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关于“混社会”的对话基本都是这样的:甲:啊!老乙,最近过得怎么样啊?乙:哎呀,是老甲啊,没啥好的,这社会,凑合着混呗!尔后常常是甲乙二人同叹一声,或者会心地一笑。由这段对话出发,当我们试着把一些动词与“社会”这个词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搭配:“间社会”、“入社会”、“进社会”,但能够用来表示人在社会这个地方的存在状态的这个东西,最终似乎都是“混社会”或者“在社会上混”,似乎不存在“住社会”之类的用法。而“闯社会”、“入社会”、“进社会”又都在表达一种从社会外到社会内的状态转换,  相似文献   

2.
“相亲”是现代人择偶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它以“电视相亲”、“交友网站”、“婚姻中介所”等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它都不同程度的反应着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尤其是两性在这一社会互动中的地位。社会性别理论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试图把社会性别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考察,以把握社会性别是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互动并在社会互动中得到强化或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3.
石国亮 《中外书摘》2009,(12):26-28
“鸟巢一代”的发展水平既代表社会的未来发展,更代表着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落脚点。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必然极大地改变中国“鸟巢一代”发展的社会条件,创造有利于“鸟巢一代”发展的优越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为切入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80后”产生的社会背景,对部分“80后”心理品质进行了逻辑演绎和事实分析。文章从“80后”、“80后现象”引入,联系有关社会分工、分化、异质性理论,着重分析了部分“80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问题及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群 《当代青年研究》2009,(2):53-57,27
本文采用新社会政策或社会政策的社会生活分析视角,以失业青年的个人消费、娱乐和时间安排为例,解释和分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研究发现.贫穷和低收入家庭的失业青年不仅成为“被排斥的消费者”,还成了“有缺陷的消费者”或“新贫穷者”,被排斥于所谓的“常规生活”或“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是现代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安全阀”,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现代城市发展要求把社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罗国芬  陆静  李正明  刘丽华 《社会学》2008,(1):47-51,40
社会分层研究中,“中心化”的视角是考察在一定社会结构下人们想法和行为与社会结构的互动。通过对杨浦区“双千”家庭的调查,发现这些特困家庭作为社会行动者,在追求“中心化”的过程中面临不少困境,包括主观社会心态方面的焦虑感、高期望与难以实现的担忧,也包括受客观条件限制的过度角色化、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后果。这就需要社会支持体系能够适时帮助这些特困家庭,促使他们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也有在社会结构中“中心化”的目标和改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31日的NHK纪录片《无缘社会——“无缘死”3.2万人的冲击》播出后,一时间在日本引起广泛讨论,无缘社会中的“孤独死”更是给人们心灵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只有了解日本社会孤独死的现状、产生原因、日本社会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才能为我国老龄社会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创新”开始成为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学者所关注的议题,而“社会企业”正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采取创新行动的成果之一。仅就我国香港地区而言,近十年来社会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领域与经济领域的规律是一样的,社会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也会开始认牌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处处长赵颖认为,“当前社会组织数量多、规模小,有一些势必要被淘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当下“时髦”的热议话题,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等相关词汇频繁出现在党的报告文件中。其实,早在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为统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的建设与融合互动,提升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浙江省乐清市委、市政府于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坚持以民政部、浙江省共建“温州市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围绕进一步强化“三社联动”,着力抓好“实平台、强队伍、创机制”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夏季达沃斯论坛将“社会企业家”作为一个单独界别隆重推出,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国内首届新公益论坛上,有关“社会企业”的讨论也让这个近年从欧美引进中国的新事物引人注目。在国内公益界,已有不少人跃跃欲试要兴办“社会企业”,声称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帖良方。不过,与之相伴的是另一种声音:“别急着炒热。”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担当和社会责任的价值理念 有别于西方福利国家和我国传统社会管理的理念,新加坡在社会管理与服务各领域充分吸纳中西方文化优秀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全新的价值理念。新加坡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特别注重“软件”、“硬件”之外“愿景与价值观”的“心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通常被定义为在政府、企业之间提升公共利益的领域,构成该领域的核心要素是非营利性质的公民自组织,或者称“第三部门”。政府、企业、公民社会,构成所谓的“三驾马车”、“三根支柱”、“三条腿走路”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中国现在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正是相应于政府职能转型“小政府”的建设、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或第三部门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张友庭 《社会学》2007,(3):1-12
对中国民间组织发展困境的理解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中进行,而对社会分析范式的探索,能使我们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加敏锐地认识社会,并指导现实中民间组织发展的实践。综合各种社会分析范式,并结合当前关于社会转型的具体研究成果,笔者提出“转型社会”的核心概念,并运用“共生共变效应”作为“转型社会”最鲜明的特征,以区别于既往研究中作为“传统——现代社会”的一元线性的社会转型的单性过渡形态,采用一种复性的过渡社会形态来分析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发展困境及其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7.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18.
对于“消费”这个词我们大概不太陌生,但“消费社会”这个词我们就不太熟悉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社会:那里的人专门消费,而不生产?假设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只能说它就是天堂。天堂是一个梦想,是乌托邦,而不是现实,从理论上说它不可能实现。但一些手长、腿快、眼睛亮的人总是希望捷足先登。因此实际情况是,在无边的“地狱”包围的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局部天堂”。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志愿服务与“做好事”、“友邻互助”的区别之一,就是通过社团、团体开展有组织的社会服务,并且建立科学持续的发展机制。然而,我国民众在长期传统社会与计划经济影响下,习惯了“统”“散”交替的行为方式,导致如今的志愿团队建设遇到困难——或是依赖官方化机械管理缺乏活力,或是短暂聚合活动之后就“四分五裂”,变成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20.
提起教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现在官员、学者和教会人士最常用的一个词是“相适应”,意思是宗教(当然包括在中国的基督教会,且天主教或曰“基督公教”以及基督教或曰“基督新教”的教会在内)要与社会(特指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想,我们更应该说的另外一个词是“做贡献”,意思是宗教(在此特指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必然而且已经与社会(在此指中国社会)相适应,并且已经从“相适应”走向了“做贡献”。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