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的理论内涵基础上,研究大学新生学习生活善治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大学新生学习生活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实现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的善治,即良好的大学新生学习生活治理,并呈现出创新、参与度、开放度、共享度、制度化、效能等基本特征;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治理方向,塑造契约精神,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和权力体系,搭建“元治理”共同体和协商民主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学生的初期体验表明,欠缺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就会影响新生由高中向大学的顺利过渡,甚至影响到大学生成长全部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本文拟就大学设置“新生辅导课”的必要性和内容构架进行初步探讨,期望有助于为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一、设置“新生辅导课”的必要性顾名思义,“新生辅导课”就是对新生予以帮助和引导的课程形态,它依据大学新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针对大学生适应期所出现的心理矛盾,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大学生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和“95后”大学生具有的时代特征,从“95后”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出发,着重分析了“95后”大学生在入学过程中面临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和心理落差等方面的不适应性问题.从高校教育发展和“95后”大学生健康成长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95后”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注重教育引导,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加强班级建设,帮助新生实现大学生活平稳过渡;贴近学生实际,帮助新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整合内外因素,帮助新生克服入学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现象分析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一是关键时期的关键。因为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新生表现出对大学有诸多不适应,“郁闷”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本文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新生因入学适应不良而产生的“郁闷”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自我调适,消除“郁闷”为大学新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境遇下 ,大学的使命被功能化而失去形而上意义。现代性迫使大学突出专业教育而削弱甚至是取消博雅教育。是践行传统的大学理念还是承担社会功能 ?现代大学性格发生了分裂。但是 ,只要我们转换角度 ,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个层面理解大学 ,大学的现代性焦虑就能够得到克服。大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自由民教育和公民道德养成是大学必须担当的责任 ;大学又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织” ,理应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 ,提供知识。现代大学的使命是 ,在履行文化启蒙和人格养成同时 ,也把自己的关注放在科学的技术应用价值上 ,放在训练生产技能上  相似文献   

6.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入校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单纯的校史校情、专业教育无法满足“90后”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了解“90后”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当前入学教育的现状及不足,提出新的入学教育模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圆满完成大学学业。’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转型教育对大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乃至后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帮助新生实现成功转型,体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大学新生进行"四导"模式的转型教育,即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有利于帮助大学新生实现转型,促使大学生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8.
浅谈师专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曹明如何把握大学新生特别是师专新生在入校后对学习方式的改变、师友同学的更新、生活环境的变换而产生的不适应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整个师专教育的关键之一,也是基础。一、“理想的大学”和“现实的大学”的矛盾,使学生产生目标失落...  相似文献   

9.
为了及时把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基本情况,更有效地对新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湖南科技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在2008年10月下旬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008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偏执症状、焦虑、抑郁、精神病倾向、性心理障碍、自卑六个方面,而且相互影响、相互加深。建议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增强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课堂教育手段,培养新生良好品质,提高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引导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人崭新的大学校园生活;加强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旨在通过对某工科院校新生开展负性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适应情况的调查,探索负性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对新生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子与大学新生适应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的以前朋友支持因子及现在朋友支持因子与大学新生适应显著正相关,大学同学支持在人际关系压力与大学新生适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帮助新生在同伴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对于缓解他们的人际压力和适应大学生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独白”到“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范式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从“独白”走向“交往”的转换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转换的理路应当是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教材”走向“文本”、从“理论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2.
尼采的“永恒轮回说”是用来回答事物运动发展归宿的这样一个世界观问题,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尼采形成并接受这个思想经历了悲苦、恐怖并最终战胜的心理体验。这一思想的意义在于:(1)反对了基督教及其它有关世界发展的种种目的论观点,对世界的自然性进行了辩护;(2)高度肯定了变易的感性世界的唯一性,有力地批判了无时间性的超感性理想的虚幻性和破坏性;(3)作为“超人”实现的理论公设,有着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成人的个性化创新的作用。永恒轮回的是“相同者,”德鲁兹把“永恒轮回说”理解为“选育”的哲学,背离了尼采“肯定生命热爱命运”的“酒神精神”。尼采的局限在于没有最终摆脱传统的宏大叙事,试图给“超人”生存寻找形而上的支撑,从而淡化了个性化创新生命的自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庐隐的《东京小品》是她构筑的“女性世界”中很特别的一个群体,洋溢着异国情调,展现了下层女性的生活,以其清新的笔调、深沉的感情,展现了一个知识女性跨越国界的呐喊。  相似文献   

15.
李永东 《南都学坛》2004,24(3):58-6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在对主体性的自由和人的生存本真性的追求上,达成了一致。沈从文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进程持深刻反思态度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其"小说精神"旨在"对抗存在的被遗忘",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庄严"的维护、持"常"拒"变"的历史态度、乡村与都市对立的叙事模式、偏爱感性嫌恶理性的人生观念等四个方面。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不仅是他的"救世"之道,也是他的"自救"之舟。  相似文献   

16.
看客:生命悲剧的隐喻——对鲁迅“看客”的生命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客"是鲁迅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鲁迅书写"看客"一方面具有一种清醒的启蒙理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在鲁迅笔下,"看客"的"看",潜藏着精神暴力欲望,蕴涵着"渴血的欲望".这是鲁迅对生命悲剧的正视,也是对人的巨大悲悯.  相似文献   

17.
解读"天人合一"哲学的四重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人合一”哲学的涵义之一是,承认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这种“内在的善”构成人类所追求的和谐生存世界的价值本原;之二是,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需要由人来推进和实现;之三是,“万物一体”的生命情怀,尊重天地万物生命存在的多样性;之四是,师法大自然“生而不有”的崇高德性,在走近自然的同时,邀请自然走进人的生活。用生命整体性价值观导引“全球性”生存问题的解决,是“天人合一”哲学最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雷雨》作为曹禺的第一部剧作,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受到外来影响并与之相契合的产物,对剧中“乱伦”这一线索的分析,或可使我们对其深层心理动因有所把握。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固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蕴蓄在曹禺心灵深处的“原始情绪”更是支配其创作心理的重要方面,同时,这种“原始情绪”又与他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为《雷雨》“乱伦”情节的设置,而且始终贯穿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  相似文献   

19.
小布什推行的中东“民主化”战略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施行的第三世界“现代化”战略在思想上是相通的,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实施的效果相差较大。“短命”的肯尼迪政府推行的“现代化”战略,树立了美国“国际使命”的典范。小布什政府强力实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继承了肯尼迪“改造世界”的思想内核,高举“民主”大旗,具有战略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情感和技能对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效果 ,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