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宏观环境、农民需求、国家政策等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动。这些变动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提升的路径。鉴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应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社会化改革为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支撑,同时逐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制度设计,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推进、民众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差异化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
兴宁县位于韩江支流梅江中游,明正德十一年(1516)知县祝允明主修之《正德兴宁志》,为韩江中上游客家人聚居地区现存地方志中最早的一部。该方志有关猺人、蜑人、山贼与土人的记载,为讨论15至17世纪该地区族群关系的变迁及其社会意义提供有力佐证。作者发现,通过一系列艰难复杂、充满冲突与妥协的互动过程,原来“随山散处”的“猺人”和“舟居网捕”的“蜑人”转变为以农为生的“土人”,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而原来活跃于南岭山脉崇山峻岭间的“山贼”、“流贼”及其后代也更多地服从官府的管治,以合乎朝廷典章制度和官方意识形态的方式建构乡村的社会组织,地域社会的经济形态与文化面貌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地区后来被视为“客家人”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而所谓“客家”身份及其认同,要在原来大量存在的“畲人”和“猺人”转变为“编户齐民”之后,才有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3.
《老学庵续笔记》未在绍定元年和《老学庵笔记》一起刊刻,《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中也未见著录,很可能是1345年以后由其他人伪托陆游所作。“续笔记”中的4则--“白打”、“退红”、“王元之诗”、“刘太简荐苏洵”都存在明显的错漏。“白打”是蹴鞠游戏中的一种,宋代非常流行,而“续笔记”的作者却不知晓;“退红”是染色的意思,且陆游本人也在诗歌创作中使用过“退红”这个词,而“续笔记”却误解为“粉红色”;“续笔记”作者对王元之诗中“和莺吹折数枝花”一句之理解胶柱鼓瑟且极为浅陋;另外“续笔记”还将“雷太简”误为“刘太简”,并对苏轼父子妄加批评。“续笔记”体现出来的学术水平较低,且与陆游本人的诗作和生平有矛盾之处,当系伪作。中华书局《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今人点校的《老学庵笔记》一书,未能对“续笔记”的真伪加以甄别,应属失误。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不仅存在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还存在“后供给”管理混乱与缺失的问题。农村公共产品的“后供给”管理的混乱与缺失造成了各种形式的“公地悲剧”,加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为避免“公地悲剧”的历史重复发生,农村公共产品不仅要注重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应该注重“后供给”的管理。乡镇基层政府应该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依托村民、非营利民间团体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等各方主体,形成共同管理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走出“公地悲剧”的宿命怪圈。  相似文献   

5.
清代湘西苗疆“边墙”的完成是“国家权力”切实进入该地的一个重要表征。依托“边墙”而设的墟场,在为民苗交往提供一个合法平台的同时,又在“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折冲作用,形成了清代“国家权力”的“边墙-墟场”结构及其“地方”运作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家”与“地方”的对抗性紧张,促进了湘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乡村精英再生产机制的变迁。鲁中三村的精英再生产机制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精英循环或再生产机制的一个侧面,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跨时段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村庄的“新贵精英”及其后代打破了“穷根”的诅咒,而传统精英及其后代则实现了“翻身”。当代农村社会结构被再生产的新贵精英与传统精英重新塑造:前者重视以政治体制内的权力资源为主体的各种资源的融合利用,通过体制安排实现了代际传承|后者重视以文化与经济资源为主体的各种资本的再发掘,代际“言说”机制起到巨大作用。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两者的再生产机制开始趋同,即依赖的再生产资源都开始趋向于文化资源。同时,农村的现代“边缘群体”利用暴力性行为等,也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准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7.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辩证的统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在联系极为密切的集合体。“绿色”反映了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必然。人类独有的社会性决定了要把“共享”作为目标。变平、变小了的“地球村”要求扩大“开放”度。“协调”和“创新”贯穿于“绿色、共享、开放”之中。新发展的“五大理念”在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中将会不断丰富和提升我们对其的认识。在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起点上,尤其需要放眼量,不能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开放取决于思想的解放,胸怀的豪放,热情的奔放。“创新是动力”,创新自身也需要动力。这动力就是不拘一格,就是百花齐放,就是彩虹般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建设一个与绿色自然生态相对应的“宜创”的“彩虹学术生态”。为了做到共享必须坚决摒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错误理念。“兼顾公平”论是作为“原则”来推行的,对原则错误要作为原则来纠正。建议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公开批评“兼顾公平”论。为了协调,要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政府与民众间的枢纽,是民主的DNA;社会组织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组织的数量、结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害怕社会组织是缺乏制度自信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 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 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是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原初理论语境。“社会”概念与“类”概念直接相通又是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人是社会存在物”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洞悉。而“社会”概念所内蕴的“人所应是”的规范性界定直接成为马克思批判现实社会与人的历史境遇的重要价值参照系,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社会”批判话语最初动向。  相似文献   

