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产业链的研究脉络,立足“价值链—技术链—企业链—空间链”的研究框架,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规律与路径,分析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和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进一步区分“宽带中国”试点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园区和智慧城市分析发现,政策工具试点地区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更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时代机遇,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实现文化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窦尼 《中华魂》2012,(18):30-32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吉林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使用灰色关联模型,运用重庆市2006-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大小,并对各关联度进行排序,然后依据各关联度大小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环境、政府政策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最为密切。同时也发现,城市居民自身需求及人力资源要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更多的是依赖文化产业主体——企业以及政府政策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潘勇 《调研世界》2014,(3):28-30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焦作、漯河、安阳、商丘、周口等6个省辖市3531户居民2012年文化消费现状及文化需求情况调查,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角度分析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消费结构分布,分析影响公众扩大文化消费的因素,挖掘文化消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潜力,为河南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公众合理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河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创新性课题,是对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也是以创新思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模式和良好载体,既符合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也有助于积聚各类文化要素,协调各类文化关系,用活各类文化资源,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连云港云台山是江苏省最大的山地区域,区域内有江苏省特有的山海文化、淮盐文化、渔俗文化、生态文化、徐福文化、《西游记》文化、《镜花缘》文化、大陆桥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便于集中性地开展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产业,方便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发展,促进江苏省沿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囿于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体制因素,我国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不足,投入主体较少,亟需社会力量的介入。当前参与文化事业建设的社会力量主体为企业、社会文艺组织和公民个体。他们在社会责任感、兴趣爱好、个体文化需求、受他人请托等内驱力以及文化政策引导、潜在利益吸引、文化氛围影响及优秀典型示范等外推力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的参与,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培育社会文艺组织以及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群众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群众文化有着娱乐与交流、仪式与团结、象征与符号等多种功能;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繁荣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辽宁要建设文化大省,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理论,在其4个基本要素和2个辅助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对各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5个方面提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优化文化产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拉动文化市场需求;明晰文化企业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大发展良机;扩大政府政策扶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众文化既是有史以来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当前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群众文化对于社会群体具有娱乐、交流功能,仪式、团结功能,群体认同功能,象征、符号功能.对于文化建设而言,群众文化为主导文化建设提供平台,是精英文化的母体和基础,为文化产业开辟市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支撑,这些体现了它的文化价值.从两个层面展开对群众文化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通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南通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市政府2009年12月16日颁布了《南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我市社会经济经济持续跨越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发展将成为实现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文化产品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2006—2015年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C-D生产函数等方法,就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影响及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社会发展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云南符号的文化产业比较丰富,云南符号测绘研究也很重要。云南文化产业模式与大连环境经济模式的资源开发与城市经营的非物质经济发展的案例相比较云南文化产业投入产业率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文化产业原理、对策与政策、技术问题及产业元素与要素创新发展问题都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以产业化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环境。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优势建设文化强省,对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品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与世界文化强国差距明显.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维护民族文化安全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从文化发展观念、发展动力、发展机制、发展战略、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廓清道路.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黔东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理念,激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机制,优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构筑产业链,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当然,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省域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不同水平的地区分布呈现出偏态分布而非正态分布,按发展阶段排列呈金字塔型,全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区位因素与经济综合实力较大程度地影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水平;部分传统农业生产大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对相关省份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处于发展阶段的福建等5省应着力提高整体流通现代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新疆等12省(区),应找准突破口,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而处于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四川省应将将农产品流通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文化内需成为我国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一项国策,而我国的图书消费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从图书消费欲望的缺失、传统消费文化观念的根植、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网络发展对传统图书的冲击、图书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和城乡图书消费发展的不平衡,这六大制约图书消费的社会人文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发展对策。以期抓住危机下的机遇,倡导图书消费,扩大文化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政策变迁逻辑与展望——基于共词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以环境政策等社会规制手段进行治理。自1973年以来,国家及各部委先后颁布了三千余项环境政策(不包括各省市区的环境政策),用以全面推进环境治理,提高我国环境质量。运用共词与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可以展示政策聚焦点的变迁轨迹,反映出我国环境政策的变迁逻辑。研究发现:中国环境政策变迁经历了“开创”、“调整”、“战略发展”、“深化”和“稳定成熟”五个阶段,显示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能力日益提升。同时表明,生态保护政策在特定时期成为政策热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日趋完善以及环保标准体系日益健全等政策演进规律,这对以后的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企业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支持的三位一体的保障格局,主要包括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以及环境因素等三个保障子系统,其中初级生产要素保障子系统的构建依托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投融资体系的健全,高级生产要素保障子系统的构建依托于人才培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技术转换的加快,而环境因素保障子系统的构建则依托于宽松高效的政治环境和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都表明我国各省区金融排斥程度状况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为研究金融排斥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Tobit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计量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的省际差异受地区工商业化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住房拥有状况、信息技术水平、地理特征、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显著。根据计量结果,文章提出了要破解金融排斥难题需要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提高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