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校本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针对学生个体能力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才能发挥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功能。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校本开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确立科学有效的开发原则,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分析师生情况、汇总学校资源,建立系统的课程文本生成机制和评价机制,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其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授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加强资源环境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有效载体之一。近年来,我们以校本教材开发为突破口,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在国家宏观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体现学生、学校和社会差异性等特征.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协调好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开展积极的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解决好课程的兴趣性和学术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开发-实践-总结-提高”的系统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性、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过程中对体育老师的要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而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的前提是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关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心中,但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着不少困惑。一、校本课程与选修课、活动课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虽然选修课、活动课在依据学校实际、满足学生兴趣需要、自主开设实施方面和校本课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大都处于一种随意和无序的状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价值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特色学校创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化发展几个方面。现在存在过分强调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性或者统一性这两种价值倾向,这就导致忽略民族文化间的交融或者产生校本课程开发同质化。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既要走具有民族地区教育特色的开发之路,又要考虑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外部性,与其他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互补,在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等方面彰显独特价值。这应从完善课程政策法规体系、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优化课程多元治理结构以及拓宽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等角度入手,提高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实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适应这一形势要求,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模式改革,实现国家课程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的发展,已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共识。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件新生事物,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本课程无论是在开发的思想观念上,还是在课程开发的内容、实施方式和开发的参与者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开发,又称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该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1999年以后,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一种基本取向.后来,职业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许多的教学改革.本文就电子线路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方案以及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高校合并的浪潮,在此次浪潮的影响下,各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育系或开设教育类课程,承担起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师范教育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僵化等缺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综合性大学中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就必须在推进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师范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开设校本化课程等方面下功夫,以适应高教改革,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隐性化等原因,其巨大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育人等方面的价值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同。为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功能,增强人们认同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要有新举措——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记录袋;要有新局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化建设;要有新思路——强化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加强隐性课程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和作用方式,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加强校风、制度、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取得最佳的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未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本管理,为此,学校需要处理好校本管理与现代学校制度、课程实施、校本教研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相关分散的史料搜集、探研,对宋代陕西官学的具体情况加以考察:诸如宋代陕西官学有哪些,是否府、州、军、县都设有学校,这些学校由谁创建、为何创建,是大学,还是小学,学生人数有多少,学习哪些科目,学校规模有多大,学田、藏书情况等等问题。通过这些微观要素的考察,形成对宋代陕西官学的基本认识,进而可以分析其在全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职校教师应具备科学的课程理念,利用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推动课程的校本化。同时,教育教研机构和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与帮助,以全面提高职教师资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校本培训"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模式,是在职青年教师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论文结合国内外"校本培训"的研究情况,报告了对大学青年英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一项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探索出了切合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同时,"校本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起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恩施州为例,依据城市、乡镇和乡村的地理特点而选择调查学校,对其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进行了全面调研,其目的是运用集体记忆理论对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民族地区以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为校本课程资源,实际是为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体现办学特色而被改写和重构了集体记忆,并通过教育行为来传达和保存该记忆.调查结果表明,位于城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拥有 5 6个民族 ,其中 5 5个为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区域占全国 6 4 % ,人口超过 1亿 ,操 80多种语言 ,用 39种文字。由于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 ,且分布广 ,其生产与经营活动范围大 ,所以 ,汉语自然成为各民族的族际语。随着各民族的频繁交流和相互依赖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民汉兼通”的双语社会形式 ,也因此建立了以实施双语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体系是整个国家学校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教学生 ,但是教授的内容、评价的标准、选拔的形式 ,即课程和考试的标准却是统一的。从各个地区的中考和高考的情况看 ,少数民族学生被淘汰的比例远远高于汉族学生。许多研究也证明 ,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有困难 ,甚至跟不上学习进度 ,辍学率较高。许多专家经过研究后归纳出了多种原因 :或是智商问题 ;或是人口素质问题 ;或是经验与文化上的冲突 ;或是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应 ;或是经济贫困等原因。这些原因都有一定道理 ,但有一个根本的问题 ,即应当从教育公平方面探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