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之构建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实现。本研究拟以"上/下"为例,对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的相似性进行举隅论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角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在新生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表达抽象的情感中,隐喻无处不在。文章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爱"的隐喻,发现由于人类共同的生活经历,认知上和语言上的共同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爱"的共同的隐喻。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和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上下"源域具有两个意象图式:一个是物理的"垂直性和平面性";另一个是心理的"上褒下贬"。这是构成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依据。英汉"上下"空间隐喻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其原因在于两民族的心理文化,两种语言的构词能力、构词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跨语言爱情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与哲学文化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武器。爱情作为一种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机制才能得以最充分的演绎和阐释。在汉英语言中,采用隐喻机制来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爱情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在爱情概念的异同,尝试性地探索人类思维及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与阐释的影响,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认知理据和哲学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5.
英汉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所体现的认知策略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新闻报道中都有大量的隐喻性语言,既有失去新鲜性的死喻,也有新隐喻,这些隐喻体现了人脑的深层认知机制。通过对比英汉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包括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揭示了英语和汉语在认知策略上的异同:在以人类自身为认知的出发点的空间隐喻和以人体为始源域的隐喻以及某些实体隐喻中,英汉两种语言呈现相似的认知策略,而一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隐喻则呈现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再纯粹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方式。语言学的专家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许多未被讨论或分析的语言也被日益发掘出来。笔者在前人对中文"花"相关隐喻的研究基础上,深入一步尝试对比其与英文"flower"相关的隐喻,分析了两种语言中相关隐喻的语义范畴转移特征。  相似文献   

7.
英、法、汉语中“ABOVE/DESSUS/上方”图式映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笔者对英语、法语和汉语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a- bove"、"dessus"和"上方"等方位概念隐喻词语进行了跨语言、跨文化的图式映射实证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在三种不同语言文化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ABOVE/DESSUS/上方"的隐喻拓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分别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该研究结果佐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现象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维的隐喻性孕育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认知活动的工具与结果。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不同语义域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和隐喻认知角度看介词的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概念是人类认识过程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认知的发展和深化是空间概念向新的领域扩展。隐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隐喻的本质就是用其它的措辞、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和概念。这样的概念隐喻导致了语言隐喻。语言表达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先出现概念隐喻化,然后在表达形式上通过语言隐喻而扩展词义的过程。本文拟从空间认知和隐喻认知角度分析一些介词由空间意义扩展致其它意义的过程,从而说明一词多义的理据性和系统性,旨在对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非范畴化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演变机制。在汉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把"、"一下"和"十分"等数量结构逐渐非范畴化为副词,并与数量结构的句法特征明显不同。其非范畴化的认知基础是量词和副词在概念表达上的邻近性和相似性,认知方式则是转喻和隐喻。  相似文献   

11.
英汉人体词“heart”和“心”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和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词义由一词一义演化为一词多义反映了认知主体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而人体词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元概念","心"和"heart"作为非常重要的人体器官,均被英汉民族当做了思维器官,同时,隐喻和转喻一直以来均被当做修辞手段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二者被认为是一词多义演化的认知机制,因此对比"心"和"heart"词义演化过程不仅能揭示词义演化的路径,而且对英汉民族的认知思维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义的角度以概念隐喻理论中的实体隐喻为理论参照,对比分析“花”在汉语中,古今隐喻意义的变化及“花”在现代英、汉语中隐喻意义的异同,笔者发现现代汉语中“花”的隐喻词项大大增加了,一些隐喻词词义发生了改变,“花”作为始源域的映射范围越来越广。英、汉民族在认知上义词“花”上有相同点,在感知其下义词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与各民族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知和体验.基于英汉语料的研究分析发现,英汉语中"脸、面"词义演变的多义网络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英汉"脸、面"词义的延伸都是围绕其中心意义(即典型),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进行的;在两者的词义延伸过程中,转喻不仅是和隐喻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民族文化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导致英汉语中"脸、面"的词义范畴出现文化个性;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对"脸、面"词义的概念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汉商标命名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名是人的心理现象,对商标命名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有关隐喻和换喻的理论对英汉商标命名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共性:在“生产”理想认知模式中,命名者均采用了概念换喻,如“产地代产品”、“生产者代产品”等;在“广告”理想认知模式中,正是隐藏于消费者背后的概念换喻“抓”同商标词背后的概念隐喻“兴趣”之间的互动,使得广告中如此命名的商品具有吸引力,并最终导致消费者的购买。  相似文献   

15.
刘涛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4):130-133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俄汉语中的“рука——手”同属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手部动作认知、情绪认知、场景认知、权势认知、身体结构认知等方面研究俄汉语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交互作用在词汇层面的连续体关系,将有助于从实证的角度对比分析俄汉语转喻和隐喻思维模式的异同,探求造成两个民族认知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前"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语义的认知性进行了在空间、时间和隐喻三个维度的剖析,并参照汉英两种语言的认知差异,从相似则借鉴和有别则创造两个方面探讨"前"字在上述三个维度中诸多实例的英译,为更好地传递原文意义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情感隐喻是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汉翻译的难题.英汉情感隐喻既有认知的共性,也有认知的差异性.英汉情感隐喻翻译应当采取认知对等策略.以避免翻译失真.  相似文献   

18.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隐喻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导致概念隐喻的差异,在隐喻翻译时应根据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取得“功效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普遍存在于汉英语言中。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短小固定的语言样式,它往往超越字面意义,获得一种比喻性的整体意义。在惯用语意义形成的过程中,隐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手段。由于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因素,英汉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本文探究了英汉惯用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反映出的文化认知异同,以期译者在进行跨文化语言翻译时,准确把握隐喻语言的认知特点;英语学习者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光”概念隐喻性延伸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深入考究了英、汉语料中以“光”概念作为源语域的隐喻概念的具体表达及其映射方式,剖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光”概念的隐喻延伸和范畴化过程。发现英、汉两种文化中“光”所隐喻映射的概念范畴是相似的,而这种相似性是基于人类对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光的普遍经验与人类普遍的认知及形成概念的能力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