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和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它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意识、知识结构以及合作、研究、反思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校本研修是集教师的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教师进修活动,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在校本研修中,我们通过构建学校专题研修、学科专题研修、学段专题研修的“二三级研修”模式,切实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校本课程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校本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二者要达到协调地发展催生出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新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内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正呈现领域特殊化和情景具体化的特点。关注和研究英语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对促进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增强校本课程开发效果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构建的重要体现。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对外语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从自身开始,转变角色和思路,形成与校本课程和谐一致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新课程,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改革实效的教研方式——校本教研悄然兴起。从实践看,只有开展校本教研,才能有力地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内外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正呈现领域特殊化和情景具体化的特点。关注和研究英语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对促进英语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增强校本课程开发效果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教研室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发展,立足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课程改革理论为导向,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深入实践探索,从而使我县校本教研初步走向了规范、有序、科学的发展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熟悉校本课程,缺少专业知识,评价缺少阶段针对性等原因,导致在现实情境中,校本课程的多元评价主体反馈的评价信息不能对校本课程的改进发挥指导功能.对校本课程的校内和外部评价者进行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校内评价者更具评价优势,应是校本课程最理想的评价者,但其评价存在着公信度、客观性低及专业性较弱等缺点.为此,应从国家层面形成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机制,并加强监管和评价;各教育部门应以校本课程为中心,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评价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注重培训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实效性;还应鼓励各相关专业团体开发与之相应的评价培训项目,并创新培训形式,以凸显培训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的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最早开展师范教育的高校,既反映了本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缩影。塔尔图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经历了从通过技能提升获得教师职业身份、培养理论基础夯实的从教人员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嬗变。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依托主题将教师教育知识统整为课程内容,推行“反思—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实施方式及依托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评估手段,彰显出课程内容注重时代性、课程设置以学习者中心、课程谱系理论与实践有机交融以及课程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亟需提升教师教育质量。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卓越幼儿园教师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职业技能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了诸多新要求,主要包括由合格走向卓越、由部分走向整体、由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的训练也面临着逻辑起点走向迷失、机制体制流于形式、课程教学热衷于形式、师资队伍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困境,应当做到:重建卓越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标准;全力保障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机制运行;构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卓越为价值导向的师资队伍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栽体,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的效果,进而决定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课程结构失衡、课程类型单一、课程内容割裂等问题.应采取积极的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策略:树立研究反思性、实践创新性、终身全面性、理解对话性、关心尊重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新理念;深入研究并遵循教师教育课程逻辑;优化课程结构,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促创新、有特色"的价值取向;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教育带来极大挑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担任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认真研读和把握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师范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将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教师如何应对改革并实施课程,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改变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面临三大改变困境:地位改变困境、行为改变困境、心理改变困境。结合国内外教师改变的研究以及我国教师的实际状况,突破教师改变的困境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即教师作为课程权力的拥有者、教师作为合作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持续的学习者和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以其“广而博”的课程内容支持和帮助师范生有效开发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对师范生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明确职业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探讨通识教育在师范生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中效能:一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职业理解力,促进师范生明确自我职业生涯的专业化发展方向;二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促进“反思型实践者”范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三是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专业情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发展;四是通识教育加强教育改革意识养成,有效培养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师”。  相似文献   

17.
社会情绪能力是21世纪教师所必需的关键技能。作为社会情绪学习运动的先导者,美国联邦政府、高等院校、地方学区以及专业组织为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提供了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美国通过完善教师专业标准、改进职前教育课程、强化在职教师培训和改革教师评估系统等方式,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弥合美国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情绪鸿沟"。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职前开始的观念基本确立,但职前教师教育仍在传统的技术型教师培养模式下运行,因此,构建可行的"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就"研究型"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适应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群体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鉴应以形成性评鉴为主、总结性评鉴为辅,二者各有其目的和功能。规划健全的多轨道教师评鉴制度是长期而专业的任务,建议把握法制化、专业化、民主化、弹性化等策略或原则。其推动策略包括:持续推动教师评鉴纳入“教师法”、扩大办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落实教师成绩考核、建立教学辅导教师制度、加强不适任教师的辅导与处理、建立初任教师辅导与评鉴制度、根据教师专业标准持续研修教师评鉴规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