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35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233篇
人才学   7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668篇
理论方法论   198篇
综合类   1850篇
社会学   546篇
统计学   8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科纵横》2019,(7):138-140
本文在认知负荷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吉尔(Gile)的交替传译口译模式,探讨了交替口译中记忆与笔记的注意力合理分配问题,在以技能训练为主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类型口译场合,分专题设计口译训练。使用这样的口译训练模式来全面提高民族院校口译教学水平,多方位提升学生口译能力。并且提出了在交替口译教学中记忆和笔记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32.
现代性导致的记忆危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线性时间结构中断了社会发展的连续性,造成了记忆的断裂;媒介技术的发展产生记忆悖论:在提供丰富多样的记忆手段的同时却加速了遗忘,造就了技术性失忆的状态;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使记忆娱乐化,导致了记忆历史意识的隐退。对记忆现代性危机的解答促成了记忆研究的文化学转向,继而开启了文化记忆研究。  相似文献   
33.
34.
35.
尉迟恭是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民众信仰的民间神灵,还是文人塑造的艺术典型。正史、民间、文人话语中的尉迟恭记忆形象在不断发生变化,其初始形象虽不能被完全保留,但始终以尉迟恭的"忠勇、仁义"为叙事核心。尉迟恭从历史人物转变为民间传说中的重要神灵和文人笔下的典型英雄人物,其中既有国家话语权力下的政治动因,也是民众、文人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孙歌 《日本学刊》2022,(1):141-158
日本战败之后,经历战争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而致力于思想与知识生产,但随着世代更迭,战争记忆的传承在思想史上经历了一个断裂时期,而日本的学院体制也妨碍了其中国观的建设性发展。竹内好在这个时期敏锐地察觉到,日本社会对中国日益失去探求心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险,即在日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未知国度”。中日之间为了真正消除战争,相互理解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友好的层面,竹内好设想的“内在于日本的中国”至今对我们仍具有认识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两个方面构成,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许多学者在研究自然灾害损失时主要关注的是直接经济损失,而对间接经济损失关注的相对较少。事实上,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很多自然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直接经济损失,因此,间接经济损失的研究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准确刻画灾害强度、评价社会经济的脆弱性、科学制定灾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08年南方雪灾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进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38.
39.
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建筑能够通过建筑空间与相关主体自身背景的共鸣,给予相关主体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审美感受。在建筑审美中,个人的道德记忆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承载的道德记忆最初来自于特定个体,但通过时间的积累沉淀,它最终会提升为一种集体道德记忆。建筑具有传承性特征,并且具有传承道德记忆的能力。人类的建筑审美活动高度依赖其自身的建筑道德记忆,承载道德记忆的建筑大都具有历史和道德教育作用。从道德记忆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建筑使建筑本身承载人类道德记忆的功能被严重弱化,甚至对建筑的道德记忆承载功能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当代建筑师既应该向人类的建筑道德记忆学习,也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下有价值的建筑道德记忆。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