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经济、政治、人格等方面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政策性歧视、观念偏见、利益分歧与冲突是其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政策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建立和完善增进社会公正的有关制度、创造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农民工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才会真正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以流动就业的方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现阶段农民工群体规模及其流动就业状况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规模约为1.2亿,还有1.8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研究其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利用1995年至2006年全国农民工就业与国家财政收支数据,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考虑财政收入(支出)对农民工就业影响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工就业人数增加约2 000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人数有显著影响,保持适当国家财政赤字运行有助于扩大农民工就业。到2015年,我国可基本解决近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职位的上行流动是农民工市民化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西北地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职位上行流动和职位上行流动度两个logistic基础模型,探索影响西北地区农民工就业职位上行流动的重要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不同要素对西北地区农民工就业职位的上行流动影响机制不同,并且在西北各省内就业、西北地区间跨省就业及西北外地区就业的选择与获得路径上存在明显差异。西北地区各省要围绕农民工就业职位上行流动特征及机制,加强农民工就业的区域合作,制定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效益,而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农民工子女平等的教育权,建立符合农民工迫切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职业流动对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存在重要影响。利用CHIPS数据,采用基于RIF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FFL分解法,考察了职业流动对我国不同性别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高,但其对男性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大于女性,因而扩大了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职业流动对不同性别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提升效应在高层次劳动力市场中更为明显。FFL分解结果显示,在中低分位数和高分位数上,两性间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和性别歧视分别是造成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随职业流动扩大的主因。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倡导两性平等的社会文化,是缩小我国农民工就业质量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动农民工职业流动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将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设定为向上流动、平行流动、向下流动三种类型,从农民工社会资本入手,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竞争性风险模型考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多一人提供就业帮助,农民工职业向上流动的概率显著提高1.4%,职业平行流动的概率显著降低2.3%;职业向下流动的概率提高0.7%,但不显著。也就是说,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民工减少职业平行流动,实现职业向上流动,同时不会带来职业向下流动。替换核心变量的度量方法后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通过非参置换检验、工具变量法、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提出政府要畅通农民工社会资本获取的渠道,促进农民工组织层面社会资本的巩固和开发,农民工个人注重维护和积累自身社会资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辽宁省调查数据,从工作转换发生、工作转换类型、工作转换频次和就业质量变化4个维度对在职培训在农民工就业流动上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职培训能显著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发生,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流动类型和人群差异性,表现为对女性和老一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及对跨区域和跨职业流动有显著抑制。在流动频次上,培训的作用不明显,且受过培训的农民工难以通过流动而实现就业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流动是当代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流动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民工流动的生态转向是未来农民流动的趋势。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对农民工流动进行哲学解析,是进一步建构农民工生态流动模型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将从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维度对"农民工生态流动"进行解析,试图对构建农民工生态流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流动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流动与农民问题的解决关系密切,而农民工流动的生态转向是未来农民流动的趋势。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对农民工流动进行哲学解读,是进一步建构农民工生态流动模型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将从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维度对"农民工生态流动"进行解读,试图对构建农民工生态流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广大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就湖南而言,返乡农民工大多来自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但外出务工意愿强烈.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包括创新政府帮扶形式,拓展农民工就业平台;切实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政府主导的金融担保和信用评价体系,为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法律规制,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以后,"民工荒"呈现出全国性民工荒、普工荒、年轻工人缺乏化、持续性民工荒等新特点,它是新时期农民工就业价值观念改变即由生存理性转变成发展理性、企业用工机制问题即为短期经济利益而不公平地对待农民工、政府就业服务不足等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根本性地解决"民工荒"的问题,企业应当进行技术升级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要善待农民工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以盘活企业;政府应当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企业技术升级减负,完善各项政策为农民工扫清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优化就业信息服务,做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媒人";农民工自身要提升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脚踏实地走好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从2008年9月开始,大量农民工因失业而提前返乡,形成了约2000万农民工需要再就业的严峻形势。通过查阅文献和访谈等方式,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总结了返乡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分析了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现实意义及困难所在,提出要妥善解决农民工再就业的问题应消除影响农民工就业的体制障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并通过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转变农民工就业观念等来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冲击很大,农民工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三大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应当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投入到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中去;国家、高校以及大学毕业生应认清形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对城镇下岗工人则需加强技能培训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同时冲击就业;东部地区稳定就业的压力巨大;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岗位的潜力巨大,安置农民工的压力也空前增大;无技能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技能型农民工则供不应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受增量太快和金融危机双重压力的冲击;失业结构与金融危机冲击同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企业订单增加,用工需求增大,但此时出现了返乡农民工不再选择回到原来的城市、原来的岗位,使得大部分城市又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通过对盐城市盐都区的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此次"民工荒"下未返城民工就业去向,旨在为有关部门辩证看待"民工慌"与"民工荒"问题,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青年农民工更容易陷入失业困境。返乡后,青年农民工在工作、收入和生活方面遭遇大的困境。通过对典型地区调查数据分析,通过使用描述和配对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返乡前后青年农民工收入状况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的比较。在比较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关注返乡青年农民工收入大幅降低、促进其就业和创业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我国沿海地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大批农民工“被动返乡”,从而使得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凸显。解决农民工再就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其重要途径是依靠法律。强化农民工就业的法律保障,是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法律理念、完善农民工就业的法律规定、严格施行农民工就业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9年春节前河南省提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影响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增加,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加重,男性农民工受影响程度略大于女性,农民工务工行业多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及机械制造业。将这些特征与河南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培训专业设置不合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主流群体的培训缺乏针对性,以及没有充分考虑就地转移的需要等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实现转移就业以及怎样使农民工就业从流动性大、不稳定转变为稳定就业的难题,在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比较分析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提出了包括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利,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技能等促使农民工从流动就业模式向稳定就业模式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