10.
“视古修辞,宁失诸理”是明代复古派文章观的概括,此观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公安派看来,复古派的病根就在于不懂“理”。复古派将文章典范放在左丘明、司马迁上,唐宋派则师法欧、曾,典范选择背后的争执是文章是否载道。公安派批评复古派“伪”体,而非阳明心学之“真”。复古派将“六经皆史”进一步发挥成“六经皆文”,对“道”与“理”的理解陷入平庸状态。复古派剥离“文”与“道”之间的关系,而公安派将“理”置换为阳明之“心”,都是文道关系在中晚明的新变。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的养老方式是否会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目前还存在争议。利用CGSS2015数据,研究社会保障对城乡青年养老责任观念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社会保障对传统养老观念具有“制度替代”效应,即社会保障使青年养老观念发生了转变。具体来看,社会保障对城市存在“制度替代”效应,对农村存在“制度补充”效应。社会保障制度会减少城市居民对年老风险的后顾之忧,通过提升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对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功能的认可,进而对传统养老观念形成了替代效应;在农村,社会保障待遇低,不足以形成替代效应,农村青年更加相信依靠社会保障的辅助,子女会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养老回报,进而对传统养老观念形成了补充效应。因此,摸清青年人养老观念,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创新青年人参保方式,树立健康的“老有所养、有备而老”的观念,做好养老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以河北省青县为例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老农保"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在国家新农保政策指导下,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了建立科学可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更加注重保障参保人的权利,确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法律框架,在参保范围及养老金领取制度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怎样实现社保基金的全国统筹、实现社保关系异地转移等。解决思路是尽快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并遵循城乡统筹、利益均衡原则,建立全国养老保险垂直管理体系,将"新农保"政策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进入长寿时代,长寿风险是学界研究各类养老金制度持续关注的重点。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特殊的制度设计使个人账户长寿风险更值得重视。从风险形成及传导机理来看,风险源主要是个人账户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在记账利率虚高、待遇捆绑调整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基金缺口的效应进一步放大。未来全国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将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的可持续运行构成挑战。建议科学确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统账分离”将个人账户改造为职业年金,促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英国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减免政策包括英国国家养老保险金视同缴费政策、国民保险缴费计入政策、国家基本养老金制度降低缴费资格年限政策和政府国民养老保险基金专项投入政策;日本社会保险缴费减免政策包括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健康保险和护理保险缴费减免政策;韩国社会保险缴费减免政策包括国民年金和国民健康保险缴费减免政策。英日韩三国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减免政策的特点反映在发展趋势、缴费减免补偿形式、目的、在收入分配中作用等方面。英日韩三国社会保险个人缴费政策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中国应该着手建立统一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险个人缴费减免补偿机制,建立农民工参加城市社会保险的缴费减免补偿机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增设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减免和补助规定。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覆盖范围小、法律效力差、运行效率低、社会效益和保障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从长远看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保险措施,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定。根据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若干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从立法的角度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以闽西A村为例,分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梗阻的原因,如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低、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等,进而从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政策宣传以及建立健全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去寻求对策以消解公共政策的梗阻。  相似文献   

18.
对榆中县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年人均收入以及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如何看待子女赡养、农户类别、选择何种方式养老以及对"捆绑政策"的看法,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制定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淡化家庭养老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就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层次的实施,具有养老保险给付收入再分配性质和功能。文章提出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理论架构,包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差距与收入再分配系数联动;养老保险统筹给付适度水平检验,等等。这四个相互关联的理论要素,构成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理论框架。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收入再分配理论,是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选择、养老保险统筹模式设计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制定养老保险统筹方案的重要逻辑线路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对于改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地方政府补贴起了很大作用。从宏观视角对地方财政补贴的估算表明:"新农保"的地方财政补贴水平的强度,以及地区间财政补贴的平衡程度都会从整体上影响"新农保"的分配效应。从微观视角的净转移收入模型模拟表明:"进口补"、"多缴多补"、"代缴补贴"和"长缴多补"政策都能从不同角度加强其收入再分配效应;但养老保险的制度对接、税费等因素也会对地方政府补贴效应产生抵消性。因此进一步提高"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需要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政策配合和预算补贴强度,增强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以及减少农村相关税费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