被"不离口,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存在着不足。在"被族文化"冲击下的高校共青团应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拓宽工作视野,畅通信息渠道、倾听学生心声、加强舆论监控,正确认识网络、善于利用微博、建立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寻"五四时期"即"五四运动"以及之后十几年间国语(文)类教科书自觉实践新式标点符号的历史现象,勾勒影响力较大的国语(文)类教科书在实践新式标点符号方面的表现,发掘"新式标点符号"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有序方式,最大限度地彰显其影响力,真正意义上被系统地传播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救济体系由于其强烈的制度移植色彩而水土不服,其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化解能力大打折扣。在通过正式制度安排与法定程序无法得到有效权利救济的情境下,当事人往往选择诸如自残自杀等更加"经济"和"快捷"的维权方式进行身体维权。这些身体维权者的选择过程可以定位为一项有限理性经济人模式下的风险决策过程,行为经济学的框架效应理论有助于诠释身体维权行为的决策过程和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