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广告很强大,可以传播商品信息,传播企业形象,激发需求,指导消费……但很多人也许并未留意,广告也可以宣扬善与恶。不久前,肯德基条电视广告在海外引起风波。这条广告内容是,一群黑人围着一位正专心看电视球赛的白人,黑人们的喧闹使白人无法专心看球,于是白人拿出秘密武器——KFC,制服了吵杂的黑人。这则广告在暗示黑人只注重物质上的浅层享受,而欠缺精神上的深层追求,是典型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52.
人性善恶与中西社会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人论人性善恶设计的不同是导致中西社会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最终根据,这种差异表现为:在社会人际利益观上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道义优先与功利优先;社会治理与调控方面的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民族文化心理上的自尊自大与反思忏悔意思。在建设和发展中国21世纪的文化时,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义利统一,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统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反省革新意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3.
刘东杰 《学术交流》2008,22(3):163-165
<欲望三部曲>的主人公柯帕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格化资本的典型再现.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思想领域里,出现了风行一时的"社会迭尔文主义思潮",这一思潮把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规律照搬到人类社会.柯帕乌就是一位精力充沛、全凭欲望行事、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肆无忌惮的金融"巨人".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柯帕乌是一个道德沦丧、寡廉鲜耻的人物,对社会、家庭、婚姻各方面的传统道德表现出蔑视和反叛.他在能力、贪婪、无耻、阴险、冷酷、毒辣上都超出常人,还有无穷的精力、手段和克服逆境的毅力.在他特殊的头脑看来,人生的盾牌只有两个方面,既强和弱,在他心里并没有善恶意识.德莱塞对柯帕乌的描写暗合了斯宾塞弱肉强食的社会迭尔文主义原则,道出了美国社会自由竞争价值观念形成的政治原则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4.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明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将自己对人性善恶的复杂理解通过富有象征意味的人名、意象和时空隐喻以及主人公古德曼·布朗和费丝言行的含混矛盾表现出来,从而突现了小说的"含混"主题--人性本质的亦"善"与亦"恶".  相似文献   
55.
雍涛 《江汉论坛》2012,(7):45-48
毛泽东《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一文阐明了人性和人的本质,人性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是非论与善恶论等问题,是一篇关于人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在实践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56.
清朝官修《明史》中的《奸臣传》列入10人,马士英即为其中之一。他到底做过什么,以致被定为“奸臣”,光看《明史》本传显然是不能完全释疑的。或许正是由于此,马士英与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等历史上的所谓“反面人物”一样,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其中尤以贵州本地的学者为多,由民国时期姚大荣作《马阁老洗)录》肇始,之后时有成果出现,主要就马士英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交游、结局、评价等问题作了探讨,且多对马士英带有“洗)”之意,体现了他们对乡土历史的热心及所谓“乡贤”的回护,相关论述也多发表在贵州本地的刊物上。基于此,想要把对马士英的研究更向前推进一步,需要更全面地搜集史料,就有关论题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探讨,并且在立论上要尽量力求客观。应该说,阳正伟博士的《善恶忠奸任评说--马士英政治行迹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达到了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57.
人类怎样至善?又怎样除恶?这既是一个目的问题,也是一个手段问题。为了规范人类社会本身,人类发明了道德和法律两种利器,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善恶之间寻找平衡。善恶是人性的一体两面。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只是呈现在人类面前的理想与现实的镜像化。  相似文献   
58.
《广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律宗创始人道宣编撰的一部重要佛教文献资料集,其内容涉及佛教思想、儒释道三教关系、佛教与世俗观念之关系等诸多内容。就该书的编撰体例而言,十大类目显示出其在结构上的有序性、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反映出道宣编撰该书时的所具有的学术思想。同时,从该书的编撰及结构安排上来看,可以反映出道宣本人所具有的佛教伦理思想,即对修行者在主体价值观上的劝信皈依、在行为规范上的止恶修善和人文导向上的慈悲济度等等,从主体自身、行为和取向等三个方面集中展示了道宣对佛教伦理思想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59.
小说叙述者在创作作品时,已经给作品规定了隐含读者。老舍小说的隐含读者就是城市普通居民。老舍清楚城市普通居民最关心哪些故事,所以他的小说中多叙述传奇、侠、恋爱等题材。老舍也知道城市普通居民的欣赏习惯,所以他的小说故事大都有头有尾,人物结局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确定,叙述时序比较单一。老舍更明白城市普通居民心理对于善恶各有报应的要求,所以他的小说也很注重关于善人恶人不同结局的描述。  相似文献   
60.
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著<蝇王>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现代寓言.小说通过对一群英国学童在荒岛上行凶作乱的臂喻性描述,探讨了人类经验与人类本质的根本问题,指出了人性本恶的道德寓意.<蝇王>作为现代寓言与传统寓言有着显著的不同.首先,该书的思想内涵极为深刻、复杂与多元化.它既有基督教思想及古希腊宗教文化的烙印,又深受现代哲学、心理学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的影响,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其次,该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等方面,该书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描绘出众多充满生活气息的事件,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生动可信的人物形象.此外,<蝇王>还是一部精彩生动、引人入胜的儿童历险记,有着极强的故事性、娱乐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