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清照的籍贯,明清以来是“济南人”、“章丘人”两说并存。上世纪8 0年代所发现的一些金石资料,形成了“李清照里籍章丘说”的基础。而最近山东曲阜孔林李格非题石文献的发现,使李清照“济南人”说重新引起关注,甚至被有关方面称为“李清照研究的重大突破”。但通过清人汪珂玉的经眼书法文献《珊瑚纲》和新近出土的《贺仪墓志》及对于元好问《济南行记》等资料的重新解读可知,李清照只能是山东章丘人。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两处文字长期被误读 :“余意甚恶”和“彼戟手遥应曰”。其实“戟手”是骂人的动作。这并非李清照用词错误。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内的“缒城宵遁”事件 ,使李清照深感失望。因此 ,正确的解读是 :“余意其恶”的“恶”字就该被注音为“w敶” ,解释为“讨厌” ;而赵明诚也明白李清照的讥讽之意 ,故而才会有“戟手遥应”这种骂人的举动  相似文献   

3.
宋人侯寘作词《眼儿媚》“花信风高雨又收”,辛弃疾作词《丑奴儿近》“千峰云起”,均自注仿效“易安体”。词史上有称柳词、坡词、辛词,而无称“柳体”、“苏体”、“辛体”者,李清照词以体名家,为词坛上所仅见。侯、辛二人词作在内容、风格上与李清照词都大不相同,二人所效仿者,只是语言表达上的一种独特效果。李清照词为深刻地表达其独特的情感、心态,在语言上刻意追求出语求新、变故为新及字声清新,这也就是“易安体”的所指。  相似文献   

4.
朱淑真、李清照并为宋朝文坛的两大家,其作品表现了对女性主体价值的寻找,两人的出身、经历不同,寻找的方式也就不一样,李清照是用温柔敦厚的“融入主流”方式,朱淑真是用“女性本位”的方式,特征是刚烈凄厉,催人肠断,这也是男性中心社会里人们更称道李清照的创作,对朱淑真的作品不以为然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与辛弃疾是我国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人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辛“二安”独创其体,“易安体”、“稼轩体”分别代表了他们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二人的词风各具特色,但又有相同之处。本文将通过二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不同风格做一个简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于李清照词的评价,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反复。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几种文学史,把李词说成是“哀怨颓废”、“悲观绝望”,划入“形式主义”、“反现实主义的逆流”,显然是由于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为人们所抛弃。大家公认,李清照是宋代一位优秀的词人,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但是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偏向,就是对李词的艺术成就,以及她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过高。如王仲闻先生《李清照集校注·后记》说,李清照“较之柳永、周邦彦,固然远在他们的上面,就比较南北宋其他大词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逊色”。又说:“李清照……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又说:“清照词影响所及,竟下至本世纪初。”也有同志说:“李清照所开创的‘易安体’继往开来,集婉约派之大成。”(李玉铭《论李清照的婉约派词风》,《文艺论丛》十二辑)或曰:“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却荟萃了词学的全部精华。”(黄墨谷《李清照评论》,载《重辑李清照集》)这些评价,我认为不尽妥当。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各位前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晏殊、欧阳修、苏轼三人有程度不等的“以诗为词”现象,论证李清照《词论》中“皆句读不葺之诗耳”是对晏、欧、苏三人的批评。从而否定有的研究者认为清照此语仅是对苏轼一人的批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发挥译者主体性,创造性英译了诸多李清照诗词.在哲学阐释学“理解的历史性”、“视阂融合”与“效果历史”三个概念的阐述与分析中,可以发现他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丰富了李清照诗词译文的多样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论李清照云“易安心事岳王知”,在笔者看来,“易安心事”除了与岳飞相同的爱国情志外,还应囊括那些不便径直吐露的内心隐秘。通过对李清照词旨的逆探或对作品史料的钩沉、稽考,陆续发现她“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庄姜之悲”等多桩“心事”。破解这种隐秘,对解读李清照诗词,探究李清照身世和创作之谜,进一步走近其内心世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满纸绕"愁"、写"愁"而不言"愁",其中蕴涵着的是"悲"、是"怨"、是"愤"、是"恨",谁又能解其中味.意境不仅富于意味,而且让人咀嚼不尽,意蕴尤深,在更深刻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相似文献   

12.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小说迄今已有四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分别是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红粉》(李少红,1994),改编自《米》的《大鸿米店》(黄建中,1995)以及改编自《妇女生活》的《茉莉花开》(侯咏,2004)。其中除第四代导演黄建中改编的《米》之外,其他三位第五代导演改编的均是苏童“女性小说系列”中的作品,横向看来,其艺术理念和创作心态的异同颇值得回味。本文仅以张艺谋和侯咏这两位男性导演改编的作品为代表进行比较,探讨一下他们在将小说转换成影像时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谏果回甘》是岭南晚清著名的民间小说家邵彬儒一部重要的圣谕宣讲小说集,其围绕康熙颁布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的《圣谕广训》讲说善恶因果报应之故事,生动展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风情画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岭南社会风貌的写照。通过对其内容尤其以吸食鸦片和卖猪仔现象的研究,可以了解这一时期的岭南历史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赋体起源考——关于“升高能赋”、“瞍赋”的具体所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诗传》:“升高能赋”,国语“瞍赋”两条,历来都认为是指赋诗。本文从先秦文学由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发展过程出发,认为这两条文献中的赋,很有可能是指早期的口头创作的赋。从而推测在苟、宋之前,赋的名目与体裁已经成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剧的创作者有文人与艺人之分,《长生殿》是典型的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有两种创作原则,即曲史观和寓言观,《长生殿》则属于后者的代表。洪昇从“断章取义”的寓言观出发,将李扬故事合理地“误读”为情史,使剧作的政治主题因素与爱情主题因素最终得到统一。这既是洪异现实生活的曲折写照,更流露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自喻和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8.
“征伐”是古代政治活动中的大事。《周易》卦象中震、离、坤、巽代表“征伐”。古代的田猎活动属于军事演习,《周易》卦象中离、震、艮象征田猎。  相似文献   

19.
在南诏文化和白族本主研究中,李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本主祀神。李宓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政治斗争中是重要的当事人和执行者,他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将李宓奉为本主是白族特殊文化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历史的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分析评判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李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年轻鲁迅对李贺慷慨激昂情感的诗作表现出了很大的喜好,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第二,鲁迅作品对幽愤情感的表现与他对幽冥境界的喜好也与李贺十分相似。鲁迅与杜甫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具有一种大爱和悲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相似是鲁迅晚年认同杜甫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