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日益严峻。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问题是造成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梳理了国内外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研究成果,以厘清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研究的历史、现状、方法、结论及研究方向。在人口性别结构研究上,重点集中在性别失衡及其原因、生育意愿及生育性别偏好、婚姻挤压等问题上,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在人口年龄结构研究上,重点集中在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养老服务等相关问题上,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近期进行了我省东部盆地农村人口结构抽样调查,对被调查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经延续了30年,从1982年的107.6到2005年的120.5,到2010年下降到117.9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程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出生性别比失衡直接导致女性数量短缺,引起人口结构失衡,对人口规模、性别和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婚姻挤压、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的人口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造成了后方人口的大量死亡和外流,导致了后方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在人口结构方面,抗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和陈诚推行"计划教育",后方人口的性别结构和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年龄结构和职业结构变化较小。本文考察了战时后方国统区人口变化的状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中国东部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为求生存,在国民政府西迁政策号召下,全国范围掀起了人口"西进运动"。人口大省河南不仅人口数量迅速减少,人口结构也有变化(表现在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方面),而且打破了传统东多西少的人口地理分布。河南人口的西迁,对缓解人地矛盾、加快偏远地区开发等方面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由战争引发的被动迁移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6.
人口结构转变、家庭教育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入手,分析并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在家庭和社会两种养老模式共同作用下人口结构转变对家庭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均储蓄率正相关;而家庭赡养支出比例与人均储蓄率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教育投资率负相关;而家庭赡养支出比例与教育投资率呈倒U型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家庭赡养支出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确定。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当前条件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而家庭赡养支出比例增大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在对南京市老年人口的文化构成与婚姻状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对未来人口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 ,并就数量、性别年龄结构、文化构成、预期寿命及社会经济意义等方面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口转变过程的持续进行,尤其是人口再生产过程受到外在因素的强力干预下,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现象之一就是"人口红利"与老龄化的问题。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无论是"人口红利"还是老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理论分析以及转轨时期的中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作用。基于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结构确实是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中间变量,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呈正向变动关系;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均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效应及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大小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现出明显的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1993—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来建立消费函数,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借助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联度。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会对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不同年龄组对不同消费项目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台湾人口性别结构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49年前后大批大陆青壮年男性移民迁入台湾,导致台湾部分年龄组的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给台湾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人口的自然变动对缓解台湾过高的性别比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性别结构指数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人口性别结构指数的概念与性别比正常范围的估算方法,以此来测量人口性别结构的合理程度,提出了人口性别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作为应用,本文对我国及各地区人口性别结构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口性别结构是人口构成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直接影响一个区域人口的构成、婚姻、家庭状况,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以晋中市域人口性别结构的发展为研究主线,对1990年以来晋中市二十多年人口性别结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现阶段晋中市人口性别比处于回升高位状态,低年龄组人口和乡村人口性别比明显偏高。对此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科学制定晋中市未来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1990年以来关于人口迁移和性别比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人口迁移本身的性别构成问题,二是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性别比影响。认为人口迁移对一个国家(地区)的性别构成有很大影响,会导致地区间、城乡间人口性别比结构不均衡问题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评价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态势的基础上,利用1982年以后的人口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了出生性别比的年均增长率,并据此进行总体及分类比较,认为:2000-2005年我国出生性别比在持续上升过程中已呈现出减缓趋势,这种减缓由城市化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婚姻市场调节以及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及合理的制度安排等因素促成,是男孩偏好“真性弱化”和“假性弱化”交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大学生性知识教育方面的相关数据,了解到大学生性知识普遍缺乏,获得性知 识的要求较强烈,而性知识的获得却相对匮乏的现状,结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应有内容,有针 对性提出了性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思想意识,以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龄老人1910-1969年间出生子女性别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描述性地分析了一组被访高龄老人的生育时间、生育数量、子女的胎次排列与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关系。主要分析结果说明,出生于这组高龄老人的子女的性别比明显高于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的上限;低胎次的婴儿性别比高于高胎次的婴儿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受来自不同育龄妇女年龄组的生育数量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冲击了战前以川人为主的重庆社会,引起了家庭结构、性别比例、职业构成、社会地位等一系列变化;而战时重庆自身地位与实力的改变,又相应地对人口素质、就业机会等提出一定的要求。但由于重庆战时发展的特殊性,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这也成为制约重庆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从出生人口、分年龄段人口、城乡人口、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各行业就业人口等方面分析了宜宾市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指出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关键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其偏高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医术变化、统计误差等。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坚持标本兼治,实行综合治理。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提供人口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