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谁"一直是西方哲人热衷研究的问题,近代西方对于自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并提出了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等相关理论。中西方的自我观念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文化对比,指出了什么是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并指出了中国人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独特特征,为中国人自我观念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3.
在阿兰·奈斯看来 ,深层生态学既是一种社会思潮 ,又是以这种思潮为指导的一场旨在改变现行实践模式的社会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它是一个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的演绎性的逻辑体系。奈斯认为 ,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内核是八大原理 ,而在其背后 ,还有更为基本的前提与终极规范 ,即各种生态智慧。而奈斯本人的生态智慧的终极规范是 (大 )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得到证实的现象,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程度,开展该现象的研究对教师观念的改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期望效应的种类、理论模型及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其对教育现实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父权制和19世纪英国妇女生存状况的阐述,分析了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中女主人公在同表兄约翰·里德和慈善学校校长布洛克赫斯特的斗争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成长过程;研究了简在同罗切斯特的爱情关系中的出走和回归,以及拒绝圣约翰·里弗斯的求婚,找到理想中的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情,最终走向成熟的自我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把“经济人”作为它的人性选择。“经济人”具有两层内涵 :一是指受人类利己主义支配的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的人 ;二是指把对物质利益、金钱的追求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而非手段 ,并把其看作是为满足自身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当前 ,明确经济人的两层内涵对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命题。研究它的实质,对于我们客观地评价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自我实现”概念的历史渊源入手,通过分析马斯洛几本著作中“自我实现”概念的意义,探讨了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实质。认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实质上是指潜在人性的一种自然显露和现实化过程,是理想人格的完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途径和目标,是自我意识和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珍珠》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约翰·斯坦贝克著名的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奇诺的自我实现过程,体现了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的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意味着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奇诺的故事正是其人格发展过程的写照.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奇诺意识到自己的人格面具,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从智慧老人那里获得帮助,并看到自己的灵魂形象阿尼玛,对自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实现了心灵与外界的和谐统一,最终成功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