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以贵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先就有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贵阳1993—2005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采用三废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标,建立了计量模型,并据此分析贵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两者间关系及其变化原因,提出了使贵阳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和谐发展循环经济路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1~2013年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总结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渤海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3年渤海环境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赤潮的发生频率、发生面积和发生时间呈现出三维扩大的趋势,河口和海湾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除个别监控区略有好转之外,整体上未出现明显改善的迹象.综合各种因素,陆源大量排污,大规模围填海活动、河口来水量偏低、过度养殖和捕捞等因素是影响渤海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湖南省1980-2002年经济与环境质量变化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湖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计量模型,探讨湖南省环境质量演进的轨迹,并对湖南环境质量演进的特殊轨迹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消费函数,建立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讨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内生增长模型,以此探讨分析实现绿色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加大新能源、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创新研发投入,促进生产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鼓励多元参与,构建多中心治理体系,培育居民节能环保生活方式,是绿色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热点议题,文章基于我国1997—2016年数据从财政分权、经济集聚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其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作用,经济集聚可以促进财政分权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针对地区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等差异会导致财政分权、经济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存在较大差异,财政分权导致东北和东部地区污染加剧、中部和西部地区污染减轻,经济集聚明显有利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利于东北和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减少环境污染。应因地制宜推动财政分权改革和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创新,以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国民经济水平与环境污染状况呈现倒"U"型关系。在广泛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视角,选取东北三省2001—2010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探究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东北三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规律,其拐点为人均GDP达到78 696.9元/人.年;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对数与人均GDP的对数呈现倒"U"型假说,其拐点为人均GDP达到12 464.24元/人.年;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与人均GDP呈现倒"U"型假说,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其拐点分别为人均GDP达到28 926.7元/人.年和42 857.14元/人.年。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和通过改进后熵值法计算得到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实证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地方政府竞争显著增加了地区污染排放,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存量与环境污染均呈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短期会带来环境污染,长远则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资本存量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投资能力,投资速度过猛或滞后均会给环境造成影响。认为,应从改革传统政绩考核办法、确立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制度等方面优化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资力度,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本文针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文章首先给出了一个EKC的微观解释,并应用上海市环保局1990-2001年度有关空气质量的环境指标数据,通过一个简化型模型的回归分析,论证了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多数指标而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成立,即经济增长初期会造成环境质量恶化,但到达一个转折点后,经济增长又会引致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并且证实不同的环境质量指标对应于不同的转折点.总体上讲,经济增长最终将会改善环境质量,对环境破坏问题的解决还需依靠经济增长本身,但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发生,而要通过政策响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来自环保总局的监测显示,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此外,水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2005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406起,其中水污染事故693起,占全部环境污染事故总量的近一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环境污染、环境规制等因素,利用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份(地区)(除西藏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环境污染与环境规制空间溢出效应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大小和作用方式。研究发现:(1)环境质量越差、污染程度越高,死亡率越高,居民健康状况越差。(2)环境规制正向调节环境污染和死亡率的关系,具有缓解环境健康风险的作用。(3)环境规制和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性。居民健康不仅受到本地区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制约。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增强环境规制强度、落实环境规制政策,提高环境规制决策与实施中周边政府的参与度、增强省际地域间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的管控和治理以及加强源头降污、形成区域治污、环保责任落实到人等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规模养猪户的环境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北省248个规模养猪户的调研,发现养猪户对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整体偏低,其中对空气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最高,对水体的环境风险感知次之,对食品安全污染的风险感知最低.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养猪户的环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因素均显著影响其环境风险感知的程度.并通过分析养殖规模的调节效应,得出养殖规模对养猪户主观规范—风险感知、知觉行为控制—风险感知、过去行为—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应鼓励养猪业适度规模化;加大对养猪行业环境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养猪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对规模养殖户的生态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加重地区环境污染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4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城市规模与地区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通过3种互为补充的度量城市规模的指标,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发现现阶段扩大城市规模对地区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通过数量分组、地域分组等方法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大城市和华北地区城市规模扩大减缓环境污染的作用更加显著。在中国加速推进城镇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双重背景下,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大城市以改善日益恶化的地区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重重。通过将污染外部性融合到新贸易框架中,建立模型解释了当经济体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且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形下,污染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将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选择效应,这三个效应的程度和方向共同决定环境质量。另外,阐述了环境税强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认为更严格的环境税赋并非必然导致排污水平下降,但明显提高产品价格,降低消费水平,带来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但由于海洋环境有承载力,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受到滞后期数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1998-2008年青岛市经济的发展和胶州湾海洋环境污染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当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污染物没有超过海洋环境的最大容量时,并不会立即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经济发展的一个外部冲击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恢复到初始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对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时处理,使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挥媒体监督和治理功能,防范污染和促进污染整治是环境治理体系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尤其是在城市空气重污染期间,媒体监督能否有效促进地方政府落实应急管理措施、减轻重污染程度,是关乎大众健康的重要议题。研究发现,城市空气重污染期间报纸关于空气污染的报道显著增加,空气污染报道显著促进了后续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本地报纸空气污染报道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空气污染报道的作用效果还取决于媒体本身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城市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监督机制。因此,环保部门应重视协调各级各地新闻媒体机构,使其在环境领域发挥治理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徽省1995—2009年期间经济增长指标和三类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以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各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安徽省三类环境污染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呈现倒U型,而是随着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呈现N型等关系曲线。针对分析结果,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增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区域环境污染监控与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对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概述陇东能源基地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熵理论出发,分析熵与能源、熵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陇东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促进陇东地区在建设能源基地的过程中,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估算中国农业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1995-2010年中国农业出口贸易总额和农业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变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贸易出口额和农业环境污染之问是正向的关系,且农业出口贸易规模的变化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排放量变化的原因.脉冲响应分析则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验证了农业出口贸易规模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正向影响程度及滞后趋势.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业出口贸易结构,健全、完善与农业贸易有关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及逐步推进农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普遍而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保证我国经济增速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加强技术创新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根本路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式。文章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污染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尝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文章借助中国2004—2017年各省份(不包括西藏、港澳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环境污染的固定效应模型,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是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中介变量,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实证探究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从全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在验证前文假设成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区域的实证检验结果,尝试从中国区域差异性的角度得到更具针对性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从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强度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成反比,且分地区检验结果相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大小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从间接效应看,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占比27.46%,中部地区中介效应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部地区在追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应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进生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